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山谷之间,回应佛龛 - 巴米扬文化中心

山谷之间,回应佛龛 - 巴米扬文化中心

发布于:2022-04-28 10:57:28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Amin Asifi

巴米扬文化中心不是“建造”的,而是通过地下挖掘而被“发现”。这种原始的建筑策略造就了负面影响最小的建筑物,它完全融入景观,利用地面的热惰性和保温性能,并尊重当地的建筑传统。

感谢  M2R Arquitectos  对gooood的分享



巴米扬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是阿富汗中部地区的一个小镇。它是同名省份的首府,也是哈扎拉族的文化和政治中心。2001年3月,全世界目睹了塔利班摧毁了两尊屹立在巴米扬山谷中的巨型佛像,这两尊佛像大约在1500年前雕刻而成,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站立佛像,也是佛教和当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政府的经济支持下举办了建设文化中心的国际竞赛,以保护现有遗产和促进当地社会及文化发展。本案在来自117个国家的1070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项目远观  ?Amin Asifi



缺席的永恒存在

巴米扬文化中心致力于成为新的思想交流中心,因此,我们不想单纯地建造建筑物,而是想要打造集会场所,它是一个空间体系,在这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佛崖景观与文化中心丰富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巴米扬文化中心不是“建造”的,而是通过地下挖掘而被“发现”。这种原始的建筑策略造就了负面影响最小的建筑物,它完全融入景观,利用地面的热惰性和保温性能,并尊重当地的建筑传统。


▲建筑与景观融合 ?Amin Asifi



新公园:佛园

当游客到达新的文化中心时,首先会看到一个花园,而非一座建筑,花园也是向所有巴米扬居民开放的。文化中心主体位于入口层以下,留出一览无余的巴米扬山谷和佛崖景观。文化中心的屋顶形成一系列观景平台,游客和当地居民可以在这里聚集、观景、观察文化中心内的活动。


▲建筑外观 ?Amin Asifi



文化中心

轻缓的坡道与西侧巨型佛龛对齐,引导游客前往文化中心的核心——广场,该广场将成为举办文化活动的开放空间。项目共分为三座建筑,由缝隙空间相隔。在三座建筑之中,表演和展览建筑用于举办公共活动,研究和教育建筑用于举办半公开活动,行政建筑用于举办私人活动。这种划分使每座建筑可以独立运行,降低维护和供暖成本。


▲文化中心的核心——广场 ?Amin Asifi

▲轻缓的坡道与西侧巨型佛龛对齐 ?Amin Asifi

▲广场细部 ?Amin Asifi



沉默与时间体验

文化中心的室内空间完全不加以细节或装饰,纯粹而朴素的空间有利于沉思和反思。天窗将光线引入室内,这些光线跟随太阳路径移动,呈现出时间的流逝。拱形展览空间与西侧佛龛的轴线一致,为当代文化表现提供了戏剧化的历史背景,体现出阿富汗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和关联。


▲拱形展览空间 ?Amin Asifi


▲不加装饰的朴素空间 ?Amin Asifi

▲天窗将光线引入室内 ?Amin Asifi


▲光线跟随太阳路径移动 ?Amin Asifi


▲由室内望向西侧佛龛 ?Amin Asifi

▲放映室 ?Amin Asifi

▲空间细节 ?Amin Asifi

▲角落空间 ?Amin Asifi

▲屋顶效果图 


项目图纸和模型


▲模型 ?M2R Arquitectos


▲区位图 ?M2R Arquitectos


▲平面图 ?M2R Arquitectos



▲剖面图 ?M2R Arquitectos



Project Name : Bamyan Cultural Center

Client-Promotor: UNESCO

Architects : M2R Arquitectos

Sitio Web : http://www.m2rarquitectos.com

Social Media : @m2rarquitectos

Email contact: estudio@m2rarquitectos.com

Location Office : Cordoba/Argentina Barcelona/Espa?a

Construction :2015 – 2021

Surface (m2): 2.450 m2

Project Location : Bamyan/Afghanistan

Program: Cultural-Educational

Photographer: Amin Asifi

E-mail: aminasafi@gmail.com

版权www.gooood.cn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巴米扬文化中心不是“建造”的,而是通过地下挖掘而被“发现”。这种原始的建筑策略造就了负面影响最小的建筑物,它完全融入景观,利用地面的热惰性和保温性能,并尊重当地的建筑传统。

    2022-05-05 13:48: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7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航空建筑新标杆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

    ?  张虔希 设计以当地平缓的河流为灵感布局屋顶天窗,将自然光带入建筑内部的同时,倾泻而下的阳光也为卫星厅内旅客提供了最直观的方向引导。极富动感的外立面遮阳构件大大降低了建筑得热,结合内遮阳系统,最大限度提升节能效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