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垃圾分类就是重新发现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然而,传统的垃圾分类工作更注重人的宣传,往往忽略了技术应用对垃圾分类推广的强大推动力。
不过,这种现象在沈阳正在改变。12月22日,于洪区城管服务中心副主任禹卫告诉记者,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渗透到了洪区垃圾分类的全过程,该区建成了沈阳市首个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平台与智能分拣回收亭、微信小程序、分拣中心监控、车辆GPS等实时联网。具有基础数据库、积分管理、智能桶管理、二维码溯源、车辆跟踪、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基础功能。,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禹卫说。
破包可以灭蚊,洗手没有负担。
“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是今年夏天老小区改造时搭建的。原来这个地方堆满了业主的建筑垃圾。把它改成亭子,不仅好看,还适合装修后小区的气质。”22日上午,于洪区南李灌社区居民李文颖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社区的新景观——智能垃圾分类亭。
记者看到,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不仅提供了更详细的垃圾放置选项,还增加了很多智能功能。居民可以通过刷卡、刷脸、扫码的方式一站式投递各类垃圾,实现垃圾分类质量与居民身份的“精准绑定”。
“除了智能,这个垃圾分类回收亭还有温暖的一面。”禹卫说,回收亭有智能破袋系统,自动将塑料袋中的餐厨垃圾破袋,自动将塑料袋放入其他垃圾桶,让居民在放餐厨垃圾时避免弄脏手;每次投放后,柜门自动关闭,垃圾柜是一个封闭的箱体,不会泄漏,不会产生异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记者看到,除了垃圾桶,这个回收亭内部还安装了灭蚊装置,设置了水箱,外面还有洗手池,可以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据介绍,这款智能回收亭通过人脸识别、自动称重、溢出报警、定时锁定、碳币奖金等功能,帮助实现前端分类投放的智能监管;借助生活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对前端硬件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成功绘制垃圾分类监管“地图”,实现垃圾分类监管可视化、数据标准化、风险预警和问题可追溯。
这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亭今年已经在于洪区建成,明年计划再建120个。不同于过去随便放在小区里,这些回收亭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他们根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物业小区的空间规划,不仅广泛征询市民意见,还量身定制不同类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分类安置,再次升级了小区景观。厨房垃圾被分解成有机肥料。
上午9点,开着垃圾皮卡车的赵辉从餐厨垃圾处理站回来,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清运。
“我们通常早上5点上班,现在这是第三次旅行了。”赵辉说,不堵车的情况下,清理一趟大概要一个小时,垃圾最多的时候一天要10趟。
据介绍,在于洪区,垃圾收运不仅由专人、专车进行,而且在所有收运车辆中都配备了GPS定位设备和智能称重系统。收运时间、路线、垃圾重量、分类质量等动态数据。收运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上传至生活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强化了监管和约束作用,有效杜绝了垃圾的混合收运。
生活垃圾,尤其是厨余垃圾,潮湿、易腐、有异味。如果前端垃圾分类好,终端处理能力跟得上吗?这是很多居民关心的问题。
在赵辉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长江北街和灵溪街交叉口的餐厨垃圾处理站。记者看到,新建的处理站看起来并不大,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收集的有机垃圾进行第二次分拣,挑出混在一起的塑料瓶、包装袋等。,并将蔬菜皮、果壳等餐厨垃圾送到传送带上。从早上7点开始,赵辉和他的同事们运送的有机垃圾就被机器“吞噬”了。经过粉碎后,最终进入发酵宿主,经过高温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器一天的运转,会逐渐变成黑色的有机肥。据了解,这套设备于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可处理约6吨有机废弃物,1吨废弃物可转化为约100公斤有机肥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餐厨垃圾处理站旁边,是今年刚刚建成的袖珍公园“秋枫花园”。“我们生产的有机肥已经达到成熟期,可以作为口袋公园植物的肥料。我相信春天过后这些植物会长得更好。”禹卫告诉记者,根据计划,于洪区明年将在南部和中部再建两个餐厨垃圾处理站。
全过程闭环监管
除了高科技的“变废为宝”,记者发现,这个餐厨垃圾处理站很多地方都贴有二维码。“这是为了方便我们的主管。只要垃圾处理出现问题,监管人员就会进入平台通过二维码举报问题。”
禹卫的平台是于洪区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平台。该平台是全市首个区级分类数据全流程监管应用平台,现场数据(重量、分选质量、居民积分等。)的居民安置在小区前端的智能分类亭;收集现场的分类作业和现场的家庭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设备等。,可以通过数据对接实现生活垃圾投入、收集、运输、处置各个环节数据的实时上传,对整个分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追溯,并对分类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参与居民垃圾分类,实现精准分类、精细管理、精准考核,让市民在分类中有获得感,各部门在推进分类工作中有目标、有比较。
构建智能监管平台是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以“智”识人,以“智”统运,以“数”促管理,是垃圾分类从“人治”到“数治”的现代化特征,是探索大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于洪区的这个监管平台覆盖政府、居民、服务单位,率先实现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感知、大数据采集、终端处置的全链条完整监管。通过对分类过程的闭环监管和对分类数据的智能统计分析,提供最佳的决策数据支持,可供借鉴和推广。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8593 条内容 · 17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成卫东:“吃粗粮”破解垃圾分类的“梗”垃圾分类从2016年 开始,以制度化方式推进,46个试点城市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2021年开始全国269个城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和资源化”,垃圾分类工作方兴未艾。但是垃圾分类始终有一个“梗”,让我们执行起来磕磕绊绊,这就是厨余垃圾的“纯度和破袋”。在这种情况下,厨余垃圾处理热水解技术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选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于洪区的这个监管平台覆盖政府、居民、服务单位,率先实现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感知、大数据采集、终端处置的全链条完整监管。通过对分类过程的闭环监管和对分类数据的智能统计分析,提供最佳的决策数据支持,可供借鉴和推广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