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同济院新作:宁波院士中心,改造·再造·再生

同济院新作:宁波院士中心,改造·再造·再生

发布于:2022-04-28 14:27:2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  西楼东南向村景  摄影:尹明

△  陶公讲堂东向俯瞰   摄影: 尹明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    吴志强,邹子敬
项目地点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建成时间   2020年10月

建筑面积   24055㎡



宁波院士中心选址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东钱湖西畔陶公山南麓,背山面湖,视野开阔,毗邻陶公村、建设村、利民村三个历史文化名村,用地格局得天独厚。

项目利用历史名校原宁波师范学院旧址的建筑空间改扩建而成,以“山·水·村”“厅·廊·宅”为理念, 融合 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打造一座满足院士科研创新、交流研讨等多种功能使用,高品质、高标准、高定位的国际一流院士中心,旨在成为带动整个东钱湖地区,乃至宁波市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引爆点。

△  南向总体鸟瞰   摄影: 尹明


△  总平面图

 

△  手绘概念草图



设计延续学校旧址格局与山水环境和谐有机的关系进行空间建构。四栋主体建筑沿山林带状展开,两端东西主楼,中部访客中心和陶公讲堂,通过景观连廊和景观塔串联,在此可尽 湖光山色。东、西主楼分居两端高地,改建自原教学大楼。设计保留了1至3层的原始结构,并进行加固改造,将原始建筑中风化、破损严重的顶层拆除,新建4层、5层,并加建端部景观楼电梯。新旧空间与形体通过格局和韵律的对话让建筑重生。

△  东楼西南向鸟瞰   摄影: 尹明


新的建筑依循新的社会身份进行空间再造:依照原食堂与村落建筑同构的坡顶形体和旧址空间格局,新建访客中心;保留原宿舍背山面村的地景互动关系,新建大师讲堂;还原老水塔空间地标属性,新建等体量观景塔;在原林间小径路线上新建架空廊桥,延续山林路径的生态纽带属性。
 

△  西楼东南向村景   摄影: 尹明


文化场所的重生还得益于建筑形式语言的呈现。东、西楼老建筑中大量采用的预制肋拱混凝土楼板,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秩序韵律;而俯瞰历史村落中屋面瓦片形成的连续弧形与预制肋拱楼板,具有异曲同工的节奏美感;曲折连绵的远山轮廓和波光粼粼的东钱湖面的抽象特征,都与连续拱形具有几何形态的呼应和意境的高度统一,拱形也具有强烈的结构理性特质。因此,设计将这一最具场所记忆的连续拱形进行提炼与重构,作为形态和立面营造的形式母题。


设计在东、西楼的1至3层保留了原始结构的连续弧线预制肋拱楼板,与加固构件一同暴露在空间中,还原室内空间的韵味,并展现现代工艺美感。新建部分通过全新的混凝土连续拱形顶部结构和弧形立面玻璃幕墙,打造独特的室内外空间效果。景观连廊采用更具雕塑性的单拱截面元素,延续建筑的原型母题。
 

△  西楼南立面弧形玻璃细节   摄影: 尹明


△  景观廊桥端部连续拱顶  摄影:尹明



设计强调对地形和地貌环境的适应性处理:整饬地形植被,提升景观融合,缝合空间肌理,优化交通系统,延续山、水、村和谐共生。

地形的核心是空间关系。保持和恢复原建筑群体各自的位置、体量、特征,顺山势建立组团空间生长逻辑,与山体、村落、水域在基底和天际线两个水平线保持协调。利用山体及建筑原始格局的竖向关系,解决建筑新的出入口、观景平台,以及与村落的空间衔接。地貌的关键要素是保持和优化山体植被的密度、高度、种类,以及气流、水流和动植物的生态路径。设计在修整场地关系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大量珍贵而有意境的古树、竹林,并通过架空的景观廊道处理自然景观,留出山体泄洪走廊,以及村民生活中习惯用的上、下山步行通道。

△  访客中心南向日景   摄影: 尹明


△  陶公讲堂多功能空间村中近景  摄影:尹明


 
五大功能区构成了符合可持续运营的经济、社会适应性要求的复合文化建筑群落。西楼位置独立、安静,被用作设计研发楼,主要用于团队研发、院士成果展示、院士团队驻留工作、成果转化研发推介、相关核心团队联络挂牌等系统功能,可满足院士团队的长期研发工作需求。

东楼紧邻道路,由于其前区草坪活动场地开阔,被作为学术综合楼,主要用于交流展示空间、院士会议中心、城市智慧中心、运维团队后勤办公会务配套等功能板块,并预留直升机交通,可举行院士论坛、行业学术分论坛、研发企业年会论坛、院士成果展示、智慧城市管理展示、室外大草坪庆典等多种类型、规格的学术交流活动。

△  东西楼改扩建步骤分析图


△  西楼四层共享空间  摄影:尹明


△  东楼四层会议中心休息区  摄影:尹明


访客中心作为院士中心的对外窗口, 提供东钱湖访客驿站、重要活动发布、系列文化展示、院士风采活动展、餐饮配套服务等功能。大师讲堂将是院士中心与村落文化对话的特殊场所,设计了两层的开放式多功能厅,可举行院士 大师对外讲座交流、对外开放庆典活动、村落会议集会等。架空廊桥和观景塔既是建筑群的连接纽带,也为院士休闲健身、游客观光参观提供了独特的人文与自然体验场所。
 

△  访客中心东南向主入口  摄影:尹明


△  陶公讲堂东向俯瞰   摄影: 尹明



设计重塑了山、水、村、校整体聚落空间结构和场所精神,并与历史名村、陶公岛景区形成区域联动运营、功能互补、设施共享,在依托宁波院士集群打造产业智慧和创新高地的同时,也成为区域文化旅游新的核心景点,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转型和升级的新触媒。

一些细节可以反映设计的生命力:创作中“刻意”打造的空间节点,如塔顶茶室、环形连廊、挑檐观村、水中望湖等,在运营之后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更有意思的是,更多意想不到的“网红打卡点”被使用者、来访者和旅游者不断发掘出来,院士中心逐渐成为东钱湖新的文旅地标。这片沉睡了数十载的校园正在慢慢地被激活,设计最终通过空间活力和良性运营回归到城乡生活之中。宁波院士中心项目是一个既有建筑改造、记忆空间再造和新旧融合再生的集合,将智创平台与山水文旅、乡村振兴相融合,实现了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空间再生。


△  景观廊桥网红打卡点之挑檐观村  摄影:尹明

△  西楼五层院士书房  摄影:尹明


△  西楼一层咖啡厅   摄影: 尹明


设计图纸 ▽

△  西楼一层平面图


△  西楼北立面图


△  西楼横剖面图


△  西楼改造技术要点轴测解析图


△  东楼一层平面图


△  东楼南立面图


 

△  东楼横剖面图


△  访客中心一层平面图

△  访客中心北立面图

 

△  访客中心剖面图

△  陶公讲堂一层平面

△  陶公讲堂北立面图

△  陶公讲堂剖面图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宁波院士中心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
项目地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吴志强,邹子敬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陈康诠,赖君恒,马天冬,马忠,刘培培,赵昕未,高蟒,杨竞,韩佩菁,吕梦菡,刘聪,赵明哲
 
业主:宁波东钱湖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造价:2.84亿元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6月至9月
建成时间:2020年10月
用地面积:35046㎡
建筑面积:24055㎡
 
其他参与者:
建筑:陈康诠,赖君恒,马天冬,马忠,刘培培,赵昕未,高蟒,杨竞,韩佩菁,吕梦菡,刘聪,赵明哲
结构:程浩,张峥,李旭,李璐,陈璐杰
给排水:谢骏,黄志东
暖通:邵华夏,朱青青,陈烨琳
电气:张逸峰,刘晨欣,周程里,施国平
景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照明:林怡,郭菲
施工: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混凝土,砌体砖,钢材
  • qq_1593399081330

    我是来完成任务的

    2022-04-28 15:25: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简洁、优雅的立面形式,最少的装饰元素,打造的世外桃源,直至设计本源

摒弃陈俗与浮华,直至设计本源 极简主义美学的呈现  泰州中海江山望示范区 联创设计 恰到好处的简,妙到分毫的静, 极简近乎禅,可以意会而不可言语。 神工意匠,用简洁、优雅的设计语言,从精神层面思考人与空间的关系, 呈现现代设计潮流对美学的重新定义。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