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
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称为崩塌。
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
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
崩塌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和方式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
【山崩】
山岳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山崩时,大块崩落石块和小颗粒散落岩屑同时进行,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山崩常阻塞河流、毁坏森林和村镇。
【塌岸】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水、湖水或海水的冲蚀,或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在岸坡的水面位置常被掏蚀,使岸坡上部物体失去支持而发生崩塌,称为塌岸。
【散落】
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或跳跃式地连续运动,其特点是散落的岩屑连续地撞击斜坡坡面,并具有跳动和向下旋转运动。( 匠心地理 )跳动是岩屑从某一高度崩落到下坡形成反跳,也可能是快速滚动的岩屑撞击不平整的坡面而跳起。
崩塌的分类可按不同的原则来考虑:
一是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分类
二是根据崩塌的移动形式分类
1、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划分
【崩积物崩塌】
这类崩塌是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砂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表层风化物崩塌】
这是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沉积物崩塌】
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松散,形成崩塌。
【基岩崩塌】
在基岩山坡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
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划分
【落型崩塌】
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和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滑动型崩塌】
这类崩塌沿一滑动面发生,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这种类型的崩塌和滑坡很相似。
【流动型崩塌】
降雨时,斜坡上的松散岩屑、砂和黏土,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这种类型的崩塌和泥石流很近似,实际上,这是坡地上崩塌型泥石流。 ( 匠心地理 ) 北京西山一带称这种崩塌泥石流为龙扒。
上述各种类型崩塌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在一次崩塌中,可以有几种形式的崩塌同时出现,或者由一种崩塌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崩塌形式。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包括 坡度 和 坡地相对高度 。
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山坡坡度达到一定角度时,岩屑重力的沿斜坡方向分力能够克服摩擦阻力而向下移动,一般大于33°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将有可能发生移动。 ( 匠心地理 ) 在无水情况下,一般岩屑坡的坡度休止角是30~35°,千沙的休止角为35~40°,黏土的休止角可达40°左右。如果同一种岩性但结构不同,它们的休止角也不同,例如原生黄土的结构较致密,超过50°的坡地才会发生崩塌,而次生黄土的结构较松散,30°左右就发生崩塌。
坡地的相对高度和崩塌的规模有关,当坡地相对高度超过50m时,就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2、地质条件
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上,岩石破碎,很容易发生崩塌。当地层倾向和山坡坡向一致,常沿地层层面发生崩塌。 ( 匠心地理 ) 软硬岩性的地层相叠时,较软岩层易风化,形成凹坡,坚硬岩层形成陡壁或突出成悬崖,也易发生崩塌。
柱状垂直节理
3、气候条件
气候可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在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短时间内岩石就会风化破碎。
例如,兰新铁路一些新开挖的花岗岩路堑,仅四五年的时间,路堑边坡岩石就遭到强烈风化,形成崩塌。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加固坡面因风化产生崩塌
4、地震因素
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地震时能形成数量多而规模很大的崩塌体。
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时,在汶川县境内形成数百处崩塌和滑坡,其中草坡乡的崩塌面积占该乡坡址总面积的35%。北川县的唐家山崩滑体阻塞湔江形成面积达3.3平方千米的堰塞湖。
再如,1974年7月8日在昭通地震区的老寨堡附近一次巨大的崩塌,是在一次2.6级小余震的触发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崩塌前,山崖上有小石块崩落,随即开始大规模的崩塌,转瞬间巨大的石块从山坡上倾泻而下,击毁了山下原有的老崩塌体,新、老崩塌体一起往山下移动,形成长约1.5km、宽150-200m的崩塌体,由于当时下着小雨,崩塌体往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5、人为因素
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地形条件,任意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另外,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开垦荒地也常引起崩塌。
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为倒石堆(岩屑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微笑的大师——frank gehry 对弗兰克·盖里的作品和生平进行了很好的记录与表现。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4.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认真学习,好好消化。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