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深圳:龙华区环城绿道规划

深圳:龙华区环城绿道规划

发布于:2022-05-24 13:13:24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获得奖项:“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项目类型:其它专项规划类

项目背景 

2010年,珠三角在全国率先启动绿道规划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成了近2400公里的绿道网络,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然而位于深圳北部的龙华区,绿道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环境面临着生态斑块破碎化、绿道连接性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


龙华区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三面环山,一水贯城。生态控制线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37%,集中分布在城区四周。由于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相对滞后,公共交通不发达,这些生态绿地虽然被定性为郊野公园,但可达性差,利用率低,部分地段甚至成了违建屡禁不止、环境脏乱差的灰色地带;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原特区外,缺乏有序规划和建设,城市内部绿地和公共空间有限,又面临地价高企和高密度的人口,市民亲近自然和休闲游憩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规划思路

规划借鉴波士顿翡翠项链的理念,提出“龙华绿环”的概念。以环城绿道的形式,通过线性风景带,串联山体、湿地、水库等各类景观和公共资源,激活生态控制线用地,打造连续、优美的风景带和公园链,为市民谋取绿色福利,并提升边缘土地价值,激发城市活力,成为集生态、文化、活力、发展等于一体的龙华翡翠项链。


主要内容

(一 环山贯水,串景连园,构建172km环城大游憩体系

图1-环城绿道规划总平面图


以生态控制线57平方公里绿地为底,分步推进低效林林相改造,修复生态廊道,营造多样生境,加强生态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75.6公里绿道主线串联起7处郊野公园的主要游览空间及14处水库湿地,形成连贯的活力风景带。


68.7公里绿道支线构成的24处环线串联起沿山脚分布的8处景区、15处主要文化景点及40处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构建1-3小时游憩圈,并将外围生态绿地和城内公园、河流连为一体。


图2-环城绿道选线图


15处下穿立交和11处跨线廊桥为无障碍的慢行游览体系提供支撑,创造连续的休闲慢行系统。


图3-节点衔接规划图


(二 系统衔接、服务市民,丰富完善绿道沿线配套设施

35处出入口、小型停车场等充分衔接地铁和公交站点,兼顾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加强绿道的可达性,保证绿道沿线的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即步行10分钟范围内能够到达环城绿道。


13处接驳点衔接区内已建成绿道,7处接驳点衔接周边区市绿道,将环城绿道与深圳市绿道网络进行有效衔接。


针对公共交通10分钟步行范围无法覆盖到的绿道,通过设置服务驿站、自行车租赁点等方式引导市民进入绿道休闲游憩。


图4- 服务设施布局图


考虑深圳地区高密度人口的需求,适当加大配套设施密度,绿道沿线一百米一休息点,500米一厕所,1-2公里一处服务驿站或休息区,并丰富智能监控、wifi等服务配套。


创新特色

(一 从“被动守线”为“主动融合”,积极探索生态控制线的活化利用

重新认识并发掘生态控制线在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市民生活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潜在价值,用绿道的方式促进生态线内资源与城市生活的互动。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融入功能修补,结合绿道建设,清理线内违法占地、完善服务配套、增加出入口、衔接公共交通,并结合不同的场地资源和特色,分段植入主题、策划特色公园链和多元的主题活动,构建与城市功能高度融合的生态游憩体系。


针对线内生态和旅游资源特别突出的社区,结合生态补偿制度,推进农林用地利用模式的优化,引进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农业观光等理念,在绿道沿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引导特色游憩产业的构建,培养生态控制线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


(二 多道合一,从线到环,大环套小环,主线连支线

考虑到龙华区的生态用地均位于城市四周边缘地带,市民使用不便,规划在75.6公里大环线的基础上增加24处服务于不同社区和群体的小环线,与城市绿地体系和慢行网络进行连接;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龙华居民的日常出行及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小环线的走向及出入口位置,结合不同人群需求,分别形成1-3小时的全龄全时活动圈。


在慢行规划中,充分利用防火道、护林道、登山道等打造多道合一、环环相扣、线线相连的绿道游憩体系。

图5-小环线规划图


(三 风景走廊、凸显特色,通过主题绿道提升片区影响力

规划依托生态用地,将传统的线性自行车道延伸到景观休闲走廊的概念,把绿道沿线公园、湿地、水塘、果林等,作为一个整体打造为环形风景带。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同时整合绿道沿线历史村落、文创园区、名胜古迹等资源,通过绿道出行推广龙华特色品牌和人文内涵,规划了农林果趣、大山大水、人才绿道、乡野乡愁、智能科技等一系列主题绿道段,很好宣传了城市品牌,提升了城市片区影响力。

图6-分段主题策划图


实施效果

目前,环城绿道大水坑、羊台山段共计38公里已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沿线累计清理违法占地约4.63公顷,林相改造48公顷,新建特色公园及节点30处。


其中大水坑段以农林果趣为主题,低成本建设了波斯菊花海、草本、芭蕉等自然野趣的植被景观、环保再利用的轮胎花园、以油菜花结合红砖为元素改造的农家乐园,以及深圳第一条星光绿道。


羊台山段依托丰富的水库、溪谷、山石、泉水等自然资源,打造一条以“大山大水、登高揽胜”为主题的绿道。规划设计了十八大景点,包括提供科普教育的蝴蝶谷,登高揽胜的揽胜台,盘旋山间的架空栈道,感受潺潺水声的龙溪桥,一览城市与山水景观的眺望台,体验云雾丛林、潺潺溪水的云溪谷及远眺高峰水库的玉林湾。羊台山段建成后成为全市网红绿道,市民蜂拥而至,自2019年元旦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100万人次。


同时其他各段绿道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中,一条环绕全城的绿色生态之环、串景连园的公园活力之环正在逐渐呈现,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翡翠项链。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3 万条内容 · 2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设温泉度假酒店的核心:温泉主题 温泉文化

经过温泉度假酒店案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温泉文化是酒店主题定位的核心要素,温泉度假酒店能否成功吸引旅客取决于酒店是否对温泉文化细致挖掘,无论是西安市以唐代温泉文化为核心,还是重庆北碚以南北朝温泉文化为核心,亦或是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以明清温泉文化为核心,均在温泉旅游活动中融入了历史性的地域温泉文化。 在漫长的温泉文化发展中,现代温泉旅游不再仅仅包含地域性文化,还包括时代发展过程中延伸出来新温泉文化。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现代温泉文化多元化发展是温泉旅游新方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