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12 10:19:12
来自: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施工
[复制转发]
以“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为主题、由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主办的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27日至29日以线上线下形式举行,百姓民生住宅领域的“黑科技”亮相展会。在 全国首个以装配式技术为主攻方向的全国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建二局
苏宪新
劳模创新工作室 展区看到,代表装配式最新研究成果的三大模型,生动诠释着保障房百姓“优居”背后的科技支撑。
工作室亮相展会的第一件模型全方位呈现了预制构件的生产线,体现了预制构件生产的全过程,预制构件经过图纸深化、模具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构件蒸养、构件脱模等工序,完成流水线生产。
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加工,再运到现场进行“搭积木式”建造,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梁、室内墙体同样在工厂进行标准化加工制作,到现场后进行有效拼装连接,达到一次成优、节能环保效果。
据 工作室带头人
苏宪新
介绍:“以预制为核心的装配式工艺不仅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住宅品质,也实现了一系列环节的绿色施工,更重要的是,为住户提供了更生态、更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对于住户来说,预制的墙面不仅美观,且保暖保温,隔音效果好又不易渗水。正是这些预制高科技墙体,给小区住户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
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将装配式技术与高效、精益、智慧“三大建造”有机结合,也是工作室团队的努力方向。
通过在施工中采用“铝合金模板+提升式脚手架+预制构件”模式,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将外保温墙同步启动,同时室内填充墙和装修也穿插施工,有效地节省了施工时间,实现“高效建造”。
通过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低成本、高效益”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建筑结构技术集成体系,避免了国外传统的“后吊装法”造成的质量通病,打破了国外通常采用的“先现浇结构,再进行PC构件吊装”的藩篱,推出的“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让工程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不增反减。目前,该技术体系已在8座装配式保障房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经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不出门知天下事”,工作室研发的智慧工地平台,可以掌握项目全过程进展,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均可“云端”查看平台信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增强了协同合作能力,实现“智慧建造”。
“智慧建造”体现还在“可变空间设计”方面,工作室建设者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努力为百姓营造更多“小确幸”。由于常规的装配式建筑多采用湿连接方式,内部空间基本不可变,为了满足住户们未来可能出现的户型改善需求,建设团队采用干式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提高非受力构件和内装部品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使得未来住户可以在不破坏主体的前提下,户内由一室一厅演变出两室一厅的刚需型小户型,通过两户对拼更可以形成较大面积的改善型户型。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改造为适老型住宅或年轻人的创业型空间。
“装配式装修”也就意味着要在建设过程中,对“搭积木”盖房的经验进行再次“升级”,拼装的“积木”不限于梁、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等构件,室内装修也充分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可谓从里到外,实现实打实的“乐高房”。
针对这一技术,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在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成功试水。作为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试点,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预制率超过30%,预制装配率超过60%。项目的主体结构和内部装修均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项目户型标准化高,实现了100%装配化装修。
传统装修中,一套55平方米的建筑耗时至少两三个月,而采用装配式装修后,3个工人10天就可完成,大大提高了“成品房”交付的整体进度。
本次大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工匠技能人才交流盛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设置77个交流区,并利用互联网+展会模式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办展,展示中国工业、中国制造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风采。
删除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感谢楼主分享的文章,装配式“黑科技”亮相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回复 举报
感谢楼主分享的文章,装配式“黑科技”亮相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