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自由而严谨的建筑

自由而严谨的建筑

发布于:2022-05-06 10:15:0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Smiljan Radi ?

智利建筑的“黄金一代”


2014年的蛇形画廊夏季展亭,让斯密利安·拉蒂奇(Smiljan Radi ? )的名字第一次在智利以外广泛传播。

人们开始了解他,将他与Alejandro Aravena,Sebastián Irarrázaval,Mathias Klotz,Cecilia Puga一起称作智利建筑的“黄金一代”。
 
拉蒂奇于1965年出生在智利的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天主教大学和威尼斯建筑大学修习。1995年,他在圣地亚哥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在此后持续地以智利为主场展开建筑实践活动。
 
从事实践工作之余,他作为主席和牵头人,于2017年创立建筑基金会“脆弱建筑”(Fundación de Arquitectura Frágil) [1] 。拉蒂奇认为智利建筑缺乏实验性 [2] ,而该基金会正是为研究和传播实验性建筑而创立。在追求实验建筑的同时,拉蒂奇也明白建筑不同于艺术的、对实用性的需求。他的建筑造型新颖,对空间功能的考虑也细致、严谨。

 

△ 蛇形画廊夏季展亭纸模

?John Offenbach, courtesy of Serpentine Galleries

△ 由旧木头研钵、小提琴和灯泡制成的“Grypho”
? Gonzalo Puga

制作模型是拉蒂奇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在手头没有项目时,他也会通过制作各种模型来进行造型训练和材料研究。在拉蒂奇看来,这样的模型训练有独特的价值。其价值并不在于它们或许能够用于以后的项目,而在于制作过程中探索和动手的乐趣 [3]
 
除了动手做模型外,拉蒂奇的灵感来源多样,如大卫·霍克尼的画、王尔德的文学作品、柯布西耶的书等等,但他的设计并非毫无规律。深沉和明亮的色彩、平滑和粗糙的材质、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在拉蒂奇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制造视觉冲突,形成统一的“不和谐”。他通过各种对比来丰富空间体验,使建筑空间变得有趣。

 

△ 拉蒂奇和科瑞亚的景观装置“Drops”
?Dalibora Bijeli ?


拉蒂奇乐于在规整的体块内用错落相交的直线打破死板。这些直线可以是梁,可以是柱,可以是墙。材料方面,他喜欢同时使用充满工业气息的黑色混凝土、钢材以及柔和的木材,并在作品中加入雕塑艺术家玛彻拉·科瑞亚(Marcela Correa)的作品。
 
科瑞亚的雕塑通常由原始的石材和木料加工而来,材料本身的质感和形态都被大程度地保留。它们有时是空间装饰,有时起结构作用,更有时两者皆是。经年累月,科瑞亚的作品已成为拉蒂奇风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务所kù」第4期,带你参观拉蒂奇的“实验建筑”,看艺术追求与实用性如何经济地共存。

 



“自由而严谨的建筑”


       

1.   梅斯蒂索餐厅

        Mestizo Restaurant

        圣地亚哥,智利,2005-2007


△ 在公园一角的餐厅  ?Gonzalo Puga


拉蒂奇带领团队在2005年的公开竞赛中胜出,耗时两年,建成了这座纪念碑式的餐厅。该餐厅在圣地亚哥市西北部,坐落在一处公园的一角,紧邻生活区,目之所及有公园景色和西边起伏的大型城市绿地。

 

 
 

△ 餐厅外观和内部  ?Gonzalo Puga


场地北高南低,高差约有一层楼。与高处平齐的黑色混凝土梁撑起屋顶,其间有PVC膜材,在保留自然采光的同时为室内遮风挡雨。混凝土梁形状规整,与下方起承重作用的大块花岗岩原石形成材质和造型上的对比。这些石块由设计团队从矿场逐个挑选,形态各异,高矮不一,分散在餐厅各处。
 
       

2.    维克酒庄

        VIK Wine Cellar

        圣文森特,智利,2008-2012


△ 维克酒庄的葡萄园和远处的山脉

?Cristóbal Palma / Estudio Palma


如一处避世的花园,这座酒庄建在山谷中,远眺安第斯山脉。酒厂建筑的主要功能——酿造和桶陈——都被置于地下室,温度、湿度和光照因此更加可控。酿造区上方有自洁性和透光效果良好的双层PTFE膜材作为屋顶,为工作区域带来一定程度的自然采光,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屋顶与两侧混凝土墙的连接处各有一排透气窗,以制造空气对流,使室内能够自然通风。

 

△ 流水、石块和步道
?Cristóbal Palma / Estudio Palma


酿造区东侧有流水、石块和引导访客穿梭其间的步道。薄薄一层流水丰富了人造景观,水的高比热容也帮助下方的桶陈区进行温度控制。地面上的直线步道以看似随意的方式相交,石块也作无规律状排布,打破了酒厂建筑的规整布局,将周围的葡萄园和自然景观过渡到建筑物内。


       

3.    前哥伦布时期艺术博物馆

        Chilean Museum  of Pre-Columbian Art

        圣地亚哥,智利,2008-2013 


△ 博物馆外观  ?Estudio Palma


前哥伦布时期艺术博物馆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心,于1981年创立。拉蒂奇事务所在保留原始结构的前提下翻修了这栋始建于十九世纪初的历史建筑。该建筑有南北两个方形中庭。其中,靠近街角的北中庭被用作售票处、商店和餐饮空间。

 

△ 北中庭  ?Estudio Palma

△ 地下展厅  ?Nico Saieh


设计团队在北中庭上方加建了一个由半透明ETFE膜材制成的气垫状屋顶。膜材上附有低辐射(Low-E)涂料,保持中庭内凉爽和明亮。南中庭的上方开敞,和北中庭一样在地面上开窗,将少量自然光引入双层高的地下展览空间,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感。

       

4.    NAVE实验舞台艺术中心

        NAVE: Centre for Experimental Scenic Art

        圣地亚哥,智利,2010-2014


△ 俯瞰NAVE  ? Estudio Palma


醒目而不张扬的NAVE是圣地亚哥老城区内的一抹亮色。这栋1940年代的二层建筑在经历了火灾和2010年的智利大地震之后,只有外墙勉强保持完整。设计团队将建筑物内部清理干净,并按原始设计修复立面。复原的立面背后藏着全新的、拉蒂奇风格的空间——斜切整个空间的黑色混凝土柱、交错的走廊和楼梯、裸露在外的梁等等。

 

△ NAVE内部空间  ?Nico Saieh

△ 屋顶的马戏棚  ?Estudio Palma


新的空间不再严格地被分为上下两层,设计团队在双层高的空间内根据需要进行立体切割。整个场地分成南北两部分,北半边横平竖直地排列着办公室、排练室、卫生间等功能空间,而紧邻街角的南半边则是演出厅、主楼梯、二层走廊等等。屋顶的马戏棚颜色艳丽,结构轻盈,取四周的历史街区为背景,可以被用作表演场地。

       
5.    比奥比奥剧院
        Bío-Bío Regional Theatre
        康塞普西翁,智利,2011-2017


△ 剧院外观  ?Cristóbal Palma


该剧院位于比奥比奥河边,与2010年智利大地震罹难者纪念碑27F对望。27F沉重、巨大的混凝土结构表达哀思,轻盈的比奥比奥剧院则为城市点亮希望。该项目为拉蒂奇、Eduardo Castillo和Gabriela Medrano的合作方案。整个建筑物呈长方体,大部分被半透明PTFE膜材包裹。折纸状的表皮白天为室内带来自然光,夜晚则像灯笼一样被由内而外照亮。

 

△ 剧院内部  ?Cristóbal Palma


与轻盈、明亮的外观不同,一走进室内,映入眼帘的是丛林般层叠的深色梁柱网格。一些格子上下通透,一些格子之间则被混凝土楼板和墙体填充。来访者随着自然光一起,在这些方格之间穿梭。剧场位于建筑物中部,是五层高的无柱空间。梁和柱的消失显得剧场空间格外高大,几乎全黑的装潢与剧场外通透的格子空间明暗反差强烈,空间过渡明显。

       

6.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参展作品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威尼斯,意大利,2010/2018


△ 空间装置“藏在鱼肚中的男孩”
?dalbera via Wikimedia


装置类的微体量建筑对实用性需求较小,给了拉蒂奇更多实验空间。2010年智利大地震的同年,拉蒂奇和科瑞拉参加了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该年主题为妹岛和世提出的“人们在建筑中相遇”。

拉蒂奇和科瑞拉的雕塑作品位于建筑双年展展馆入口。花岗岩原石的中间被挖出可容纳一个人的空间,空间内铺设雪松木板,在人来人往的展览场地中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坚实、有安全感的空间。

 

△ 受难礼拜堂  ?Iwan Baan


八年后的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第一次参展的梵蒂冈教廷邀请十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了一座展后可被运输到别处、重复利用的小礼拜堂。在智利当地,人们会在道路旁设置迷你礼拜堂样的小盒子,用于纪念因交通意外而去世的人。
 
以智利的“路边礼拜堂”为灵感,拉蒂奇将常见的礼拜堂建筑元素进行变换再组合,设计出一座颇具现实脱离感的临时礼拜堂。木质的门被放大、加高,又像钟摆一样被往一侧推起,留出仅够一人通过的位置;教堂中宏伟、笔直的柱子变成了纤细、上圆下方并有些弯曲的木柱,支撑着透明的、仿佛并不存在的屋顶……这一切都与礼拜堂的刻板印象相悖,让访客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和思考宗教建筑。
 
       

7.    Zwing公交车站

        BUS:STOP Krumbach: Zwing Bus Stop

        克伦巴赫,奥地利,2013


△ Zwing公交车站  ?Adolf Bereuter


克伦巴赫镇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七组建筑师为镇上设计了七个公交车站。每个公交车站在表达设计师个人风格的同时也要为使用者充分展现周围的自然景色。最终,受邀设计师与本地建筑师和工匠一起建造车站。
 
受克伦巴赫镇上安宁的氛围启发,拉蒂奇借用寻常人家中的客厅一角,将这个场景变成候车室。简洁的造型和玻璃墙面降低了建筑物本身的存在感,使森林和群山一览无遗。造型朴素的椅子和屋顶的鸟窝营造出与纪念碑式建筑相反的休闲、日常场景。

       

8.    蛇形画廊展亭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伦敦,英国,2014


△ 展亭外观  ?Iwan Baan


2014年,拉蒂奇为伦敦蛇形画廊设计了当年的夏季展亭。这个人选令人意外,他的设计更是如此。取“不合时宜”为题,建筑整体形似一个破损的螺壳,供来访者进出展亭的步道从其中两个缺口中伸出。环形步道穿过整个“螺壳”,部分被“螺壳”包裹,部分裸露在外。被抬高的展亭下方散落着石块,一些对展亭起支撑作用,一些为装饰。

 

△ 展亭内部  ?Jim Stephenson


“螺壳”本身由玻璃纤维织物糊制(Papier-maché)而成,成品仅12毫米厚,呈现出如真正的螺壳一般的半透明琥珀色质感。而整个建筑中,“不合时宜”之处或许在于其中各种无法解释的怪异:与场地并无关联的螺壳形态;石块对螺壳若有似无的支撑;螺壳毫无缘由的大小和破损等等。这座展亭因此像一个降落在英式花园里的天外之物,引人驻足。
 
       

9.    亚历山大·麦昆老邦德街门店

        Alexander McQueen Old Bond Street

        伦敦,英国,2017-2018


△ 直角屋内部   ?Estudio Palma


时尚品牌亚历山大·麦昆的创意总监莎拉·伯顿(Sarah Burton)在见过拉蒂奇和科瑞拉的私宅“直角屋”(Right Angle House)之后对其风格大为欣赏,并邀请他们前去伦敦设计麦昆门店。 从立面上可见斑斓的手工刺绣蝴蝶、蜻蜓等昆虫。这些刺绣被固定在一张大网上,在双层高的玻璃立面后如水中鱼群般聚散。

 

门店外观  ?Alexander McQueen

△ 门店内部  ?Alexander McQueen


店铺内以细腻的木质表面为主,弯折的墙面配合走向多变的木纹模糊了长方形空间规整的边界。数个贯通两层或三层的小天井错落在展台之间,蜿蜒几十米的木质雕塑浮游在一层空间中部,并向上穿过最大的天井,直上三层。
 


自由而严谨,跳脱而沉静,拉蒂奇用鲜明的风格为智利创造本土建筑,并忠于这片土地。他的国际项目大都是受邀设计,事务所也鲜少在国际竞赛上露面。

如他所说,单纯地将他在智利做的建筑复刻到海外没有意义,因为与本土文化没有联系的建筑是“空洞的” [4] 。而拉蒂奇的用材、用色、造型以及建造手法,都从智利的土地和社会中而来。
 
拉蒂奇曾在一次访谈中指出,“(智利)既没什么资源,也没有做工精致的本土建筑。因此,建筑师必须变得灵活,学会在资金和人力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建造 [5] 。”而有了国际知名度之后,拉蒂奇事务所并没有选择逃离这样的困境。这个连官方网站都没有的小团队仍以智利为主场,对中小型项目精雕细琢。

与此同时,拉蒂奇一直将“克罗地亚移民”这一标签带在身上,以此来和周围的一切保持一定距离,而这并不与他对智利建筑的热忱相冲突。这种微妙的动态平衡使他的所见、所想、所做都与众不同。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6 万条内容 · 21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各位大佬怎么看待长沙住房垮塌造成多人死亡

各位大佬各抒已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