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双碳目标下的国家自愿减排市场展望”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双碳目标下的国家自愿减排市场展望”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于:2022-05-29 15:53:29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图片

由北京绿色交易所与EDF美国环保协会共同主办的“双碳目标下的国家自愿减排市场展望”圆桌论坛于2022年5月26日以网络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来自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自愿减排市场从业机构的多位专家,围绕国内外自愿减排市场情况与实践、高质量自愿减排量的国际趋势、自愿减排的金融创新、自愿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论坛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主持,关心自愿减排市场发展的近1500名社会各界人士在线聆听。

图片
图片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做致辞







在致辞和主题演讲环节,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分别致辞,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发表题为“深化自愿减排碳交易机制,多元市场化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题演讲。

王乃祥董事长在致辞中感谢社会各界对本次论坛的参与和支持,表示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绿色交易所已于去年启动全国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系统开发正在有序推进中,建成后将为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张建宇执行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高质量的自愿减排量不仅取决于项目类型,也取决于项目管理的质量,是未来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根本需求,只有高质量的自愿减排量才能坚实地助力各国和各个企业实现气候目标。

张昕总经济师在演讲中回顾了十年来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的建设历程与成就。他表示,经过主管部门多年大量细致探索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项目审定和减排量核证,CCER注册登记管理、交易管理等一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体系。未来十年,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机制将服务于双碳目标,围绕着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的协同增效不断建设完善。为了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张昕认为要做好五项工作,包括优化完善方法学、加强对审定与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充分发挥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机制对参与主体的经济激励作用、加强全体系信息披露和联合惩戒制度建设、探索国际接轨并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在研讨环节,参会嘉宾们围绕“碳减排量的高质量发展与展望”和“自愿减排的金融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两个主题分别展开研讨。







研讨主题一

碳减排量的高质量发展与展望

图片

第一个研讨主题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邹毅主持。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全球气候行动高级主管刘洪铭做了题为“高质量碳减排量的国际趋势与实践”的主题发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于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武曙红、国泰航空企业事务部气候变化总监邢子恒、嘉能可有限公司中国碳业务负责人毛洋等五位嘉宾就保障减排量的高质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与自愿减排市场的协同发展,林业碳汇的高质量发展,航空公司的高质量减排,以及提升自愿减排市场流动性等话题展开讨论,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段茂盛主任做点评发言。

刘洪铭在发言中对高质量碳减排量的国际趋势与实践进行了详实介绍。他认为,自愿减排交易不但可以帮助强制遵约的碳市场和有气候雄心的企业实现低成本减排,更是能够真正助力国家气候目标实现,激励全球更广泛气候行动,推动国际温控目标和气候行动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产生真实的、长期的、可测量的、额外的、经核证的减排量是大多数现有自愿减排项目体系的基本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于洁认为,要保障减排量的高质量,首先在制定自愿减排项目审定核证指南、方法学和相关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减排量计算的要求和规定是高质量的;其次在执行层面,审核人员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同时审定和核查机构内部也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保证公正性和独立性,不能有与审定核证利益相关的冲突。未来在自愿减排交易的审定和核查机构管理方面,要考虑国际通行做法与经验,保持减排质量的可比性,应考虑采用事先、事中、事后管理的方式,并根据自愿减排的项目类型、项目数量确定适宜和符合条件的审定与核证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表示,CCUS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包含从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封存等环节的长链条、多种技术组合的技术体系。CCUS应用的领域广泛,国家电力系统中未来需要保留的一部分煤电要用CCUS实现排放清零,水泥、钢铁等行业要深度脱碳,也离不开CCUS发挥的作用。同时,CCUS还是重要的碳移除技术,能够带来可观的负排放量。目前,CCUS总体上处于商业化前期,与碳市场实现连接非常关键,希望能够加强对CCUS纳入自愿减排市场机制研究的关注,推动CCUS实现进一步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武曙红认为,不是所有林地产生的碳汇都可以拿来交易,只有符合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方法学和相应管理要求,才可以开发成林业碳汇项目。未来林业碳汇项目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管理,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的高质量管理就是减少非持久性风险的管理,就是要减少发生森林火灾,减少森林病虫害,避免毁林,避免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逆转。高质量的林业碳汇项目就是具有高多重效益和低碳排放逆转风险的项目。

国泰航空企业事务部气候变化总监邢子恒就航空公司如何高质量减排分享了相关经验。2020年国泰航空对外宣布了2050年近零排放的目标,并提出了五个解决方法,包括使用更节油、更高效的飞机,开展更高效的运营管理,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开展碳抵消以及应用新技术。关于高质量的要求,国泰航空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跟黄金标准(GS)或者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标准贴近;二是对于旅客绿色飞行计划,进行减排量的定制化要求,比如项目类型,主要关注新能源的项目,节能的项目。对于项目所在地,优先是香港和内地,其次覆盖到东南亚或亚洲其他地方。还有可持续发展,额外性,碳泄露等方面也有些定制化的要求,保证旅客自愿抵消有真正的减排效益。在SAF方面,国泰航空2020年承诺到2030年使用10%的SAF使用量,大概每年50到60万吨之间,国泰也希望内地能够把SAF产业发展起来。

嘉能可有限公司中国碳业务负责人毛洋从交易商的角度指出,交易商们更加希望看到的是高流动性的产品,同时可以交易一些个性化明显的产品。CCER、CER等权益类型项目不仅可以通过交易,也可以用库存融资等大宗商品交易工具实现流动性的方式来实现它的价值。建议采用最低的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分级,去提升整个市场的流动性。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段茂盛主任在点评时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个行业的努力,也需要给各行各业以适当的激励,自愿市场可以给减排项目业主激励,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更低成本的减排选择。确保减排量的高质量,需要市场中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从主管部门来说,需要制定严格可信的规则,减排项目业主需要实事求是,确保项目确确实实具有减排效益,可以带来可持续发展效益,至少不能带来负面的经济或者社会的影响。另外关于自愿减排市场里面可能会存在的双重计算问题,认为在双碳目标下,这一问题可能更加严重,不同层级都设有减排目标,而针对不同层级的核算规则非常复杂且缺乏协调。比如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以降低电网排放因子,而且还可以参加绿电交易、电力直供和CCER体系,就碳减排方面来讲,其减排贡献可以同时通过多个渠道予以体现,这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双重计算问题。随着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越来越高,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研讨主题二

自愿减排的金融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图片

第二个研讨主题由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全球气候总监赵小鹭主持。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副经理高原做了题为“自愿减排与金融创新”的主题发言。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邱大庆、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原、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子杰、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清算所)碳金融团队负责人刘培、中航信托研发总监/首席研究员袁田、瑞士银行投资银行研究部亚太ESG/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胡炳熙等六位嘉宾就金融产品创新的意义、作用,国内自愿减排市场的产品创新实践,国内碳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内碳金融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了讨论,英国儿童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刘强做点评发言。

高原在发言中梳理了国内外自愿减排交易的基本情况和自愿减排领域的金融创新实践,并从自愿减排交易目的、金融创新意义等方面总结指出,自愿减排产品具有履约抵销、自愿注销及投资等不同使用场景,而金融创新则可以在盘活碳资产、提高市场流动性、强化价格发现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邱大庆指出,自愿减排要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一是要加强与自愿减排相关的各项顶层设计,二是充分发挥政策协同,三是做好自愿减排产品创新,四是发挥金融支持自愿减排项目发展的功能。

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原表示,CCER市场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有了质的变化,但对比国际市场交易率仍然较低,需要引入更多金融资本,同时碳中和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级别。证监会出台的碳金融产品行业标准是产品创新的基础。另外,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不同类型的减排工具和产品,完善MRV和透明性,逐步从高量向高质转化。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子杰介绍了龙源碳资产相关实践,对碳金融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包括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指引,丰富市场主体,强化市场管理,推出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模式等。

上海清算所业务三部碳金融团队负责人刘培介绍了上海清算所在碳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对碳金融衍生品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建议由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为自愿减排市场的现货和衍生品提供清算结算服务,提出应支持鼓励增加碳金融衍生品供给,并建议允许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促进市场活跃度提升。

中航信托研发总监/首席研究员袁田分享了金融机构在促进多元碳市场构建以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可以提供的服务模式和创新探索。

瑞士银行投资银行研究部亚太ESG/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胡炳熙表示,金融的发展第一是先满足需求端比较多元的要求,第二就是尽量降低交易成本,这是今天金融市场针对自愿减排的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英国儿童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刘强在点评时认为,自愿减排市场的目的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减碳。要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促进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各方应加强合作,积极推动高质量的自愿减排市场建设,支撑好相关的机制设计,并推动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在总结环节,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指出,中国的碳减排需要有一个具备约束力的强制配额市场,同时也要建立一个更加有规模、更加具有流动性的自愿减排市场,这样才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实现双碳目标。北京绿色交易所将继续在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规模扩大、价格机制完善、流动性提升等方面做积极的探索与创新。

内容来源北京绿色交易所公众号,仅作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谢谢

  • 把酒瀛寰
    把酒瀛寰 沙发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

    2022-05-30 13:54: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26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M如何在智慧工地和智慧城市上进行监控管理?(深度剖析)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工地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工地在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