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这座全国最大的老会馆,隐藏着重庆的移民历史......

这座全国最大的老会馆,隐藏着重庆的移民历史......

发布于:2022-04-24 10:34:24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建筑

杂谈

architecture

tittle-tattle




0 引言


每次坐在重庆轻轨六号线上,在飞快的景色交替间,经过东水门大桥,都总会看见一个古朴的建筑群……


它厚实,不为重庆所动,在资本飞快发展的都市里,在高楼、大厦的围绕下,在汽车轮船的噪音中,在游客、路人的喧哗下,依然能站住自己的脚跟。


 

△重庆湖广会馆、白象居与远处的来福士

有一天我偶然走进这个建筑——

错落有致、此起彼伏的的坡屋顶样式繁多,

黄色的墙面古朴敦实,

而龙形的山墙则表现出古人极高的艺术手法与想象力。

古建上的雕塑具有灵气,造型丰富,它依然在叙述着自己昔日的历史。


这便是 清朝修建的古建筑——重庆湖广会馆。


 

△重庆湖广会馆门匾 


1 长江会馆,移民岁月


《巴蜀行吟》曰:治乱兴亡多少事,自有英雄唱大风。其正是描述川渝人民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


元朝时,在川渝人民与横扫亚非欧的蒙古铁骑数十年的英勇战争中,最高统帅蒙哥大汗被川渝人们在固若金汤的钓鱼城炮击身亡,然而川渝百姓死难无数,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部战死。


 
 

△钓鱼城之战  来源网络


元末,随州人明玉珍携农民起义入川,建大夏国,其采用积极的政策感召两湖老乡入川,加之隔壁两湖区域战争频发,因此自发开始了 第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 ,即 战争移民


 

△移民画像  来源网络


而到明清时,经历过数场大规模战乱、动荡以及瘟疫的川渝地区,人口已经衰减到了极点。康熙二十四年曾作人口统计,川渝甚至仅余 人口 9万余人 ,野兽伤人,遍地荒草,民不聊生,哀鸿遍地。


为解决川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经太子太保、四川巡抚李国英上奏获准, “招两湖两粤、闽黔之民实东西川,耕于野;集江左右、关内外、陕东西、山左右之民,藏于市。”


随后康熙颁发 《招民填川诏》 ,从政策引导湖南、湖北、广东数省的移民,例如愿意移居川渝地区的人民永远拥有土地,对于新出生的婴儿永远不加赋税……


 

△康熙画像  来源网络


这一场规模超过百万,时间持续百年的迁徙就是 第二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


 

△来自各个地方的迁徙  来源地球知识局


而这两场移民给当时的 重庆的人口结构 带来广泛影响,此时在川渝,大量多地域移民迁入,在二十平方公里的城内,有来自 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 的居民。数种文化在最初并没有融合,而是呈现 多样并存 的复杂态势。


 

△湖广填四川摄影  来源网络


其形成 小范围的区域聚居现象 。在当时全国只有 18个省 ,而重庆就有来自 12个省的移民 。每一个区域是一个微缩的省份,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各个省份的人们都迫切需要一种 公共建筑 ,既能 代表这个区域的精神文化 ,又能为 同乡的流移者提供服务、实施管理


所以, 以地域同乡为纽带、以移民利益为需要的民间组织形式——会馆 便应运而生。事实上,明清大量会馆的出现都是因为跨省的大范围移民。


△不同地区的会馆摄影  来源网络


在当时的湖广岁月里,移民在四川修建了大量的会馆。资料显示 在清代时 四川区域 便有 会馆182个 ,其中 湖广会馆 便有近 50个。


 

△清代四川移民会馆分布统计表  来源知乎


而在 重庆古城门东水门 城墙一带的陡峭坡地,有自 清代乾隆 以来营建的集中会馆建筑群,由湖广会馆、广东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山西会馆等组成,在清代有 江南八大会馆 之称,现在人们则习惯概况称之 湖广会馆


 

△《渝城图》全景  来源网络


到如今,历经几百年的光阴,整个湖广会馆区域仅存 齐安公所、广东会馆、禹王宫三所 。在2000~2005年的保护规划、修复与仿古加建中,巴渝山地特色的会馆建筑风貌与场所环境最终被重新展示出来。


 

△湖广会馆建筑遗迹总平面图  来源《重庆建筑》杂志


湖广会馆采用 中国传统的合院布局 ,既承袭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南等数地建筑风格 ,又与 本土川东建筑相融合 ,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


多样的移民 首先带来的便是 建筑的拼贴。


 

△湖广会馆模型摄影  来源网络



2 多式会馆,文化拼贴


在湖广会馆中,现三个建筑分别来自三种不同地区的移民修建而成——


 

△重庆湖广会馆模型  来源网络


齐安公所代表黄州 (现湖北与安徽交界处),建于嘉庆年间,光绪年间重建。


 


广东会所代表广东 ,完建于嘉庆年间


 


禹王宫则代表湖南湖北 。建于康熙年间,时间最早,现存面积最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依次解读三个会馆:


A.     空间组织的拼贴 


在空间组织上,其均为 中国传统的院落布局 ,但其三个区域之间略有差异。


齐安公所 ,其为 两进合院,主体的建筑呈现”凸”字形 ,布局依中轴线排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建筑主体的左侧右侧依附着若干附属建筑。其以 戏院为核心 进行功能的组织。


 

△齐安公所室内摄影 

这一点与 徽派建筑 十分相似,其都讲究 规格礼数 ,我们可以将其与徽派建筑的典型平面图进行比较,很明显发现都以 带有礼数、公共属性的空间为核心 。并且在 纵深方向形成了公共属性的空间序列


△齐安公所总平面图与典型平面图  来源网络


而其采用 多高度,多高台 的设计手法,进而 化解掉山地带来的巨大高差 ,使其更符合 当地地形 的同时也带来了 丰富的空间体验


 
 

△齐安公所与剖面图  来源网络


其实,由于 湖北为水乡 ,地形边界呈现 不规则、复杂 的倾向,因此建造者往往需要采取 化整为零 的手法,通过分散建筑的轮廓去适应周边场地的轮廓,从而更好服务于内外空间。


 
 

△分别为湖南地形与建筑轮廓  来源网络


而有意思的是,齐安公所的 大门 与传统会馆大门建在中轴线不同,其位于 建筑的侧面 ,入口大门斜向东方, 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 ,进而寄托了移民对迁出地的思乡之情。


 

△离开齐安公所所看景象  ?安藤小李


至于 广东会所 ,又称 南华宫 ,其空间形式便为 一进四合院 的格局(右侧为现加建建筑,故暂时不讨论),看厅与戏楼相对,左右附有厢房,四周高墙耸立。


△广东会所总平面图与实景图  ?安藤小李


而其明显体现了 闽派建筑 的风格—— 堡垒式的建筑设计,单体规模的建筑,向心院落 的建筑空间。我们以广东民居 大东镇土楼 为例,可以看出明显的相似风格。


 
 

△广东会所俯瞰与大东镇土楼对比  来源网络


我们又可以跟 平乐县的粤东会馆 进一步作对比,由于广东的气候、地形,其采用 大面积的天井 ,其采用 围合式的整体空间组织 ,这样形成的形式又会影响广东会所的设计——整体的单楼,大面积的天井,厢房的围合……


 

△平乐县粤东会馆  来源网络


最后一个则是 禹王宫 。我们从中能看到更纯粹的 荆楚民居 的空间——以天井为核心,采用 同向多开间单元布置 ,同时形态多样,布局自由,采用的是并列建筑形式,在适应地形的同时,让流线更多元化。


△禹王宫总平面图以及天井人视图  ?安藤小李


禹王宫中轴线 上的建筑从前之后依次为 正殿——戏台——后殿 ,前殿的地位则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在 早期的会馆 中,移民规模不及后世,看戏人数不会很多,会馆以 接待、议事、以及祭祀为主 ,演戏在会馆事务中的地位尚且不突出。

 

△禹王宫前殿  ?安藤小李


值得一提的就是,三个会馆都设计了不同大小的天井,天井不仅可以助于采光,并且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天井可以作为排风口,从而调节室内的气候。


 

△禹王宫的天井  ?安藤小李


B. 建筑装饰的拼贴 


建筑装饰 上,各个会馆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特色。


齐安公所中戏楼周围木雕 之中,有一幅浮雕借用了唐朝大诗人 杜牧《清明》 一诗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句的意蕴。而根据史料,《清明》一诗中的杏花村则是湖北麻城市的 岐亭镇 ,正是湖广填四川中移民的主要迁出地。


 
 

△齐安公所的木雕雕饰与岐亭镇风景  来源网络


而戏台两侧的撑拱上的 凤凰雕 ,其来自 楚国先祖 ,从中可体现出移民对家乡的图腾崇拜。


而广东会所也采用了精巧细腻、栩栩如生的 镂空雕 ,其元素也跟 岭南建筑 大致相仿。


 

△广东会所看厅梁枋上的精美雕刻 

广东会所中的 柱础 则带有明显的 岭南特色 ,不仅其柱础高,绝对高度为400mm(而一般柱础则为300mm之下),并且造型多样,比如有圆形、八角形等等,而且戏台柱础上还雕有三个不一样朝向的龙首。我们可以将 博罗县龙华镇的柱础 与广东会所进行对比。


△广东会所的柱础与岭南建筑柱础  来源网络


禹王宫 由于始建的年代最早,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能跟后期的齐安公所以及广东公所所相比,其 雕刻手法最单一、最朴素 ,采用了比较简单的 江南建筑的线雕,色彩单一


因此在建筑工艺和装饰纹饰上的丰富性也不如后者。然而,三个建筑的共同并存也是装饰工艺时间与技术发展的最佳见证与解说。


 
 

△禹王宫与其相对精美的装饰  来源网络


C.建筑构件的拼贴 


在构件上,首先最突出的就是 山墙(封火墙)。


 

△精美的山墙  来源网络


齐安公所 大禹宫 中,其主要采用就是 江南一带的拱形山墙 。比如在红安八里湾镇,其将层层叠落的山墙头做成 半圆的云纹式样 ,这种连续没有内凹的半圆纹样叫做 “滚龙脊” ,其形状也叫做 “猫拱背式山墙” 。滚龙脊通常 端头用板瓦叠置


 
 

△红安镇与滚龙脊山墙  分别来源网络和书籍


而在融入川渝地区后,其 封火山墙更加质朴大气 ,且喜欢采用 大尺度、大曲率的弧形墙面 ,且曲线的形式更加自由,伴随屋顶的高差大小有一定变化从而更具动线感。而端头等的构造做法有一定的简化,从而让视觉效果更加简洁美观, 更好融入山城这一环境


 

△湖广会馆山墙  ?安藤小李


但在广东公所中,其几乎没有采用拱形山墙,而是采用的 简洁的直边高墙的处理 ,在内部有一些小的弯曲的山墙,这些 小的山墙 笔者则认为来自于 广东岭南 中的 五行山墙 中的 大幅水式 ,因其靠于江水,所以从五行上选择了水的元素。


 
 

△五行山墙  来源网络


当然,除了上述主要山墙,我们可以在整个湖广会馆看到各个地区山墙的形式。例如有特有的带有方方的硬斗翘脚的安徽山墙,又例如江西浙江一带的中间为平直,两端为弯曲的山墙……


 

△各个地区山墙结合  来源网络


可见在各个会馆的修建中,便有了各个地区建筑文化的互相渗透、影响……


其次,便是屋顶。而屋顶更像是早已融合了各个地区建筑精髓的产物。其使用不同的屋顶结构—— 悬山、卷棚、歇山……


 

△不同形式的屋顶  作者自绘


湖广会馆的屋面几乎没有采用举架的变化坡度,而是使用了 古朴的四分水直线起坡 ,构筑方式十分简练,而在戏楼,歇山形制的屋顶直线起坡甚至达到了四十度左右,这样让造型具有动态感和力量感同时也让风格显得简洁,古朴。


翼角的起翘 采用的是 嫩戗发戗 (指子角梁将屋脚翘起)又显得其 灵活轻盈


 

△湖广会馆屋顶  安藤小李


阿精认为,这样的起翘的优美的曲线受到了 苏南地区的建筑中“燕尾” 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苏州香山帮姚承祖的 《营造法原 》中的 雌毛脊 与其作比较。


 

△《营造法原》中的雌毛脊  来源网络


而陡峭刚劲的如山 戏楼屋顶 ,其轮廓鲜明,是会馆建筑入口大门的 明显标志


 

△入口广场视角  来源网络


在屋顶的 构造设计 上,其又受到了 岭南地区 的影响,重庆气候在多雨湿热上与岭南近似,因此大部分屋顶采用了 两层筒瓦平铺 ,这样可以起到通风,进而降低室内空间气温的同时,亦可以更利排水。


△岭南建筑的双层筒瓦与湖广会馆的双层筒瓦  来源网络



3 广向类比,会馆拼贴


拼贴 似乎也是关于 后现代主义 的一个”名称”。


20世纪后期,一批建筑师尝试用 符号和隐喻的手法 去连接历史和文化,去打破现代主义割裂历史和文化的桎梏,这些后现代主义建筑持续影响到现在。


 

△盖里设计的建筑  来源网络


但是后现代主义的拼贴跟湖广会馆的拼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同之处在于其都是 对文化符号的采用

湖广会馆体现的拼贴是指将 不同建筑地方文化符号在重庆同一个地点的集中 ,而后现代主义则是采用 多元拼贴批判现代建筑的单一、呆板结构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以 矶崎新的筑波中心 举例分析相同点:


 

△筑波中心大厦  来源网络


1.对异域文化的表达。

筑波中心将西方建筑各种时期的文化元素符号搬到东方的日本,和湖广文化会馆一样,同样都是将外来文化搬到本地进行表达。


2.装饰角度类比。

和湖广会馆中一样,用各种装饰来连接各个地区不同的建筑文化,筑波中心用西方建筑各个时期的建筑符号和构图来装饰建筑,并以此来隐喻不同时代的建筑。


 
 

△筑波中心与湖广会馆的对比  来源网络


具体来说,中心大广场借用了米开朗基罗16世纪修建的卡比托里欧广场,形状和大小都一致,而山丘上的广场倒转成了下沉式庭院,中央的骑马像变成了一座喷泉。


 
 

△筑波中心大广场与类比  来源网络


主体建筑借用了欧洲古典建筑的三段式构图,外墙上随处可见的圆柱与棱柱交错堆砌的柱式引用了勒杜在阿尔克塞南皇家盐场的锯齿形立柱。


 
 

△筑波中心主体建筑与类比  来源网络


湖广会馆也存在借用的联结,比如齐安公所直接借用了徽派建筑的特点——简洁的外墙,并采用高脚小窗的立面形式。


 
 

△湖广会馆与徽派建筑的立面  安藤小李


但其差异性在于 修建者是否为主体与客体,修建意识是否为主动与被动


湖广会馆的联结是为了 尊重各个地区的文 化,或者说是一种 文化象征的保护措施 。其通过 强调独特的地域属性从而通过建筑符号凝聚移民情感 传承当地文化 。而后现代主义则是批判、反思的设计。


 

△广东会所大门处  安藤小李


但有趣的是,这种拼贴虽然从内容上有本质区别,但其 形式从产生的结果 上是远远优先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拼贴。


在当时,由于 建筑样式的强制规范 ,中国大部分古建筑在同一区域内。无论是从空间还是结构,甚至到装饰都是 千篇一律 的。而湖广会馆这种多元的拼贴,融合了多地建筑风格,在当时 中国古建的语境下是创新的、独树一帜 的。


△湖广会馆与北京故宫  来源网络


这种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恰巧的相遇正是可以反映当时 重庆在特定时期(移民时期)接纳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关于移民  来源网络


所以不管是对古建筑还是文化的讨论,其都 离不开当时特定社会的特定情境。



 4 湖广会馆,文化绘卷


湖广会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川渝传统建筑


1.它是 外来移民当时的精神纽带 ,在当时,会馆起到满足移民公共活动,甚至有安顿移民、调节移民矛盾的作用。巩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2.它是 湖广填四川 这一历史事件的 最直接史料 ,作为古建筑,它的纹饰,它的题刻,它的风格,它的空间直接反映了当时 多样的移民地区历史


3.同时它的来自各个地域风格的 建筑的多样类型的拼贴 ,也为 研究移民当地的建筑文化 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


4.最后作为能部分如此完整保存的古建筑,其本身就是 古建的活化石


 

△远望湖广会馆  来源网络


但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拼贴,背后所在则是 中国古建文化在相互独立个体之下的互相融合 。其汲取各个地区流派建筑文化的智慧,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中国古建的几次发展都是在文化的传播中推进的,比如佛教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宗教建筑的发展。

(来源:一只建筑精 / 安藤小李 HAO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保国寺su资料

宁波保国寺建筑模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