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了卵石的定义(见3.1,2011年版的3.1);
——更改了碎石的定义(见3.2,2011年版的3.2);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的术语和定义(见3.4);
——更改了卵石含泥量的定义(见3.5,2011年版的3.4);
——增加了碎石泥粉含量的术语和定义(见 3.6);
——更改了坚固性的定义(见3.8,2011年版的3.6);
——更改了颗粒级配的技术要求(见6.1,2011年版的6.1);
——更改了碎石泥粉含量和泥块含量的技术要求(见6.2,2011年版的6.2);
——修改了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技术要求(见6.3,2011年版的 6.3);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的技术要求(见6.3);
—— 更改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技术要求(见6.6,2011年版的6.6);
—— 更改了吸水率的技术要求(见6.8,2011年版的6.8);
—— 更改了碱骨料反应的技术要求(见6.10,2011年版的6.10);
——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的试验方法(见7.7);
——更改了压碎指标的试验方法(见7.12,2011年版的7.11);
——更改了出厂检验的规定(见8.1.1,2011年版的 8.1.1);
——更改了型式检验的规定(见8.1.2,2011年版的 8.1.2);
——更改了组批规则(见8.2,2011年版的8.2);
——删除了骨料碱活性的试验方法(岩相法)(见 2011年版的附录 A)。
更改了卵石的定义
2. 更改了碎石的定义
3.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的定义
不规则颗粒(irregular particle):卵石、碎石颗粒的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 0.5 倍者为不规则颗粒。
4. 更改了卵石含泥量的定义
5. 增加了碎石泥粉含量的定义
碎石泥粉含量:碎石中粒径小于 75μm 的粘土和石粉颗粒含量。
6. 更改了坚固性的定义
相比于旧版,新版标准删去了自然风化的作用。
9. 修改了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技术要求
相比于旧版,新版标准将 II 类卵石、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由原来的≤10%,调整为≤8%。
10.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的技术要求
Ⅰ类卵石、碎石的 不规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 10% 。
11. 更改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技术要求
12.更改了吸水率的技术要求
相比于旧版,新版标准将 III 类石子的吸水率由原来的≤2.0%,调整为≤2.5%。
14.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的试验方法
15. 更改了压碎指标的试验方法
(1)相比于旧版,新版标准将压力试验机的精度调整为不大于 1%,天平由原来的一台量程 10kg,感量 1g,变为两台,分别为量程不小于 5kg,分度值不大于 5g 和量程不小于 1kg,分度值不大于 1g;
(2)相比于旧版,新版标准去掉了“去除针、片状颗粒”和“当试样中粒径在 9.50mm~19.0mm 之间的颗粒不足时,允许将粒径大于 19.0mm 的颗粒破碎成粒径在 9.50mm~19.0mm 之间的颗粒用作压碎指标试验。”的规定。
16. 更改了出厂检验的规定
17. 更改了型式检验的规定
相比于旧版,新版标准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吸水率、放射性指标由原来的根据需要进行改为必测项目。
18. 更改了组批规则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6人已点赞
分享
新政新规
返回版块2.09 万条内容 · 1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官方解读《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标准》)。为方便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更好地理解掌握《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解读。 Q:《标准》出台背景是什么? A: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持续下降。在房屋市政工程领域,近年来的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21年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15起,是有统计以来首次低于20起,相较2020年下降31.82%,相较2012年下降48.27%。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房屋市政工程事故总量依然较高,重特大事故依然没有杜绝。特别是去年发生的广东珠海“7·15”隧道透水和今年贵州毕节“1·3”工地山体滑坡两起重大事故,损失十分惨重,教训极其深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