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生态园林 \ 图解“海绵城市20条”

图解“海绵城市20条”

发布于:2022-06-14 11:34:14 来自:园林景观/生态园林 [复制转发]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全文如下(配图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发挥重要作用。但一些城市存在对海绵城市建设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实施不系统等问题,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要求,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一)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应通过综合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图:海绵城市示意图          
           
(二)明确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          


  图:哥本哈根内涝防治暴雨街道设计

           
二、明确实施路径          
(三)突出全域谋划。 海绵城市建设要在全面掌握城市水系演变基础上,着眼于流域区域,全域分析城市生态本底,立足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为水留空间、留出路,实现城市水的自然循环。要理清城市竖向关系,不盲目改变自然水系脉络,避免开山造地、填埋河汊、占用河湖水系空间等行为。          


图:东莞滨海湾新城生态水系统规划                      
         


(四)坚持系统施策。                     海绵城市建设应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转变,从以工程措施为主向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融合转变,避免将海绵城市建设简单作为工程项目推进。既要扭转过度依赖工程措施的治理方式,也要改变只强调生态措施和源头治理的思路,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图:哥本哈根Cloudburst海绵规划灰绿结合方案          
           
(五)坚持因地制宜。                     海绵城市建设应聚焦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因雨水导致的问题,以缓解城市内涝为重点,统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避免无限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将传统绿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将海绵城市建设机械理解为建设透水、下渗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气候地质条件、场地条件、规划目标和指标、经济技术合理性、公众合理诉求等因素,灵活选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增强雨水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          
           
图:上海市星空之境公园海绵流程          
           
(六)坚持有序实施。                     海绵城市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有序实施。应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急缓有序、突出重点,优先解决积水内涝等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问题,优先将建设项目安排在短板突出的老旧城区,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倾斜。          


图:                     四平市将全域化海绵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          
           
三、科学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七)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指标。 规划目标和指标应在摸清排水管网、河湖水系等现状基础上,针对城市特点合理确定,明确雨水滞蓄空间、径流通道和设施布局。避免将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园林绿地等专项规划任务简单叠加,防止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局限于对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的分解。          


图:海绵城市规划体系框架                      
         


(八)合理划分排水分区。                     海绵城市建设应考虑城市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分布、高程竖向、排水设施布局等因素,合理划分排水分区,顺应自然肌理、地形和水系关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避免将地势较高、易于排水的区域与低洼区域划分在同一排水分区,防止将城市规划控规单元、行政区划边界作为排水分区边界。          
           

图:杭州未来科技城五常湿地片区海绵体系          
           
(九)实事求是确定技术路线。                     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措施应符合城市现状和规划目标。应对技术路线进行比选,对各类措施所能产生的效果进行论证,避免罗列堆砌工程项目。未经分析论证,不应在不同的建设项目中采用同一技术措施、使用相同设计参数。          
           

图:成都市海绵体系          
           
四、因地制宜开展项目设计          
(十)加强多专业协同。 海绵城市建设应加强排水、园林绿化、建筑、道路等多专业融合设计、全过程协同水平,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确保经济、适用,实现景观效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避免仅从单一专业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在建筑、道路、园林等设计方案确定后,再由排水工程专业“打补丁”。          

图:城市道路统筹考虑海绵和各专业关系          
           
(十一)注重多目标融合。                     城市绿地、建筑、道路等设计方案应在满足自身功能前提下,统筹考虑雨水控制要求。绿地应在消纳自身径流同时,统筹考虑周边雨水消纳,合理确定消纳方式和措施,避免简单采取下沉方式。建筑与小区应采取雨水控制、利用等措施,确保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降雨量发生的情况下,建筑底层不发生进水,有效控制建筑与小区外排雨水的峰值流量。道路应消纳排除道路范围内的雨水,不出现积水点。缺水地区应更多考虑雨水收集和利用,蓄水模块、蓄水池规模应与雨水利用能力相匹配。          

图:多目标融合,因地制宜对水量水质进行管理          


(十二)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必须简约适用,减少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应加强适老化设计,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在湿陷性黄土或有其他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建设下渗型海绵城市设施应考虑地面塌陷等因素。          
           

图:低维护和简约的调蓄设施                                
           
五、严格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十三)强化建设管控。                     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的确定应实事求是,不应将建筑、道路、环境整治等主体工程投资计入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在设计环节,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设计纳入方案设计审查,按照相关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在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环节,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强制性标准作为重点审查和监督内容。          


  图: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介质土渗透参数检测验收


         
(十四)加强施工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严格按图施工,落实场地竖向要求,确保雨水收水汇水连续顺畅,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地下管网、调蓄设施等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图: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施工精细化作业

           
(十五)做好运行维护。                     明确海绵城市相关设施运行维护责任主体,落实资金,做好日常运行维护,确保相关设施正常发挥功能;避免出现无责任主体、无资金保障等情况。相关设施建成后,不得擅自拆改,不得非法侵占、损毁。          
           

图:雨水花园入流口维护          


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十六)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进一步压实城市人民政府海绵城市建设主体责任,建立政府统筹、多专业融合、各部门分工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将海绵城市建设简单交给单一部门牵头包办。          


图: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总结会          


(十七)强化规划管控。                     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重大设施布局应纳入到有关规划和审批环节,新建、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未按规定进行变更、报批的项目,不得擅自降低规划指标;改造类项目应全面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图: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制度          
           
(十八)科学开展评价。                     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机制,逐项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城市内涝缓解程度、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资金使用效率等目标;避免将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作为工作成效。          


图:国标《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实施          
           
(十九)加大宣传引导。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不走样”;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争取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避免“海绵城市万能论”“海绵城市无用论”,严禁虚假宣传或夸大宣传。          


图:上海临港海绵科普场馆          
(二十)鼓励公众参与。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满足群众合理需求。要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工作充分结合,引导公众共同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图:秦皇岛海绵走进校园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生态园林

返回版块

1.46 万条内容 · 10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尴尬了:当初随意圈画的自然保护区

导读 以前自然保护区划界时,一些地方存在“贪多求大、划而不管”的政绩冲动,未经科考、论证就盲目申报建立自然保护区,致使自然保护区内大量原住民干扰生态、核心区缓冲区随意进入、生产经营活动多等问题频发。随着生态红线日趋严格,划进去容易退出来难,这些地方陷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无法兼顾的两难处境,自然保护区也陷入难以严格保护的尴尬境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