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的背景下,“手工制陶”依然有着无可取代的魅力。“手艺”是这所学校教学的核心,而“手艺人的空间”也正是这个校园中心。我们为学校的每一种功能寻找一种属于它们建筑形式,并让它们各就其位。不同类型的建筑之间形成了丰富的室外空间,让这个校园远离了大型综合体主导的学校类型。人们可以轻松地在建筑之间漫游,感受物候的变化。—亘建筑
丁蜀、陶文化、成校
丁蜀,在江苏宜兴,距离上海200公里。这座太湖之滨的小镇,有数千年的制陶史,出产的各式陶器闻名中外,其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由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几个世纪以来,一件雅致的紫砂壶始终是中国文人和饮茶者终其一生的追求。随着需求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作为紫砂壶发源地的丁蜀,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紫砂陶器制作与贸易中心,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也与陶文化息息相关。
丁蜀成校,作为全国乡村成人教育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陶艺教学和培训的学校,既要通过为当地群众提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学校也利用课余时间向缺乏公共设施的乡村社区开放,成为开展公众教育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工坊式的校园
通过对当地的陶文化和制陶工坊历史的研究,建筑师了解到过去师徒传承式的制陶匠人培养方式,并与周边社区群众、业者、教师、匠师进行了研讨,沿着“工艺学校”的线索,逐步确立了以“制陶工坊”为中心的低密度校园的设计目标。有别于惯常的以综合建筑与集中场地为主的学校,丁蜀成校漫游式的校园,有着传统工坊式的松散布局。大工场、小工场、多功能厅和陈列厅,这四个最重要的单体,被放置在校园中心,由它们围合出的榉树广场则是举办室外活动的中心场所。
单体与整体
建筑师优先考虑了陶艺创作和学习过程中各个步骤需要的独特的空间需求,包括视野开阔、采光均匀用于书面教学的常规教室,空间内向、安静高大的用于塑形、作画、贴画、雕刻的工场,还有在大尺寸的梁柱厚重的氛围下用于展示和保存学员优秀作品的陈列厅。每一种功能都有与之对应的空间、结构和设备,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单体。
由此产生的十几个散落布置低矮的“小建筑”,每个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它们之间形成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并置的各种内外空间,由遮阳避雨的半室外廊子串联,共同组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校园整体。校园里的宜人风景和自由交流的氛围,也成为进行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材料、地方
砖、混凝土和砂岩,是丁蜀成校的主要材料。砖的烧制、墙的砌筑、混凝土模板的支护都与当地工人熟知的制陶过程有着相似的手工属性。这些日常的建造材料,与新的构造方法结合,让校园自如地融进了小镇的肌理。新校园建成后,周边的居民们也觉得这些房子看上去亲切。
因陶文化的发展而诞生的丁蜀学校,每年为数千名学员提供高质量陶艺技能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这所学校持续举办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当地社区从中受益,也让历史悠久的制陶活动在丁蜀生生不息。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模型图
△模型剖透视图
△模型剖透视图
△区位图
△首层平面图
△校园剖透视
△教学楼剖透视
△行政楼剖透视
△综合楼剖透视
△服务楼剖透视
△小工厂剖透视
△大工厂剖透视
△展陈楼剖透视
△大工场结构分析与墙身大样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芝加哥“最智能的建筑” - 富尔顿市场800号? Dave Burk 这座19层的建筑,在设计中借鉴了社区遗存的工业时代的风格,建筑立面由砖、玻璃和裸露的钢结构支撑组成,同时通过种植着丰富的本土植物的室外宽敞景观空间,让大楼的用户能随时拥抱近在咫尺的自然风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很好的建筑案例,学习了丁蜀成校-陶艺教学和培训的学校,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