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豆瓣9.1分神剧上线!工作与生活割裂的极致美学VS永久在家办公,你pick哪一种?

豆瓣9.1分神剧上线!工作与生活割裂的极致美学VS永久在家办公,你pick哪一种?

发布于:2022-05-17 14:19:17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对于日常“996”的打工人们来说,如果能在生活中忘掉工作的烦恼,   把工作与生活彻底切割开   ,或许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苹果流媒体Apple TV+2022年科幻新剧   《人生切割术》   就演绎了这种可能性,该剧第一季上线后,豆瓣评分高达9.1分。  
 
《人生切割术》海报(图源:豆瓣)
 
剧中,要加入一家名为卢蒙的科技公司,员工需要自愿接受一场名为“切割”的手术——在大脑中放置一块芯片,将生活与工作记忆完全分开,公司内的自己是“工作人”(innies),外部的则是“生活人”(outies)。
 
《人生切割术》剧照(图源:豆瓣)
 
这听上去是个挺好的主意,但工作与生活完全分开后,人真的会更快乐吗?在《人生切割术》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做之后的可怕后果,不禁反思:   工作对打工人的异化要到什么程度才能罢休?
 
《人生切割术》剧照(图源:豆瓣)
 
而我们正在经历的却与剧中的情景是相反的,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三年,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居家办公,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   ,秩序和混乱相互渗透。
 
民宿网站爱彼迎(Airbnb)则在日前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称其员工   将可以永久性在任意地方工作   ,包括他们的家中、办公室或在不同国家旅行时,而且,在生活成本较低地区工作的员工的薪酬也不会发生变化。
 
(图源:爱彼迎官网)
 
新冠疫情让许多人有了远程居家办公的经历,这让许多人即便回到办公室,也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空间乃至工作本身的意义。
 
在未来,更多的人会将远程办公视为一种日常,从被动适应,到   主动去追求更加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
 
 
01
 被“钢铁巨兽”吞噬的打工人 
 
《人生切割术》的故事发生在一座终日被白雪覆盖的小镇,冰冷、寡淡、压抑的基调,呈现出反乌托邦的氛围。
 
剧中最重要的场景是卢蒙办公大楼,在这里,有一群经历了记忆分割手术的员工们正在上班。
 
《人生切割术》剧照(图源:豆瓣)
    《人生切割术》剧照(图源:豆瓣)
 
而剧中取景地,是建筑师埃罗·沙里宁于1962年设计的作品——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   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这里走出过数十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建筑形同一个   密不透风的巨大玻璃盒子。
 
(图源:贝尔实验室官网)
    (图源:贝尔实验室官网)
 
现实中的打工人们,也被塞进了一座一座如“钢铁巨兽”般的摩天大楼里。
 
近年来,在中国耸立起了一系列科技公司所兴建的总部,它们成为各个城市的新地标,这些   总部的建筑设计,宛如科幻小说中的巨型机器。
 
  扎哈·哈迪德事务   所设计的   OPPO新总部   由四栋“连体”的椭圆形塔楼组成,最高处可达200米,流线子弹形的大楼,看起来很像外星建筑,极有科幻感。
 
OPPO深圳新总部(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大疆新总部大楼   ,由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设计,建筑总高度211.6米,由两个核心筒组成,创新的悬挂式结构以错位感体现出向上的精神,核心筒之间由廊桥连接。
 
大疆新总部 (图源:Foster + Partners)
 
碳云智能深圳总部大楼   ,由Steven Holl Architects设计,大楼由AB双塔构成,设计灵感来自DNA的形状,四座绿色连廊宛如DNA中的碳键,连接着两座塔楼。
 
碳云智能深圳总部(图源:Steven Holl Architects)
 
最早的办公大楼,是建筑师劳埃德·赖特在1904年给一家邮购公司设计的,楼内有浴室、健身房、花园和钢琴,但公司对员工的控制并没有减少。
 
当越来越多的楼内有浴室、健身房、花园和钢琴出现时,各种不同的功能被塞进大楼中,那么,打工人在这样的巨型建筑中扮演的角色到底是怎样的?他们的需求被满足了吗?
 
 
02
 理想工作空间的百年探索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奉行效率至上,最早在办公室中谋生的大多是打字员,全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中充盈着机械的“咔哒”声,身后的监督员时刻瞪大双眼观察哪个员工在“摸鱼”。
 
20世纪50年代,为了帮助资本家实现有效和完善的管理,   格子间出现了   ,尽管半封闭的格子间保证了员工隐私,但狭小的空间时常会让人感到局促。巨型的企业办公场所里,一排排办公桌   像蚁穴一样,密密麻麻地整齐排列着   ,每一个工位上都坐着一名低头默默工作的员工,气氛压抑而沉闷。
 
作家尼基尔·萨瓦尔(Nikil Saval)的著作《隔间:办公室进化史》一书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隔间之中,60%的美国人在隔间里工作,其中93%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办公空间,现代人希望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而不是离老板仅有数米之遥的小隔间中。
 
    (图源:pixabay)
 
如今,新一代打工人的工作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保持个性、注重价值创造及社会责任、获得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及整体幸福感,是他们对于工作的主要诉求。
 
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说过,   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当人主观上对工作的理解需求发生改变时,工作空间自然会发生相应变化。
 
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办公室早已不是纯粹完成工作的场所,而成了一个   集专注、合作、学习、社交为一体   的综合空间。
 
《人生切割术》的取景地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早就在设计中刻意将实验室与办公室分开,如此一来,在去办公室、餐厅的路上,物理学家会碰见数学家,数学家会碰见化学家,化学家会碰见开发人员……从而引起一系列“美丽的邂逅”,以激发创意。
 
今天的贝尔实验室内部空间(图源:贝尔实验室官网)
 
越来越多的办公空间设计在   模糊“工作空间”与“休闲空间”的界限   ,不再把员工固定在一个工位上,而是创造各种灵活的方式,让员工既能充分交流,又能满足其对私密性的要求,这样的办公空间更像是一个自由的邻里社区。
 
WeWork上海亚太总部(图源:WeWork官网)    
    Airbnb新东京办事处(图源:Archdaily)
 
为了让打工人们更加舒适,也有不少老板使出奇招。
 
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亚马逊砸40亿美金建的总部   ,由著名建筑公司NBBJ设计,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温室,在里面上班就像在“天然氧吧”里工作, 三个圆球里种了4万多棵植物,更令人嫉妒的是,在这里上班的员工想加班都没法儿加,因为要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一到晚上就得把温度降到13℃,人在里面就没法儿呆了。
 
亚马逊的总负责人贝索斯说:   “我不希望大家只是来这工作,大家应该在这里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亚马逊总部(图源:Archdaily)
 
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办公空间,哪一款与你理想中的契合呢?
 
 
03
 建筑大师的工作室,能否满足你的理想? 
 
如果未来在家工作成为日常,那么该为自己创造怎样的环境?我们或许应该抛开主流办公空间的设计,从建筑大师们为自己设计的工作室中找找灵感。
 
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齐名的“芬兰之光”——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曾说:   “建筑是一种不能在办公环境中创造出的艺术。”
 
阿尔托自己的工作室   ,是他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最好的作品之一,它满足了一间建筑设计事务所全部的空间需要,同时又设计得   “像一个家”   。工作室的窗户朝向庭院开放,氛围明快,后墙覆盖的攀缘植物一直延伸到高窗前。
 
    阿尔托工作室(图源:Alvar Aalto Museum)    
    阿尔托工作室(图源:Alvar Aalto Museum)
 
位于建筑上层的绘图办公室,被从一排高窗透出的美丽的自然光包围着,为检验模型和绘制图纸创造了完美的条件,阿尔托每天在这里看书、工作、娱乐和放松,对于他而言,这才是生活。
 
阿尔托工作室(图源:Alvar Aalto Museum)
 
印度第一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巴克里希纳·多西的“桑珈建筑师工作室”   ,被许多人认为是多西最好的建筑,也被评为世上最环保的建筑之一,这里能满足你对工作空间的所有幻想。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   的建筑群有超过60%的面积是开放的庭院,它消弭了私密空间的界限,空间成了一个广阔的公共场所。建筑师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停留、休憩与聊天,就像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村落,在工作时,可以沐浴在阳光之下,感受自然的微风,甚至邂逅不经意闯入的小动物们。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图源:Archdaily)
 
多西将部分主建筑埋入了地下,达到了避暑目的,同时引入自然风,利用水循环系统等巧妙的方式,实现了节能、环保、可持续。宛如身处大自然,人们在这里安逸地工作与生活。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图源:Archdaily)
 
瑞士建筑师   彼得·卒姆托   在库尔城外的哈登施坦因村里有3个家/工作室,分别是:建于1986年的木头房子、建于2004年的混凝土房子和建于2016年的玻璃工作室。
 
卒姆托重视空间的声响,倾听材质及表面是怎样回应触碰和叩打的,同时也倾听寂静,因为它是听觉的前提。房间中的温度也很重要:怎样阴凉?怎样清爽?怎样用温暖抚慰身体?……他一直在寻找恰当的人与空间的尺度。
 
卒姆托说:“我工作居住的地方,是格劳宾登州(Graubunden)一个群山环绕的农村,有时我会想,这对作品是否有影响?我认为就算有,也不是坏事……因为我要依照自己的方式工作。”
 
    (图源:Archdaily)
 
 
 结 语 
 
(图源:pixabay)
 
《人生切割术》这部剧与疫情以来我们居家办公的体验,都让我们不禁去思考,该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营造一个怎样的工作环境,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从集中压抑的格子间,到现今的居家办公,以及将来的元宇宙上“云办公”,我们对工作空间的定义和期待也在不断刷新,并不断打破着想象力的边界,如何让打工人们拥有一个高效且快乐的未来,我们一直在探索。
 
如果有机会,你是想体验一下工作与生活分开的“切割”手术呢,还是想过像爱彼迎员工一样,永远自己选择工作地点的生活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故事

在今天,将一组摩天楼堆成假山或梯田状,就能减轻人对自然的伤害吗?同样,将一栋大楼做成一个超大斗栱或铜钱的样子,能填补人失去文化信念的空虚吗?一个壮观的shopping mall中庭,能聚集摩肩擦踵的购物人群,但能帮助人聚成一个公共社会吗? 本次“细读经典,从头学建筑——朱涛工作室午餐分享系列之二”,朱涛以早期阿尔托的两篇文章入手,体会大师成长初期如何从意大利城镇汲取养分,感悟自然、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逐渐发展出他在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中的空间观念、形式语言和社会愿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