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建材报
在国家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的顶层设计推动下,未来预制混凝土行业如何发展?面对现存问题和挑战,行业将如何应对?
对此,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长蒋勤俭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主要着力点是在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建造、建筑工业化和钢结构建筑等方面的提升,标志着行业走向着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蒋勤俭指出,预制构件使用量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很多项目还是通过低价中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北京和上海均已进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平台期,预制构件市场增量有限,预制企业产能发挥严重不足,加之今年钢筋、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销售价格并未有明显增长,预制企业经营困难,许多新建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或转产,盲目投资新建预制工厂的现象基本结束了。
与此同时,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大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仍有部分预制工厂投资建设。这些地区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主要集中在装配式住宅领域,多数地区以叠合板和楼梯等水平构件为主,此类产品没有多少生产技术难度,进入门槛低,一些新建工厂为抢占市场盲目低价竞争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产品标准化程度很低,造成生产效率低、成本摊销大,严重影响了预制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设计质量影响预制构件生产和施工效率的问题、生产与施工方面的质量和效率问题、供货保障与库存协调问题,以及预制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与高质量建造要求严重背离、缺乏专业化技术人才和职业化管理思维等问题都是预制行业和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进入阶梯式分层推进格局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不断成熟的过程,预制行业同样如此。”面对当前存在问题,蒋勤俭指出,尽管全国各地政策方面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力度继续加大,但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协同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主要方向。
蒋勤俭表示,北京和上海无论是实施规模,还是技术质量管理水平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政策要求在保持目前市场规模的基础上,主要围绕高质量建造和高品质建筑的目标开展工作,补充完善适宜的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加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夯实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安装的产业化实施主体的全过程管理基础。
而在二三线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尚在陆续完善和推进过程中,四五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目前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主要围绕一些标准化构配件的应用走低预制率的工业化建造之路。
总体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由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拓展,呈现阶梯式分层推进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发展是未来建筑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潜力市场
“预制混凝土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是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体系与标准化构件的发展完善,二是预制混凝土高性能部品开发与工程应用。”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蒋勤俭提出,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体系主要是指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体系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体系两大类,全国各地应围绕结构系统、围护系统、设备系统、装修系统开发标准化构配件和部品体系,形成经济适用的标准化产品系列。作为智能建造与新型工业化结合的重要途径,继续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应围绕技术标准,行业管理以及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推动,PC制造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其中,高性能部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是预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预制混凝土构件逐步发展为功能集成和性能提升的高性能部品是装配式建筑的客观要求。
对此,蒋勤俭建议:一是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持续开发预制混凝土应用领域和潜在市场。二是践行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理念,为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各构件生产企业应全面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做好对环保风险、项目风险的评估工作,落实环保举措,解决好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建议一方面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相关产品与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强化对环保措施的改造升级,确保工厂长远良性发展,确保项目履约能力。三是通过精益生产、提质增效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从精益生产和提质增效角度,只有提高标准化程度,将生产方式简化,才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真正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新型工业化,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4月18日8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9389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