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两百次的马岩松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中标之前,他在国内已经做了近200个失败的竞标 。 每一次竞标都是针对城市的现状提出问题,在他看来,建筑师能做的就是提出思想,能不能实现还要看现实的决心。
有时候,因为理念太新或者造价太高,明明他的作品是第一名,最后建成的却是第二名。直到中标梦露大厦,这种局面才得到改善。
△《马岩松教建筑设计》第三课介绍了梦露大厦的设计思路
梦露大厦之所以能在众多竞标作品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独特的螺旋式结构——之前的大楼大多是笔直的纪念碑式,被 看作是资本和权力的象征, 忽略了人的感受。
但马岩松把居住者作为出发点,将自然跟建筑结合起来,用建筑打破边界而不是区隔边界,这是他独特的设计理念。 曲线的设计让住在梦露大厦里的每一个人,开窗就能感受阳光,抬头就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而不是钢筋水泥的楼板,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憧憬。
这种建筑观念也延续到了他的后续作品中, 比如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就 是在老建筑的屋顶,建造了一片漂浮的环形建筑,像火星表面一样。
这种把过去和未来并置的方式,可以开启一种新的可能。 当孩子们在屋顶奔跑时,会以一种 外来者的角度,重新看待北京的坡屋顶历史。
还有松花江边上 的 哈尔滨大剧院 ,纯白色的建筑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即使不进剧场观看演出,人们也可以走上顶部的观景平台,欣赏松花江两岸的美景,这种设计再次拉 近 了建筑和人的 关系。
在马岩松看来城市是属于每个人的,而建筑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关乎着我们的生活环 境。在园林中长大的孩子,和在钢筋水泥房里长大的孩子,对世界和自然的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了解它,并且参与其中。
_建筑师寄语_
你们好,我是建筑师马岩松。
如果有人问我建筑师是干什么的,我的答案非常明确,我觉得建筑师是一个善良的艺术家,是一个创造者。
我把建筑如何描绘一个想象的世界,作为最核心的工作。有时候它能变成现实,有时候不能,但最主要的是,建筑师把内心对未来的想象,忠诚地描绘出来了。
谈到建筑,很多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例子。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特别小的教堂,它在丹麦。
这个小教堂从外表看挺不起眼的。它是一个平房,屋顶上有一些波浪状的结构,等你进到室内就会发现,这种结构让进入室内的光线,形成一个非常柔和的反射,在里面有点像天堂一样。
不过传统的教堂是高耸的,让你觉得上帝在天上,但这个教堂整个空间是水平的,是一个人跟自己内心的对话。
后来我们走到室外,发现这个建筑的结构跟周边环境是互相咬合的。它有一个庭院似的空间,那时候是秋天,我记得当时有一片树叶从树上飘落在地面的草地上,非常静谧。我突然就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像我小时候在四合院里边那种空间。
这跟我们平时认为的那种伟大的建筑不太一样,你不是盯着巨大的建筑物,把它当成一个纪念碑去看,而是把人作为主体,人和树、土地、天空都在一个虚的空间中,空间成为了建筑的一个灵魂。
尤其是我知道这个建筑师曾经建造了悉尼歌剧院,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个特别伟大的标志性建筑。但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他还设计过这么一个小教堂。在这种气氛下,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反思。
当时我作为第一个中国建筑师去欧洲举办大型个展,刚刚经历了一个宏大的开幕式,突然进到这么一个关于内心的,非常个人的空间里。有片刻的时间,我能去反问内心很多问题。作为建筑师,让自己的建筑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思考起点,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是距离生活最近的艺术 , 我们每天都穿梭在不同的建筑之间,和建筑相互塑造着。它 不止是工程学,还关乎历史、艺术和人文,正是因为如此,建筑才能够成为连接个人和历史的桥梁。
现在,将这个桥梁分享给你,希望你能够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跟时间和历史连接的方法。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综合体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于近日正式落成,为琶洲地区搭建数字航运丝绸之路提供平台,以空间赋能大湾区经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面积10055 m2。 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和会展东路交界处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滨临珠江,毗邻广交会展馆,与琶洲大桥相距600米。码头岸线长达280米,设置5个500吨级泊位。口岸船舶泊位在琶洲会展塔码头下游100米与琶洲大桥上游470米之间,联检楼等配套设施设置在阅江中路北侧地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个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学习了。
回复 举报
建筑师首先是个艺术家,个人感觉哈尔滨剧院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和和谐远远高于四合院幼儿园。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