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植物 \ 昆虫界的“杨柳絮”——榆四脉棉蚜

昆虫界的“杨柳絮”——榆四脉棉蚜

发布于:2022-05-10 22:38:10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近日,有不少朋友留言咨询,反映市区绿地及居住区的榆树上出现一种白色小飞虫,还描述说有小飞虫危害的植物叶片及周围有油,询问是何虫?鉴于该虫目前在市区发生较普遍及不少市民朋友还不太熟悉的情况,本期“园林植物120”专题介绍这个酷似杨柳絮,还能“滴油”的小飞虫。 


一、白色小飞虫是啥虫?

市民朋友们咨询的小飞虫学名为榆四脉棉蚜,属于同翅目棉蚜科四脉棉蚜属的一种,主要危害榆树及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多集中分布于叶片背部,以吸取植株的汁液为食。因其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絮状“蜡毛”,数量较大时,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杨柳絮,因此它就有了个很形象的绰号——昆虫界的“杨柳絮”。


榆四脉棉蚜


榆树叶背面布满的榆四脉棉蚜


二、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2-2.5mm,椭圆形,体杏黄色、灰绿色或紫色,体被呈放射状的蜡质绵毛,触角4节,短。喙短且粗,呈矛状,超过前足基节。腹管退化。尾片半圆形,有5-7根毛。


 

无翅孤雌蚜


有翅孤雌蚜。 体长2.5-3mm。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至灰褐色,触角4节,前翅中脉不分叉,共4条,后翅中脉1条,没有腹管。卵长椭圆形,长1mm,初黄色后变黑色,有光泽,一端具1微小突起。


 

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


三、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榆树叶片,抽吸汁液,因其刺激,榆叶上可形成绿色或红色的袋状虫瘿,虫瘿长可达1-2厘米,不仅影响榆树生长,而且严重影响观赏。另外,榆四脉棉蚜自身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蜜露掉落在植株叶片及周围,容易使植株产生煤污病等,同时还会对植株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榆树叶片正面形成的虫瘿


四、发生规律

一年能发生10余代,以卵在榆树枝干、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若蚜,爬至新萌发的榆树叶背面固定危害,5月上旬在受害叶面形成紫红色或黄绿色无刺毛的袋状虫瘿,干母独自潜伏在其中危害,5月中旬干母老熟,在虫瘿中胎生仔蚜,即干雌蚜的若蚜,每只干母能繁殖8—15头或更多,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翅干雌蚜长成,又称春季迁移蚜,迁往高粱、玉米根部胎生繁殖为害,9月下旬又产生有翅性母,飞回榆树枝干上产生性蚜,交配后产卵越冬,每雌产1粒卵,产在体下。


 

虫瘿内的干母


五、防治方法

1.树干涂白。 秋末冬前,用树干涂白剂封闭集结在树皮缝等处的蚜群及其所产的越冬卵。
2.药剂防治。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甲维盐乳油等药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可起到较好的效果。注:蚜虫类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故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喷药时交替用药。

3.天敌防治。天敌有食蚜瓢虫、食蚜蝇等可有效减少其虫口密度。


-end-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

19.36 万条内容 · 2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春暖花开,140种开花植物按颜色整理

来源: 园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