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thArch 南社·建筑
幼儿园联系着儿童、家庭与邻里,是社区生活中独特的场所,在用地紧凑的山城中,蕴藏着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巨大潜力。山水、城镇与社区的风景,在新的场地编织中,被重组、打开与融合。设计通过对公共空间的“缝补”、儿童生活与游戏的“外溢”、街道与山城风景的“再现” ,地形与风景的边界将渐次打开,幼儿园也将融入社区之中。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对九寨沟景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依赖于旅游业的县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四川省幼儿园援建计划中补充了对九寨沟县幼儿园的援建支持。这一公益投入是对当地灾后建设的援助,也是响应国家“十三五”纲要所阐明的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等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规划蓝图;而幼儿园项目所呈现的建筑的社会价值,也立足于发展规划中的民族地区进一步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人民美好愿景。
九寨沟县县城永乐镇沿白水江河谷发展,河谷两侧地势陡峭。伴随旅游业的发展,县城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并主要沿道路蔓延式发展,形成较为集聚的城镇状态。县城常住人口约为6.6万人(2020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40%。新建优质公办幼儿园资源对于地方教育基础补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也承载着社区与地方发展的希望。
山水河谷的连绵地景,与九寨沟闻名遐迩的风光,触动与启发着建筑设计的开展。风景、地形、城镇、社区与儿童是设计的核心议题,彼此关联。在城镇发展、新旧景观的变迁中,置入场地的建筑将成为绵密地景中的一部分。幼儿园联系着儿童、家庭与邻里,是社区生活中独特的场所,在用地紧凑的山城中,蕴藏着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巨大潜力。山水、城镇与社区的风景,在新的场地编织中,被重组、打开与融合。设计通过对公共空间的“缝补”、儿童生活与游戏的“外溢”、街道与山城风景的“再现” ,地形与风景的边界将渐次打开,幼儿园也将融入社区之中。
建设用地位于河谷西侧山麓中部,前身为小学,已于地震中损坏。场地东侧道路通往县城中心,西侧为保护乡土民居社区。顺山势往上,民居群后部为少量的梯级农田。环绕场地西侧、北侧的小街都是居民日常往来的路径,北侧的牌坊与大树标记了场地的记忆,原校舍弃置的操场也成为周边居民的作物晒场,用地已然处于社区生活的中心。场地一大特征是截然区分的三级高差,道路-台地-小街之间的高差均达3-5米。
设计起点即尝试介入场地、高差与街道的关系,重塑场地特征。场地布局上,在有限的用地内,建筑以集约的U型体量进行围合,在提供更完整的室外活动场地的同时,也与西侧远处的乡土民居遥相对话。建筑南侧与相邻房屋体量接近,和谐共处;北侧沿街处稍往内侧后退,保留了场地的大树。
高差处理上,在原台地标高置入架空开放的游戏空间,活动室抬升于二、三层,台地下方根据发展需求设地下车库,并沿立面设置了可对外服务的用房。因此,建筑的沿街形象为两层房子,抬升于两层通高的“骑楼”之上。
街道关系上,场地原有的挡土墙与围墙阻断了街道建筑的延伸,行走体验较为消极。设计把建筑主动贴近台地边缘,缝补了街道界面,营造建筑对于街道行走体验的包容感。立面下部为骑楼空间,上部则根据活动室功能形成凸窗与生活阳台,微微外凸的三角形朝着街道前来的方向。此外,沿街内凹的幼儿园入口、台阶与休息花池等,均是街道空间的延伸,容纳社区生活和活动的各种可能。
因此,骑楼上下的幼儿园,为县城提供了一个新的场所类型,打破场地内外边界,建构了新的空间、视线、行为的联系,触发了与社区交流的可能。
通过布局与街道关系的处理,幼儿园为街道和社区塑造了新的“看与被看”的视线关系,促进了社区居民与儿童的互动。骑楼上部的半户外活动区,儿童嬉戏运动,好奇地窥探街道上的车来人往。骑楼下部则自然地成为了街道与幼儿园的缓冲区域,每天,孩子们穿过柱廊来到校门,与家长告别;上楼后,再与楼下尚未离开的家长默契地打一声招呼,为上学生活增添一份仪式与趣意。骑楼也为周边居民(往往也是家长或长辈)提供了更多与孩童不期而遇的机会,提升了儿童对于社区的依存感。平台上儿童的嬉戏场景与声音,“溢出”街道,吸引着往来的目光,成为街道日常中新的风景。
社区的另一重风景产生于场地西侧,山城的台地高差成为幼儿园与外部环境的安全区隔,常规的围墙消失。设计结合地形,在不同高度上形成了主题多样的活动——游戏、奔跑、集会、种植等等。活动平台如一个个开敞的舞台,把孩童的活动与成长呈现于社区。周边街道上也渐渐多了驻足留步的老人,与孩子们遥相观望与招呼,彼此的交融慢慢成为社区日常一景。
设计对于地形、街道关系的重塑,也塑造了幼儿园独特的游戏空间:围绕场地的奔跑环廊、架空层下的嬉戏场所、以及与地形高度结合的多重游戏平台。
围绕场地的环廊衔接了建筑与场地。廊道从二层与三层均可到达,以坡道衔接。在北侧,儿童经过坡道、圆圈与沙池,到达地面活动场地。在南侧,环廊扩展为平台,衔接了室内门厅、走廊与室外活动场地。
多级平台与环廊的设计考虑了儿童对于特定模式活动的喜爱,如转圈、跟随追逐、小组活动等。动态的空间也调动着儿童的情绪,使得自由探索的活动充满期待,成为幼儿园生活中的精彩环节。设计对于场地高差的积极处理,强化了丰富的地形特征,儿童在嬉戏游乐中,不自觉地体验了身体、空间、以及地形之间富有趣味的互动。
? SouthArch 南社·建筑
架空层下的游戏场所则与建筑结构相融合,呈现另一种探索的意趣。设计上,架空层双排结构柱与设备管线等被包裹与整合,空间被压缩,构件被放大,形式被转化,儿童身体尺度与结构之间产生了趣味性的张力。结构整合形式上的原始感——“洞穴”、“桥”、“隧道”、“坡”等等——转化为儿童探索的奇趣体验,攀爬、下滑、穿越、翻转、寻觅等等,在容纳儿童身体的同时,激发着肢体的丰富表达,形式各异的空间在暗示着活动的可能时也保持着开放性。活泼的色彩,进一步塑造着空间或神秘或热情的氛围,调动着儿童活动的情绪。
幼儿园室内空间组织以活动单元为主。活动单元、功能室等也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中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在功能性层面,对于儿童教育模式的探索不断发展,对于空间灵活性、儿童感知与体验、以及儿童适宜尺度等的要求不断增加。设计上,活动室与休息室处于灵活分隔的状态,将为使用上的功能置换或活动组织提供了便利。
室内空间延续着游戏空间的设计——贴近儿童身体的感知尺度——尝试为儿童提供一个情感归属。空间要素以三角形“小屋”为原型,创造家的感受,形成墙上通透的小屋、玩具角落的小屋、阳台花园的小屋等,在大的活动室尺度中营造小的儿童尺度,色彩选择也较为温润,增加了空间对于儿童的亲和感与趣味性。“小屋”的设定也是教学组织的体现,便于教师以“区角空间”组织儿童的分组活动,不同“区角”可通过墙面挂图画或装饰物、地面铺设主题地垫、空间增加局部储物隔断等方式进行营造。
九寨沟县启航幼儿园已于2021年秋开园,项目建成后,儿童友好的幼儿园不但满足了周边社区的需求,更吸引了不少县城慕名前来的孩子家长。该幼儿园已成为地方与周边地区早期教育空间的示范。当然,由于项目地理位置、成本、施工等原因,幼儿园建成后仍留有不少未如设计意愿实施的空白区域,留待使用过程中慢慢填充,让幼儿园也伴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每一天,白色大房子内外,骑楼街下的等候与接送、二楼走廊上回望与告别的小孩、花池边休憩的大人和小童、架空层透出的欢声笑语、偶尔从通透围网探出打招呼的小手、台地街道上凭栏驻足的老人… …打开的幼儿园已然成为内外交融的社区风景。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东意建筑
▲场地平面图 ? 东意建筑
▲负一层平面图 ? 东意建筑
▲一层平面图 ? 东意建筑
▲二层平面图 ? 东意建筑
▲三层平面图 ? 东意建筑
▲四层平面图 ? 东意建筑
▲立面图 ? 东意建筑
▲场地剖面 ? 东意建筑
▲建筑剖面 ? 东意建筑
▲大样图 ? 东意建筑
版权www.gooood.cn,欢迎转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效果图
返回版块4.14 万条内容 · 13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