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地库上浮
杭州中*地库上浮,水如涌泉,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裂!
近日,杭州临平区中*某项目地库上浮引起了业主维权,据业主透露,现场地库底板发生起拱,将地库顶成了一个弧形,最高的部位将近12CM,底板、梁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情况发生后,建设单位采取了开孔泄水、大量引流排水措施,打孔后柱根水如泉涌,地下水带出来的淤泥几百袋,堆满了车库。
地下室透水如泉涌
地下水带出来的淤泥
看着不断涌出的泥水,损伤的结构,业主瞬间懵了,这样下去不是地下都被掏空了?十分担心房子的结构安全,将问题投诉到了质量监督站,质监站随即展开了调查,组织行业相关专家对现场进行了仔细查勘
住建局:擦着国家标准设计,优化过度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及初步的检测结论,住建局反映建设单位对该地库进行了过度“优化”,简单说就是“太省了”,全部是擦着国家标准设计,没有留一点安全系数,施工过程是不可控的,一旦出现一点点差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住建局要求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整个地库进行结构检测,对整个项目安全情况进行整体评估。
(图源:经济生活)
建设方:已委托第三方检测,进行结构加固
开发商解释上浮原因: 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失误,在车库顶板回填土没有完成的时候,将该部位降水井提前进行封闭,雨季到来地下水位显著上升,人为原因造成地库抗浮措施不足,导致结构上浮破坏的情况发生。
目前第三方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建设方也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了地库加固设计。
建设方说明,经过结构检测及组织专家论证,结构上浮损伤的部位是在纯地库区域,主楼因为配重大,周边区域结构是完好的。然并卵,这种说法及加固方案还未受到业主认可。不少业主诉求退房,相关事宜双方还在协商中。
该项目局部加固方案
虽然没有结构破坏的实景图片,但是从柱体加固部位方案来看,完全符合上浮破坏形态特点。
业主质疑,为什么偏偏这个项目出事?我们将本次事故造成的原因作一下简单分析:
为了达到地下空间最大利用,满足车位及其他功能性空间的要求,开发商不得不 选择将地库做大、做深,这也给地下空间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纯地下室部分,上部荷载较轻,基础长期处于补偿或者超补偿状态 。
每个开发项目设计部门,这个部门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前期帮助设计院把关,过程中对接设计解决现场施工问题,全程把控整个方案设计,确保现场按图施工。但是现在确实有点跑偏了,这个部门主要工作成了给开发商省钱出谋划策的军师,从业人员基本设计院跳到开发商,对国家规范标准拿捏的死死的,哪些地方可以“搞钱”门清,出一个极限优化方案,再招优化公司细化优化条款, 说得好听点是优化,说不好听点就是让偷工减料合法化 。
不给施工单位留一点容错率,这种不合理的优化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审图为什么能审过?该叫停了。
一旦碰上雨水较多,加上施工期间不考虑抗浮问题,极有可能引起底板隆起开裂、梁柱节点破坏、墙柱剪切破坏等严重工程质量事故!
从结构加固方案可以看出,竖向结构破坏部位多在框架柱柱端节点、及柱中上部位置,这是因为地下室整体上浮后,使地下室顶部和底部变形不一致造成的,因主楼压重与地库压重变形不同,顶板上浮呈现中间大,两边受主楼约束变形小,呈拱形受力破坏形式,柱子两端受弯,且受到剪切力影响,这种不协调的变形使的柱子节点出现偏心受压,造成柱子混凝土爆裂,钢筋弯曲,由最初的水平裂缝,发展成斜向裂缝!
万幸的是本项目采用的是有梁楼盖,顶板梁承受了一定压力,结构的破坏外部特征还不算特别严重。还记得采用无梁楼盖的南昌万科项目地库破坏吗?当时浮力切断了40多根结构柱,令人触目惊心。
南昌万科地库上浮破坏
结构师设计当时估计也慌了,祈祷该项目设计抗浮水位没取少,图纸上未回填土禁止封闭降水井的免责声明没有漏标 。不过从各方情况来看,此事设计关系不大。
抗浮设计的弊端: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规定确定设防水位规定比较模糊,导致设计在取值时不够精确,而地库上浮并非普遍现象,所以还是没有得到相关人的足够重视,规程规定:当拟建建筑物区域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按照资料显示取水位最高值,如果没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就只能凭地勘时的最高值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地下水分布、天气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了,如遇到50年一遇、甚至100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极有可能会超过设计最高抗浮水位,会直接导致设计抗浮不足!
根据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规定,设防水位应取建筑使用年限内(含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其在条文中明中明确指出,当勘测报告没有提供水位标准时,直接按照室外地坪标高考虑,通俗的说就是地下室设计有多深,抗浮水位就应该取多深,但是实际按照这种取法,会造成设防造价大大提高,并且比较浪费!规范中关于对抗浮设防水位取值还是比较笼统!缺乏系统理论计算研究!
1、抗浮桩 ,例如如管桩抗压兼抗拔 (采用较多)。在主楼位置压重满足是抗压,纯地库位置设置抗压兼抗拔桩,这也是一种负责的做法
2、抗浮锚杆 (采用较多)
3、增加底板厚度,或者底板回填配重 (增加筏板厚度,之前比较常见有底板房心回填碎石等,因为抗浮效果相对较小,且不够经济,现在底板基本都是一层薄薄的抗水板)
4、顶板附土配重 (普遍采用)
根据开发商申明,本次上浮结构破坏是受地下水上升,地库顶板在没有回填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分一下几种情况进行假设:
1、假设1:本项目抗浮措施采用的抗浮桩(或者锚杆)+配重,因配重未完成,地下水上升,造成抗浮措施不足!
2、假设2: 本项目抗浮措施仅仅采用配重 ,因抗浮配重措施尚未进行,地下水上升,造成没有抗浮措施。
3、假设3:沉降后浇带封闭过早,且基坑透水性好,短时暴雨雨水直接浸泡入基坑底部,压力无法释放,且地下室顶板未回填,无法起到配重抗浮作用!
4、假设4::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项目处于低洼地带,连续暴雨时导致整个项目都浸泡在水中,地下室就像一个“水盆”直接飘在地下水上,直接高于规范要求最高设防水位,当抗浮措施考虑的比较经济,造成破坏也在清理之中!
听住建局介绍,该项目设计优化过度,你认为哪种假设更为合理?
一旦发现地下室上浮,第一时间采取筏板开孔泄水措施,减轻坑底水土流动挤压对筏板的浮力,避免更大上浮量造成更严重破坏!并及时做好临时支撑加固措施!当变形量恢复设计允许范围,残余变形趋于稳定,通过设计验算出具体加固方案,重新核算抗浮措施是否满足,如不满足,开孔增设抗浮锚杆,增加顶部配重,置换肥槽回填土,减少表层水渗漏入坑底,减少上浮破坏隐患!
加固处理:(以设计加固方案为主,仅建议)
1、对于破坏较轻部位采用碳纤维加固
2、对于破坏较重竖向部位剔除松散混凝土,高强结构材料替换修复,钢板加固
3、对于底板梁破坏采用压力注浆,钢板加固
这起事故,施工单位主责没跑了 ,从甲方描述分析,就是施工单位施工在没有回填配重的前提下,提前封闭降水井造成的,仔细一想,虽然甲方进行了极限优化,从法律上来讲,你还找不到他的把柄。只是这么做基本将容错率降到了零,所有风险转移到了施工方和业主。 施工单位背起锅也不冤,谁叫你不按图施工 ?
上浮破坏每年都有发生,土木论坛都会作为重点案例进行分析,雨季马上又到了,还是请大家引起足够重视
1、思想上要充分重视浮力的危害,了解项目抗浮设计!
2、如项目设计仅考虑顶板覆土配重时,明显施工期不利时,更加要注意,后浇带不要过早封闭,避免雨季地下室形成“脚盆”效应!
3、肥槽回填土质量要保证密实,杜绝填埋垃圾等渗透性强物质,较少短期暴雨或者雨季表层雨水渗漏性!
4、顶板覆土赶在雨季前完成,有利于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满足抗浮要求,不提前中断降水!
5、雨季加强基坑及地下室巡查,查看结构是否出现异样,一旦出现上浮破坏初步特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及时开孔泄压等。
6、抗浮锚杆、抗浮桩施工质量加强监控,避免抗浮措施降效或者失效!
土能压塌地库,也能压住地库。地库顶板回填土的施工插入时间,值得项目认真考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土建BIM应用
返回版块1.45 万条内容 · 39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一位资深项目经理的经验总结一、吃透设计图纸 看图是最基本的能力了,建筑施工最根本的原则之一就是——按图施工。如果你不懂图纸,我觉得我实在是无语了,这都不懂以后出去别说自己是搞施工的,就算说搞施工也别说是搞技术的,说搞技术的也别说看过我这篇文章,忒给俺们施工人员丢人。当然了,各种工程的图纸不一样,民用建筑一般简单点,可以先从这个看起,学校、影院等公共设施图纸又相对复杂点了,再比较复杂的就是群体的工业建筑了,不仅要看单体工程的,还要看互相之间的关系,可以负责任地说你如果能够看懂一个钢厂、水泥厂、药厂什么的一整套图纸下来,那么你这第一条基本毕业了,至少能干测量放线这个工作了。当然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不能各个领域都精通,土建图能看精了,水暖电通和设备图知道点,看着不头晕就成啦,贪多嚼不烂说得没错;实在想明白的话也得精通一方面然后再普遍涉猎。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认真考虑,做事负责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