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资料库 \ 风景园林中的土地:从观察方式到塑造途径(全文可下载)

风景园林中的土地:从观察方式到塑造途径(全文可下载)

发布于:2022-05-27 09:58:27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资料库 [复制转发]


 

风景园林中的土地:从观察方式到塑造途径

The Grou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Observation to Construction


撰文


边思敏/BIAN Simin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本刊特约编辑

王向荣*/WANG Xiangrong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刊主编


全文刊登于《中国园林》 2022-05期  P39-44

点击文末小程序可下载全文

本文引用格式:边思敏,王向荣.风景园林中的土地:从观察方式到塑造途径[J].中国园林,2022,38(5):39-44.



摘要: 风景园林可以被理解为将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生命的信息会聚于地表之具体形态的艺术。对土地的关心既提供了翘起深层景观认知的入口,也是塑造丰饶景观体验的出口。在去地域化背景下,从认知和操作角度围绕土地展开论述——认知角度上,通过“整体的”“媒介的”“物质的”“生命的”4个关键词阐释土地之于风景园林的多重含义;操作角度上,以“梳理褶皱”和“刻画表面”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剖析,探讨如何基于土地启发设计,并为场地开启富于地域特质的遐思。

关键词: 风景园林;土地;认知;设计方法;褶皱;表面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art of which gathering natural, historical, humanistic and life information into the concrete forms of the ground. The concern for the ground provides not only the entrance to deep cogni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t also the exit to shaping the rich experie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territoria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oun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and operation. As for the cognition part, it explains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groun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following key words-integral, intermediary, material and biotic.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r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design approaches via case analysis based on "organizing the folds" and "curving the surfaces" as 2 proper key points, therefore opening up more imaginations for the site through the concern of ground.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ound; cognition; design approach; fold; surface



1 将土地作为对象

大众视野中,土地通常是世界的背景;之于风景园林而言,正如landscape中自带land,土地更像一种基础性的存在,故而时常被当成默认的语境前提。因此虽然风景园林学一直在为社会目的而修改和调整土地,与此同时却又处于无意识忽略土地的状态。人们着迷于在蓝图中用轴线和色块展示策略,用线条创造形式,用要素的拼贴谋划场景。但如果这些策略、形式、场景无法与特定的土地建立关联,场地往往难以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关注人与土地之间无法分割的联系,这对风景园林来说尤为重要:土地的起伏决定了穿越的姿态,土地的质感影响着踩踏的知觉,土地材质的变化引导着行走方向,土地的成分决定能被孕育而出的动植物,土地还能与风配合发出自然的声响——在景观场所中,土地是感受之源。


基于以上反思,本文在去地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背景下重提土地。首先讨论了土地之于风景园林的多重含义,帮助形成更为整全的认知视角;再依托案例剖析,阐释如何基于“土地”启发设计,并为场地开启富于地域特质的遐思。借此尝试建立这样一种共识:我们应当对土地予以足够的关心,它既提供了翘起深层景观认知的入口,也是塑造丰饶景观体验的出口。


2 如何通过土地以观察景观

2.1 整体的

随着专业领域从花园不断拓展到城市绿地规划、国家公园等大尺度、全视野的范畴,由梅森(Gilbert Laing Meason)1828年提出的术语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30年后的北美流行开来,1893年哈佛设立的风景园林项目则进一步奠定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的地位。至1969年,麦克哈格(Ian McHarg)出版《设计结合自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夯实了风景园林在宏观尺度上的地位,“千层饼模式”更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土地观念同样受“整体观”的影响。山水这一双元词,通过一种对整体性的概括,象征着使世界万象具有张力的二元组合:高低、纵横、固体和流体、不透明和透明、动静等,反映了中国人将风景看作两极之间互动的观点。而山水画和园林的载体则是土地:“山”“水”均与土地直接相关,土地凸起为山、凹陷聚水,林泉则是土地结构之上的要素,故而整体的山水观便同时意味着整体的土地观。


2.2 媒介的

Topology通常译作“拓扑学”,指一种与表面连续性和连通性有关的数学结构。在风景园林语境中,这个词还有“原型类型学”的意思——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景观场所,其具体形态虽然会依据地理特征和区域文化拓扑变形,但空间类型的本质和精神保持不变。换言之,土地形态与其背后的智慧和自然规律之间的类型学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景观地文原理。土地正是呈现若干种原型类型的媒介,是景观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生态规律的显性体现。


此外,在广义的地表系统中,亭阁、神庙、路径可以看作对地势的改善、突出或提炼,而土地的连续性和可塑性则让它成为总体空间组织的媒介物。


2.3 物质的

土地是一种物质,这种说法似乎是不证自明的。然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物质”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关心土地的物质性还意味着具体地关心它的形态、质感、温度、湿度、光度,及其引起的多重感官的复调(polyphony of the senses),也就是土地作为一种物质所营造的现象学体验。当土地的物质性被地形、地表的植被和土壤的质感分解成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它便与人的体验发生了直接关联,而非停留在笼统的概念之中。


2.4 生命的

风景园林与建筑的核心区别之一,就在于土地不同于墙体、柱子和楼板,其中容纳着植物的根系、各类昆虫和微生物——它们主动汲取土壤的养料并反向回馈,在时间历程中构成丰饶的生命系统(图1)。同时,不同的土壤也在选择和孕育不同的生命。土地的正向筛选和生物的逆向反馈共同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循环,土地容纳了若干维系这一过程的作用力,成为相当复杂的、动态的、生态与气候的交换界面。


 
图1 土地之下(?Abigail Rorer)


3 如何操作土地以塑造景观

3.1 梳理褶皱(folds)

褶皱大部分时候与布料相关,很少用来形容土地。这种联想惯性恰好说明了本小节使用“褶皱”的原因——它带来一种柔软、亲切、易于塑造的总体印象,同时暗示“有褶子”是土地的基本性状,而“平坦”自然也可以看作是褶皱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梳理土地的褶皱就成了景观设计的必要步骤。


依照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说法,褶皱空间的局部和整体之间可以享有共同的语言逻辑,这种重复还意味着每个界面及其转折处都富有多种可能。褶皱空间与生俱来的多样性在巴塞罗那植物园(Jardí Botànic de Barcelona)中得到充分体现(图2)。


 
图2 巴塞罗那植物园:三角形褶皱塑造的阴角空间、阳角空间和子空间(?Office of Architecture in Barcelona)


山地的特殊形态促使巴塞罗那植物园寻找到一种翘起景观设计的新途径。褶皱网络积极适应山体变化并重塑场地基底,既消解了惯常思路中的形式语言,又促生了新的整体控制,同时产生多变的空间和生态条件,并引导功能和种植布局(图3),帮助场地成为承载体验和信息多样性的容器。  


 

图3 巴塞罗那植物园:依据三角形褶皱生态特征安排植物配置(?Office of Architecture in Barcelona)


3.2 刻画表面(surfaces)

牛津词典将surface解释为“地球或任何物体的最外层边界,直接与空气、液体或真空相邻”。其中点明了2个关键信息:一是其所处位置是“物体的最外层边界”,本文语境中可以理解为土地的表层皮肤;其二,定义中还特别指出表面是与其他物质相邻的,这提示了土地的表面与空气、雨水接触可能呈现出自然的丰富多态。


在卢浮宫朗斯博物馆(Louvre-Lens Museum Park) 外庭院设计中,莫斯巴赫(Catherine Mosbach)刻画了一张由孔洞、条带、凹坑和土丘交错构成的复杂地表,以极富艺术感的方式呈现场地作为采矿废弃地的历史。交错的指状结构、散布的斑块和穿插地面的条带使博物馆外庭院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美学效果,现代材料与当地植被艺术性地编织在一起,并将人们的注意力锁定在地面上,有效组织了场地关系,传达出设计者对场地历史及生态与社会过程的解读(图4~6)。


 
△图4 卢浮宫朗斯博物馆:地表由矿渣填充的孔洞(?mosbach paysagistes)
 
△图5 卢浮宫朗斯博物馆:延伸至森林指向运输路线的绿色草带(?mosbach paysagistes)
 
△图6 卢浮宫朗斯博物馆:下洼至黏土层并裸露煤渣断面的树坑(?mosbach paysagistes)


4 结语

当下的风景园林应以一种想象的姿态重拾对土地的关心。就像在山水画中看到平远之辽阔、深远之幽静的同时,还能看到中国人对神仙居所的猜测和对隐居之地的构想;或是在阿尔卑斯山脉地图中读出精准刻画的高山地貌之余,还能体察地图学家对整体与局部、客观与感性的调和平衡的美学思考——如果不能透过土地看到文化的想象,我们将无法通向土地所开启的无尽可能。


点击下载:风景园林中的土地:从观察方式到塑造途径.pdf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

3.37 万条内容 · 8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园林绿化施工资料编制

请问各位大神,有会做或者做过园林绿化施工资料的吗,求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