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提升农房品质和农村生活条件,近几年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农村推广应用,指导一些地区开展以装配式钢结构农房为主的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1、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住建部先后批复了河北、浙江、山东、四川、湖南、江西、河南、青海、陕西九个省份开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明确提出了在农村建房中开展绿装配式农建设试点,如河南省提出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试点等工程率先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到2022年积极开展装配式农房试点,探索建设轻钢结构农房示范村1—2个。江西到2020年底,开工建设20个以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建设轻钢结构农房示范村不少于5个。浙江省选取杭州、宁波、绍兴作为试点地区杭州市临安区、绍兴市柯桥区作为农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地区,探索建设轻钢结构农房示范村1—2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村危房改造、山区迁建安置农房等采用钢结构,引导广大农村居民自建住房采用轻型钢框架结构、低层冷弯薄壁钢结构等钢结构体系建设。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装配式钢结构农房突破10万户。
2、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 209)、《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 22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JGJ/T469-2019)。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装配式绿色农房建设,解决各地在宜居型绿色农房建设过程中对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的迫切需求的问题,2020年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宜居型绿色农房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征集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审结果以及对近年来优秀科技成果筛选,编制完成了《宜居型绿色农房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第一批)》,共包括37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入选。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牵头制定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装配式绿色农房技术规程》已完成征求意见稿。该标准为国内装配式绿色农房首个技术规程,适用于装配式绿色农房的选材、设计、生产、制造、运输、安装、质量验收与使用维护。安徽省制定发布了《冷弯薄壁型钢-轻聚合物复合墙体建筑技术规程》、合肥市也出台了《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系列手册》(绿色轻钢农房建设篇),为装配式钢结构农房的设计、施工、验收提供了依据。
3、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明晰的推广路径和成功经验
近年来,各地在推广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有益探索,积累了较为明晰的推广路径和成熟经验。如浙江省对试点地区引入贷款机制,明确每户可贷款50%、最大额度不超过30万,有效解决部分农户建房资金不足问题。浙江省已将临安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建设列入2020年全省建筑工程试点项目,临安区制定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装配式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鼓励农民应用构装配式钢结建造方式,并在农房建设审批上予以优先。安徽省合肥市出台《2020年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各县区试点任务:全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示范区及农村住房连片改造等建设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达到2000户以上, 各县(市)区原则上应有一处200户以上的装配式农房集中示范村庄。合肥市长丰县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建设路径,规范了农房建设从“建房资金、施工图纸、施工过程、竣工验收、档案资料”全方位管理,确保了宜居型装配式农房建设质量安全。
4、农民群众对装配式钢结构农房认知接受度有较大提升
装配式钢结构农房以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取代低劣建材,在施工环节以高效装配化、集成化、标准化作业取代传统作业,质量安全更有保障,可满足8—9度地震烈度设防要求,能抵御12级台风,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可安装预制自保温墙体、楼面、屋面,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保温和通风采光功能,便于配置厨卫水暖等生活设施,大大提升农房宜居性。随着试点示范工作的推进,农民群众对装配式钢结构农房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如安徽省长丰县部分村民在安置房建设中,主动要求建装配式钢结构农房,装配式钢结构农房设计科学、施工快捷、质量好、装饰装修一体化、绿色环保、舒适性和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装配式钢结构建房体系的的六大优势特点,更是能有效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性。
优势一: 隔音、保温
隔音、保温效果优越。墙体内置保温层,不仅能让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更是节约能源的理想结构方式,也是降低声音传播的有效途径。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夏天室内空调一个小时关闭后,我们可以室内的温度可以维持5到6个小时,大大降低电能的消耗。 也就是说保温隔热效果能达到冬暖夏凉 ,在农村绿化环境好的居住区域,完全可以省略空调的应用,大量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用电负荷。
优势二:防风、抗震
由于装配式钢结构有着自重轻、多结构筑点的特性,只有传统混凝土重量的40%-80%,能降低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从而增强抗震能力。
优势三:高效、快速
结构构件都是先加工后进行组装,现场拼装,传统技术工人少,施工速度快,一般两到三个月,完全终结了农村建房总结的“建屋造船,昼夜不眠”的历史,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住宅建设的要求。
优势四:物美价优
整体装配式结构墙板集成了保温、内外粉刷、管线预埋等工艺,从整个建造过程的角度,大大降低成本, 为农民住房建设节约不小的开支。
优势五:自重轻、结构简单
轻质混凝土墙板结构体系自重轻,只有传统混凝土重量的40%-80%,地基与基础一般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能降低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从而增强抗震能力。
优势六:节能环保
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没有众多建材和建筑垃圾,减少用水量,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节约水、电资源。在不破坏当地环境的同时,可以更加合理的让建筑与环境自然融合。
01、 充分认识农 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房的设计建造水平亟待提高,村庄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居住品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02、 落实农房 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有关要求
我国农房和村庄建设因严寒与酷暑地区的不同、干旱与丰雨地区的不同、山区与平原地区的不同、农林牧地区的不同,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也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底线要求。在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中应遵守共同的建设原则,落实以下要求。
(一)坚持“避害”的选址原则。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合理避让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不在陡坡、冲沟、泛洪区和其他灾害易发地段建房。
(二)坚持生态友好、环境友好与邻里友好。农房和村庄建设要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脉络,注重与自然和农业景观搭配互动,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顺应地形地貌。农房建设要与环境建设并举,注重提升农房服务配套和村庄环境,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农房布局要利于促进邻里和睦,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建设农房,营建左邻右舍、里仁为美的空间格局,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
(三)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农房建设要先精心设计,后按图建造。要统筹主房、辅房、院落等功能,精心调配空间布局,满足生产工具存放及其它需求。提炼传统建筑智慧,因地制宜解决日照间距、保温采暖、通风采光等问题,促进节能减排。要适应村民现代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新建农房要同步设计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鼓励设计建设无障碍设施,充分考虑适老化功能需求。新建农房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墙体厚度、建筑构造等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施工条件,满足质量安全及抗震设防要求。鼓励就地取材,利用乡土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鼓励选用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
(四)营造留住“乡愁”的环境。建立村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机制,充分挖掘和保护传承村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并改善村落的历史环境和生态环境。农房建设要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精心打造建筑的形体、色彩、屋顶、墙体、门窗和装饰等关键要素。传统村落中新建农房要与传统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环境。提炼传统民居特色要素,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提升传统民居空间品质,改善传统民居室内照明条件,保证传统民居房屋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鼓励结合发展民宿、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
(五)提升村容村貌。以农房为主体,利用古树、池塘等自然景观和牌坊、古祠等人文景观,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保护村庄固有的乡土气息,鼓励宅前屋后栽种瓜果梨桃,构建“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自然景观,营造“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乡村生境。保持村内街巷清洁,做到无断壁残垣、无乱搭乱建、无乱埋乱倒、无乱堆乱放,构建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空间。重视村庄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和建设,统领乡村容貌特色。
(六)推进供水入农房。提高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供水入农房。因地制宜改善供水条件,依据给水规模合理确定供水模式、给水水压、管材管件等。保证乡村水源地的清洁安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靠近城镇的村庄纳入城镇供水体系。
(七)因地制宜推进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乡村宜采用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 居住分散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采用户用污水处理方式; 规模较大、人口较集中的村庄可采用村集中处理方式;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靠近城镇的村庄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合理组织村庄雨水排放形式和排放路径。
(八)倡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传承乡村“无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变废为宝。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可回收物利用或出售、有机垃圾就地沤肥、有毒有害垃圾规范处置、其他垃圾进入收运处置体系。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确保村村有保洁。
(九)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引导农村不断减少低质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技术和产品,推动村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推动既有农房节能改造。
(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提供公共活动空间,降低公共建筑建设成本,拓展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的提供渠道。鼓励村庄公共活动场所综合利用,室外公共场所可兼做集市集会、文体活动、农作物晾晒与停车等用途;室内公共活动场所,除必须独立设置之外的,可兼顾托幼、托老、集会、村史展示、文化娱乐等功能。村庄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应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村内道路应通畅平整。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动宽带、通讯、广电等进村入户。
(十一)加强农房与村庄建设管理。建立农村房屋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建设、使用的行政程序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做到有人管、有条件管、有办法管。全方位实施职、责、权一体化模式,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房屋质量安全。探索建立乡村建设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充实乡村建设队伍。
(十二)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在村庄建设中的各项权益,建立村庄建设农民满意度调查评价制度,引导村民将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有关要求写入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章程,支持引导村民参与建设家园、维护家园。
二、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9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多数市(市、区、旗)建成示范农房;到2035年,农房建设普遍有管理,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普遍改善,农民基本住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农房。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力推广钢结构公建,积极稳妥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此次《乡村振兴促进法》再次明确提出,鼓励农村住房建设采用新型建造技术和绿色建材,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住房。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有关专家测算,全国农村每年新建或改建农房近700万户,农房建设投资高达2万亿,若按当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年建设10万户,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以上测算,装配式钢结构农房年建设规模将达到200万户以上,短短五年,将有二十倍的增长空间。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2911 条内容 · 5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装配式建筑产业网 讯】为进一步推进海南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助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海南省政府同意,5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琼府办〔2022〕24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 但是表述的还是过于简单,未提供相应参数及技术要求等, 建议上传一些附件技术资料(如CAD外形尺寸图和对应的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等,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不过这里还是要谢谢楼主能发布和分享出来给大家学习和参考使用! 同时希望大家参与补充/提供相应资料图纸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