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设计 \ 贩卖自然:绿色环保背后的资本逻辑

贩卖自然:绿色环保背后的资本逻辑

发布于:2022-06-01 10:50:01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对“自然”的迷恋和渴望以及对改善健康,福祉,循环性和复原力的雄心壮志的驱使,对重新发现“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这个人类与自然联系日渐减弱的时代,关注自然绿色设计本是好事, 但如果把绿色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去贩卖自然,将生态环境妥协于经济利益,反倒不利于实现绿色空间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正向价值。



1 城市规划——

    ——公共绿地与土地价值


从过去到现在,许多人都在提倡“公园城市”的理念。那么公园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抛开绿色生态、空气质量等要素不谈。合适的公园建设能够为城市带来许多的经济收益。为了理解,我们可以简单将城市的所有土地看成由两部分构成: 公共部分和非公共部分。


 

▲ 纽约中央公园 ? Full Time Explorer


广义的公共空间如道路、公园、基础设施等 (其中绿地广场占到城市建设中10%-15%) ,大部分都是政府投资建设,属于财政支出。


而非公共空间的出让地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用地等等,这部分开发由开发商承包,土地的出让则会给政府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


那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政府不多多卖地赚取收益,反倒强调绿色城市和公园建设呢?


 

▲ 城市公园 ? Wander the wood


原因在于,尽管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看起来是免费的——比方说大多数公园出入都不需要收取门票。但实际上公园绿地的价值却以更大的幅度转移到周围的非公共用地上,从而极大地提高周围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的出让地价。


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公共用地建设是财政成本,非公共用地出让是财政利润。在合理的范围内,投入更多成本的目的,是为了更高的产出。


不仅如此,公园使用者的定期社交互动可以形成更大的社区联系的基础,培养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产生更多的社会资本。


 

▲ 公园中的社交 来源:flickr.com


数据表明:公园经济将对半径3公里内的地价产生长远影响。这种规律已经在世界很多城市得到验证。如美国的中央公园区,规划建成后周边地价增值9倍,而且周围土地也因环境影响衍生出高档居民区,实现了公园区的经济增值。


而在国内,上海世纪公园是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在其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前一年,周边房价均价大约在2800元/m2左右。而到了2012年,这个均价则翻了十倍不止。

 



西安市曲江新区的曲江池遗址公园绿地也对地价影响非常明显。资料显示,曲江新区地价2003年是30-50万元/亩,到2009年最低出让价达300万元/亩,最高达600万元/亩,年均增幅达160%左右。


尽管城市绿地对于街区的价值提升十分重要。但公园绿地绝对不是一次性用品。它还涉及长期的运营和维护,这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居民长期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许多城市来说,兴建大量的绿地是被鼓励的,因为这涉及到一次性的土地收益。但在土地开发完毕以后,却疏于管理,从而 成公园荒废的景象,这便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 被放弃的城市公园 ? Chloe Lee Photography



2 房地产开发——

    ——虚假的绿地率与真实的房价


“公共绿地——地价”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小区绿化——房价”的关系是类似的。小区绿化率高不知道成为多少个地产商售房的标语。身处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人们,都希望能够欣赏美丽景观,呼吸新鲜空气。但这种心态也容易让购房者掉入绿色陷阱。


很多开发商为了资金高周转疯狂抛售楼盘,采用465模式——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回正。追求过高的效率和速度,施工质量和安全势必无法得到充足的保证。通过奖励、硬性要求的方式追赶工期,换来的也只能是“保速不保质”的现象。


 

▲ 香港城市居住区 来源:Funds Society


在不断加速的周期中,小区绿化成为了最容易被牺牲的一个环节。尽管在预售期,绿化率往往是 快速售房变现的重要指标。 小区沙盘绿幽幽,实际小区光秃秃的情况比比皆是,绿树变草坪的面子工程也随处可见。


2021年5月20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山东青岛康大御金湾小区的多位业主向节目组反映,这个小区的大部分“公共绿地”被开发商变成“私家花园”,小区绿化率严重缩水,引发业主不满。


   
   

▲ 小区中的绿化缩水 来源:网络


2008年某房地产公司遭到起诉,小区建设之初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刊登“该小区拥有50%以上社区绿化率”的内容。但建成后对小区进行测绘发现该小区内的绿化率仅仅为10%。草坪内部也只是栽种了一些冬青,品种极少。偌大的广场十分荒芜,植被稀少,道路不平,整个小区的内部配置和当初宣传的相差悬殊。


房产商贩卖高端绿色小区的噱头,吸引消费者买房。交房时却不能兑现相应的绿化面积,草草了事。这大大降低业主来说后续居住体验感。



3 建筑设计——

——当“绿色”成为一种昂贵的负担


建筑设计领域是否存在“政治正确”的现象?有的,比方说“绿色建筑”概念的泛滥——“自然融入”、“节能环保”、“可持续”等等这些名词,几乎成为了所有建筑师的口头禅。


但这种意识形态的泛滥,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绿色生活质量的到来。许多建筑不分语境、不分场合地效仿了众多的绿色设计方法,但本质上这种简单的绿色促销语言却掩盖了真实有效性的缺席,从而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 装饰性绿化 来源:ArchDaily


早在2009年,《纽约时报》就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些不符合绿色标签的建筑物》的文章。其中指出了一些作为可持续性代表的建筑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为何?因为现在很多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的方法其实是依赖各种节能设备与材料,比如: 能耗更低的机械设备和隔热率更高的保温层。 这些设备可能在建筑的某些局部能产生很好的节能效果,但因为建筑平面和结构本身的局限,导致整体能耗居高不下——比方说现在写字楼昂贵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和大进深平面设计。它们导致的室内照明和通风量增加,是这些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但它们却能一栋一栋地获得各种绿色建筑认证,这难道不让人奇怪吗?


 

▲ 玻璃幕墙围合的城市超高层 来源:Dezeen


此外,设计上的绿色,与实际建造和管理中的绿色,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别。在文章《为什么绿色建筑几乎配不上这个名字》中,作者以伦敦“小黄瓜”为例。它一开始就以“可持续高层”为话题进行炒作,被设计成一个利用开放式平面自然通风的建筑 (open-floor ventilation system) 但却因为安全和成本因素,使得那些原本可以打开的窗户全部改成封闭式的。结果连开放式平面的设计也变得没什么意义了,整个建筑的通风反而变得更糟糕,为人工通风系统消耗的能源也更多了。


 

▲ The Gherkin 来源:huftonandcrow.com


让我们从更加微观的层面来看。一提到绿色建筑,许多人都喜欢在建筑中栽种各种植物。但这些植物真的越多越好吗?


显然,过多的植物可能会导致结构隐患、湿度过高、昆虫问题和气味问题,甚至植物死亡问题等等。而为了弥补这些高度人造的“绿色”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能源使用和维护,此时,绿色便成为了一种负担。


 

▲ 绿色立面 ? Domus


比方说根据上海世博会的资料显示,城市主题馆墙面绿化成本高达1000 元/m2左右。若加上技术开发经费和施工承建方应得利润及后期养护费用,其综合成本将会翻倍。昂贵的成本,成为了盲目追逐绿色的代价。


 

▲ 绿植墙 来源:vertikal.com.au


因此,不少建筑因维护成本过高而采用假绿植做装饰。比方说成都假日酒店屋顶花园绿化,就大面积采用人造PE材料和塑料制成。美名其曰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实则将所谓“绿色环境”变成建筑的遮羞布。不如不做。



4 绿色认证——

——当代建筑市场的“赎罪券”


建筑师冯果川在文章《绿色建筑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当下的绿色建筑认证视为一种“高度组织化,且具有鲜明的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强力控制”手段:


“以LEED为例,它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指定的......它表面上是独立的第三方积够,实则是美国材料设备开发商、建筑公司、建筑师事务所、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组成的集合体,他们的利益都和绿色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


 

▲ LEED标识 来源:网络


这个集合体巧妙地利用绿色建筑的牌坊,将自身的商业规则推广到整个建筑市场。形成一种道德、规范的双重束缚。其中,最简单的商业模式,便是通过花钱购买建筑的LEED认证。认证越高,则花钱越多。实际的绿色性能,则被放置在商业利益之后——或者说,购买认证本身就是对其绿色环保性能不足的掩饰。比如,在比国家评级系统的“高效建筑”中,老建筑帝国大厦的评分为80分,克莱斯勒大厦的评分为84分。而具有金字招牌的、LEED认证的纽约世贸7号大楼,结果只拿到了能源之星标准的74分。


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中世纪天主教会给老百姓出售的“赎罪券”。它不也同样是也将道德节操与金钱利益挂钩,让人们不断地利用财富去为这种虚伪的道德情怀买单吗?


此外,为了弥补各项指标的缺失,绿色建筑认证变相地鼓励对主动式技术的消费——最新的采暖设施、光伏技术、低功率电器设备等等。这又开拓了很大一块依附于绿色认证的建筑市场。在当下,许多绿色环保建筑基本上是金钱堆砌起来的产物,而与设计本身并无太大关系。理论上, 出价越高、设备技术越好、则建筑的“舒适性”、“可持续性”就越好。


 

▲ 上海中心大厦 来源:Dezeen




5 贩卖自然——

    ——用提问戳破谎言


以上,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大致讨论了“绿色环保”是如何在不同层级中成为赚取利益的工具。这些本该被视为是空间的最基本需求——自然、景观、节能、可持续——如今从建筑中被剥离了出来,另行挂牌兜售,明码标价。


 

▲ 来源:88DesignBox


作为建筑师,许多问题应该被提出:我们的设计真的为环境负责了吗?或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利益转换?


有多少“绿色自然”的设计手段真的为使用者创造了正向的价值?或只是转化为装饰建筑的绿色符号?


所谓的“绿色建筑”,究竟是为使用者而生?或只是成为了一种自我欺骗与营销的手段?


要不要建造那么多空无一人的城市公园?


要不要在非得将屋顶和墙壁都种上植物?


要不要将山体和地面全部开挖后再回填,然后说是尊重环境的地景建筑?


要不要为每月节省几块钱电费而投入巨额成本?


要不要费尽心机地杀死空气中90%的细菌和霉菌?


要不要非得恒温恒湿地babysitting ourselves?


就这样一直问下去......





  • 大头崽崽
    大头崽崽 沙发

    讲的好棒哦 对建筑有多了解了一点


    2022-06-01 11:54: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4.25 万条内容 · 17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型剪力墙模板支撑代替传统木方圆管、不跑膜、胀膜

新型剪力墙支撑结构是建筑业的一个新领域。与传统剪力墙加固相比,新型建筑材料剪力墙支撑系统耗材少,可重复使用约300次(传统木方结构只能使用约4次),拆装方便,可根据需要调整尺寸,可定制产品,受到各大建筑公司的欢迎。现在,我们正在逐步改进我们的产品,使该系统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公司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前来现场考察、洽谈,为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 1。剪力墙支撑系统的垂直梁由冷轧钢制成。方形结构增加了应力面积,使材料不易变形,重复使用次数大大增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