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地标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城市的地标一直是最吸引公众的目光,引来大众的评判和讨论的焦点。
近日由 OMA 合伙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大卫·贾诺特(David Gianotten)设计的中国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竣工了,也引来网友们的调侃,被戏称为“皮蛋豆腐”。
这个表演中心从 2009 年 经过两个阶段的国际竞赛,OMA 与 Morphosis、 Zaha Hadid、 MVRDV、 Abalos+Sentkiewicz 等著名事务所角逐之后获得了竞赛一等奖。
到 2012 年破土动工再到完成,历经 10 年建造,于今年 3 月 11 日开始试行营运,8 月 7 日正式开幕。
项目位于中国台湾,台北的士林区,就在台北著名的士林夜市旧址附近。
整体建筑由三个剧院组成,
分别以圆形、梯形、方盒的形态插入中央立方体中
,形成了多个不同的「面孔」。
三个主体分别是 一座可容纳 1500 人的「大剧院」,和名为「球剧场」与「蓝盒子」的两座可容纳 800 人的中型剧场
(大剧
院和蓝盒子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 超级大剧场) , 三个体量不一的剧院既相互独立又可打通连接。
# 入口及售票处 #
在设计时 OMA 选择让出一楼空间,使行人能够穿梭其中, 增添建筑亲民感 。 一楼大厅选用中性的银、白、灰色调, 地面设计了黑白相间的同心圆图案,由户外延伸至室内,将行人引导至剧场入口,实现室外到室内的巧妙联动。
入口前的广场还设有一个隐藏式戏台,对应着上方的 暴露吊顶 ,
可根据使用情况灵活调整, 这个 舞台 设计 突出了亲民化和智慧化理念,更是可以让普通人都能站上这里的舞台。
进入大厅,位于左侧的是 问 询处, 问 询处后方是舞台的升降机坑▽
长条形的玻璃窗,将内部的机械运作场景透明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
售票厅向上开启的闸门设计增加了仪式感,也使整个空间更好的被打开▽
表演中心的公共区域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论是否购买了演出票)
,最特别的是设计师还在室内
设计了一条能够穿梭表演艺术中心的游客参观步道
。
参观步道以橘色调为主,代表着「未知的探索」▽
步道与剧院空间隔绝,通道内部采用低光源搭配深色墙面,这样设计可以避免与其它空间产生干扰(就像是躲在暗处窥视一般),人们可以通过步道穿梭在各个空间中「窥探」到舞台设备、后台运用、排演场景等。
贯穿了剧场动线,让原本被隐藏起来的后台空间变成一场「可见的表演」。这样设计不仅 增强了公众与建筑的互动性,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的流程。
休闲区域的设计迎合了建筑上的几何造型,在天花板和楼梯口都有体现▽
通往上下层的电梯透过穿孔板可以看到内部转动的齿轮▽
在整个设计中建筑大部分的墙面都选用金属孔板和金属网来做饰面,展现出建筑的透明感与工业风。
就连角落处的管线、电路都打灯照明,使其成为建筑的主角▽
开放空间供 公众探索和 参观,让人们了解剧场各处的不同面貌 ,同时也增添了亲民感。
为了让整个表演艺术中心变得实用、高效
,设计师将三个场馆相互穿插,共用中间的核心空间与后台支援设备, 在有需要的时候还能合并串联,变为超大尺度的表演厅。
最醒目的就要数形态类似一个「悬浮的星球 」 的 球剧场了▽
全球独创的圆球剧场,内部的球形空间作为观众区,和立方体相交的部分是形式独特的表演舞台,在这样特别的空间内,不仅能拉近舞台和观众的距离,还能创造出极富想象力的舞台场景。
座椅以阶梯形式向上延伸,独特的「北艺蓝」色调能让人感觉安心和放松,提升对环境的信任感,也能更加专注观看表演。
这里可以容纳 120 人的乐团和 1500 名观众,很适合经典戏剧、大型商演和音乐剧表演▽
顶部的灯光系统,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使用要求进行配置,墙面也根据声学做了特殊处理。
座位和墙面选用蓝色调贯穿始终,营造沉稳静谧的空间气质▽
台阶侧面用穿孔板设计,内嵌台阶灯隐约的透光保证了上下台阶的安全。
在大剧院正对面是「蓝盒子」,是 一个 实验性的表演空间,替代了传统「黑盒子」剧院的存在。
为了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整个剧场空间选用了吸光系数最高的深蓝色以达到全黑的效果。
超级大剧场 是将大剧院和蓝盒子组合起来形成的
, 舞台长度达到 100 米
, 是个类似大型工厂的空间。
这种大胆且创意的舞台设计想法出自 dUCKS scéno 之手,设计师利用中间的舞台升降机来连接各个空间
,以此变化不同场景,满足各种形式的表演需求。
dUCKS scéno 该团队成立于 1991 年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专项顾问公司,提供专业的表演空间及博物馆展览展示空间的咨询、设计与技术等。
当 然 肯定会有人疑惑 , 为什么这样一支有实力的设计团队,打造的 剧 场却 一点也不显华丽,反而 是 处处铁网、管线的工业韵味。
其实早在设计之初 OMA 团队就来访中国台湾做了调查,他们发现在欧美国家看艺术表演的人们会穿着正式的西装礼服,在表演开始前 1~2 小时到场进行社交活动,
而在中国台湾人们则是穿的较为轻松随意,在表演前才开始陆续进场
。
为了更「亲民 」更具「在地性 」 ,设计师们决定用不同以往的方式来设计这个表演艺术中心
,这也是整个项目看起来不像一般剧院那样华丽的原因所在。
# 建筑立面 #
针对中心几何设计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和功能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师在幕墙上面也下足了功夫。
黑色金属立面显得很有质感,传达了建筑的个性,同时也呼应了剧院内的工业感。
黑色的选择减轻大量金属带来的视觉压迫,六边形和圆形孔洞,均匀分布在不同立面区域。
藏在立面中的窗户与慢慢拉开的移门,增加了立面的变化▽
波浪式玻璃立面设计,起伏的曲线赋予了立面柔和而飘逸的观感,在虚实之中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透光的玻璃材料捕捉不同时段、不同角度的光线,呈现出多变的立体之美▽
粉色的排练室窗帘缓缓拉开,立面也跟随窗帘的移动渐渐从暗到明▽
「做一个真正开放的建筑,通过各种设计手法来表达“开放和透明 。 」 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们想向我们表达的设计核心。
最后想说的是,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更看重它的用途 ,而不是一味的在意建筑外表是否美观,这样反而会忘了建筑本身存在的意义。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整体建筑由三个剧院组成, 分别以圆形、梯形、方盒的形态插入中央立方体中 ,形成了多个不同的「面孔」。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