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建筑 国际的MiC开启建筑装配化新 方向的全国化序幕
2022年2月, 香港 新一波 新冠 肺炎 疫情 突然爆发, 中央 紧急援建 香港 增设八处社区隔离治疗设施,共计提供约30,000个隔离单位,由 中国建筑国际 设计建造,其中 青衣地块方舱 2月21号开工,2月28日完工,共计交付3,800个隔离病床,用时仅仅一周,项目采用MiC技术体系。
2月26日, 江苏无锡经开区健康驿站项目 首件MiC钢箱吊装顺利完成,大湾区外首个MiC项目开始实施,设计建造方也是中国建筑国际。
一时间,“M iC ”再次成为热门,然而对建筑专业领域人士来说,M iC 已不陌生,它在2 020 年 香港疫情 期间,已初露锋芒。
2020年 香港 ,中国建筑国际先后建造了 鲤鱼门紧急防疫隔离中心、竹篙湾紧急防疫中心 和 北大屿山医院 香港 感染控制中心 ,累计建设超过2,426个MiC箱体单元,为 香港 提供4,268个防疫隔离医疗床位。
尽管对M iC 产品不陌生,但其在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渗透速度,完全可以用“令人惊叹”来形容。
2021年以前,MiC在国内永久 性 建筑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迅速打开内地市场,实现了国内装配式建筑跨越式发展。
20 21年,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建筑国际为深圳等一线城市 幼儿园普惠教育、城市居民住宅 等难题提供建筑解决方案,采用创新型快速而环保的建造模式为 深圳8所幼儿园 成功建成可重复利用式模块化学校,并采用自主研发的 混凝土MiC体系 在珠海建成国内首个 混凝土MiC多高层宿舍楼 项目。
2月 江苏无锡经开区健康驿站 项目的展开,更是让MiC产品走出大湾区,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建筑国际的M iC 产品,已经实现了“ 香港 -大湾区-全国市场”的战略渗透 , MiC在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快速渗透,刚刚打开帷幕。
二、MiC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其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作为高度预制化的建筑形式,MiC建造过程具有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一体化装修、全自动化生产线的“五化合一”特点,在快速建造、安装精度方面提供了更快、更好、更环保的建筑解决方案,是装配式4.0时代的核心技术。
1、“快”是M iC 产品最突出优势之一,相对于预制装配模式,也很明显。
我们看下已建成MiC建筑的交付周期。
4个月—— 香港 北大屿山医院 香港 感染控制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3万 平 方米,拥有6栋双层病房,136间负压隔离病房,可以提供816张隔离病床,一共524个MiC单元件;
12天——深圳1栋7层的三星级酒店标准模块化样板楼拔地而起;
1周—— 香港 青衣地块方舱 ,3,800个隔离病床。
这样的交付速度,是传统建造方式无法想象的,用预制装配建筑方式,也难以企及的。
2、除了“快” “高质量”是M iC 产品的另一大优势所在。
香港 北大屿山医院 香港 感染控制中心 ,不仅要满足负压隔离病房严苛的医疗条件要求,还按照 香港 永久 性 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项目结构可以抵御10号风球,排水系统可抵50年一遇的大水。
M iC 为何能够实现“又快又好”?我们还是要从其产品本身说起。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建筑装配化进程不断加速,当前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中国建筑国际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勇于创新,另辟蹊径,从1.0时代的传统构件到4.0时代的MiC技术发展,从临建到永久建筑,从低层到多层搭建, MiC使得中国建筑国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了快速跃升,可以称得上 装配式建造方法中的革新 性 产品,
相对于预制构件,MiC优势突出表现为:
1)、装配化率更高。MiC每一个模块作为 独立 的结构体,内部已完成机电、排水、装修等大部分工序,装配化率可以做到90%以上,远高于预制构件。
2)、质量控制更好。工厂化生产能产品可达到毫米级的建筑精度。
3)、更环保、工期更短,劳工需求更少。
三、中国建筑国际(3311.HK)领衔MiC体系行业话语权
作为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领军者, 中国建筑国际 目前已完成了230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 总 建筑面积达3,000万 平 方米。 中国建筑国际 旗下 中建海龙 2020年至今主、参编多个钢结构、混凝土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标准,其中包括深圳市钢结构和混凝土MiC两个标准。
其实,从这些重大项目也可以窥见一斑。
作为港澳承建龙头企业,中国建筑国际三战香江后,2022年再次发挥MiC体系行业领军力量,继续承建 八处 中央 援建 香港 隔离医院 项目,采用自主的MiC技术体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中建海龙 是 香港 唯一一家能够提供 混凝土MiC 和 钢结构MiC 的供应商,在 香港 市场占有率第一,是MiC业务的市场先锋和技术先锋。
四、全国化和产品多样化并举,MiC为中国建筑国际打开广阔成长空间
2022年无锡经开健康驿站 项目的实施,意味着MiC走出大湾区,开启了全国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具有战略 性 意义,未来, M iC 有望加速进入万亿规模级别的装配式建筑市场。
住建部相关资料显示, “十三五” 期间,国内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面积达 16亿 平 方米 ,年均增长率为 54% 。住建部提出了 2025年装配式发展目标 ,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0% ,而 2020年 这一比例为 15% ,也就是说,假设新建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2021-2025年每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复合增速高达14.9%,从市场规模上看,预计可以达到1.5万亿元。
万亿级装配式建筑市场中,MiC产品以其突出的 竞争优势 ,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在这个进程中,“抗疫”提供了重要契机。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建筑国际的M iC 产品在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中的渗透加速,除了其产品本身外,产能布局和M iC 产品的多元化,是重要支撑和保障。
据介绍, 中建海龙 目前已实现全国化布局,分别在 深圳、广东珠海、安徽合肥、 安徽 宿州、山东济宁、重庆 设有6个装配式工厂,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另外现有的装配式生产线,既可以生产预制构件,也可以稍加改造,生产MiC产品。
相对柔 性 的生产线和全国化的产能布局,为中国建筑国际的M iC 产品全国化提供了强大保障。
抗疫产品为M iC 树旗,产品多样化为M iC 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以方舱医院为代表的抗疫产品,成为中国建筑国际MiC的代表作,然而这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2021年中国建筑国际完成了 MiC酒店、学校 等等,并具备了 医院、住宅卫生间、普通住宅 等产品能力。多样化的产品提供能力,有助于MiC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快速渗透。
中国建筑国际在MiC技术上具有绝对话语权和靓丽的业绩履历,随着 医院、学校、保障房 等业务的装配式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的快速高品质交付的口碑在多轮实践中不断强化,MiC这类低碳、集成、附加值高的建筑产品有望被全国各地逐步认可、采用,并助推装配式业务在地域和技术上实现突破,打开中国建筑国际广阔的业务成长空间。
五、MiC体现科技能力,“科技赋能”助力中国建筑国际实现“质变”
M iC 作为建筑装配化的高阶产品,是中国建筑国际工业化生产能力和信息化能力的集中体现,其基础是公司坐拥业内领先的智慧建造体系, 公司从装配式BIM设计到MES数据处理系统再到MiC自动化生产线,依靠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所打造的智慧建造体系,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M iC 背后是中国建筑国际科技发展战略 。据介绍,公司明确提出要“以科技服务经营,通过科技培育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公司发展模式为“ 投资 +建筑”双轮驱动,未来逐步向“科技+ 投资 +建筑”的“明天”战略转变。
“科技内核”也正推动着公司“质变”,2 022 年或可称为公司“质变之年”
据了解,中国建筑国际对2022年进行展望时,指出公司2022年新签合同额目标1600亿港元;将不断朝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及低碳化方向拓展;预计2022年经营现金流转正。
经历数年经营现金流负值之后,2 022 年预计转正,与此同时,公司新签订单目标继续增长1 4.3 %,这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港澳业务经营现金流相对较好,内地PPP业务是公司经营 性 现金流拖累的主要因素。 近 年来公司快速降低PPP业务比例,通过长改短、强化科技拉动等,公司在内地保障房、工改、基建等领域颇有建树,在消化PPP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实现了公司发展质量的不断改善,“经营现金流”是重要考量指标之一,2022年预计转正,意味着公司业务 转型升级 步入新的阶段。
结束语
双碳战略下,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如火如荼,MiC作为建筑装配建造方法中的革新 性 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装配化率,能够提供“更快更好”的建筑产品,势必在建筑装配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无锡经开健康驿站项目的实施,开启了中国建筑国际MiC全国化发展的大幕,其全国化的产能布局、多样化的产品提供能力,将为公司在万亿级别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中,成为行业龙头。
更为根本的是,以MiC为代表的科技实力,正对中国建筑国际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2年经营现金流预计转正,这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也为公司未来更健康、更持续的发展,提供坚实内核。
(来源:装配式时空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9389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