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让老年人自己主宰社区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让老年人自己主宰社区

发布于:2022-04-21 17:19:2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转自公众号:栖城设计

PREFACE

“康养社区” 不仅仅是一种集中的居住空间形态,它更像是一种 社群体系下的微缩社会共治 。已经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康养社区的生活模式,但或许是因为社会的 “误解” ,让 康养社区以及居住在里面的老人被特殊化,从而被边缘化。这种“误解”也体现在社区的景观营造层面,“居高临下”的设计视角,“过度堆砌”的设计细节……

栖城设计 希望能够以更加 平等 的态度面对使用者,用更加 广阔 的视角重新审视设计,用社区 营造 的角度探讨社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样的愿景,栖城景观设计团队在2021年末以复盘+总结+设想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关于 康养 社区景观设计的「专题研发」 。这份研发报告分成3个篇章呈现给大家,以求商榷。

本次“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专题研发 ”包含了三大版块: Authority 主宰力、Creator营造家、Naturopathy全浸润

-“ Authority 主宰力 :侧重从老人视角得出的设计逻辑;
-“ Creator营造家 ”: 提供老人参与社区营建和共治的可能性;
-“ Naturopathy全浸润 ”: 探索五个方向的浸润式疗愈空间。

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巧合的组成了“ CAN ”这个单词,而 I CAN 这句话也正是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老人们内心希望对社会表达的那层意思。


A uthority 主宰力

谈论“主宰力”是在谈论让老年人如何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社区,而非“被安排”。 案例走访中,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环境的 三个痛点 对社区的失控感、对场地的失望感、对自身的无价值感   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源自设计师主观的想法与老人真正的需求偏离。必须学习跳脱出设计师视角, 将权杖交还给老年人,形成自下而上的设计逻辑。


 痛点1:消除失控感 
由于机能的缓慢退化,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也会慢慢减弱。这种改变让他们觉得自己越发渺小,同时对周遭的环境产生迷茫和恐惧,降低对外界环境的预期。帮助他们实现 “对外界可控” ,是激发“主宰力”的第一步。
如何把握他们可控的边界,   栖城设计   提到了一个 相对圈层界限 的概念。 老年人的活动半径分为: 基本活动圈、扩大邻里圈、集域活动圈、市域活动圈
一般按照老人的 出行能力 划分老人的活动边界:5分钟出行距离,活动半径180-220m,为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圈;10分钟出行距离,活动半径<450m,为老年人的扩大邻里圈。
在此基础上, 栖城设计 建议同时从 心理距离 的感知来划分老年人 基本活动圈与扩大邻里圈 的圈层界线,无论一个社区尺度多大,基本活动圈往往就是楼下的宅间花园,扩大邻里圈则是社区中心。
有别于普通社区“重中心、轻宅间”设计原则, 康养社区的设计策略反而应该是:1. 玩转基本生活圈;2. 涉足扩大邻里圈。


▋ 01. 玩转基本生活圈
楼下的花园是老人识别度最高、最方便抵达、也最愿意停留的场所。通常老人可以在此进行一些个人的日常活动或是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故此,将这个场所范围定义为“基本生活圈”。

它们可以是一些相对亲近自然、清净安宁的空间,同时也融入老人日常所需的户外微活动、户外微社交等功能。让老人可把控、可接纳、可亲近,让老人更便捷、更愿意走出室内,走向户外。
基本活动圈中以日常活动为主,预留集体活动的平台、散置活动器械,做到全员关怀。  

 

通过日常晾晒空间,营造非正式社交场所;以闲适的小气候氛围,创造安宁的氛围。  

 
日常活动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宅间创意工坊,为生活更添情趣。  

 

结合花房等形成宅间种植体验空间,为老人提供日常打理、修剪、采摘等活动,提供邻里动物寄养园的喂养活动。


▋ 02. 涉足扩大邻里圈
在老人成群的聚集空间,他们单独行动的概率大大降低。把一些适合组团、三两成群结伴活动的空间,设置为“扩大邻里圈”,让老人通过参与活动建立非正式社交关系从而得到情感慰藉。
由于社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栖城设计 提出针对基本活动圈以外的道路,实现 多轨道支环穿行 模式,每条环路叠加复合功能,满足老人各类需求;
同时,为了让老人对自己脚下的道路更为明确,借鉴“olle path”的做法,对不同功能的支环给予不同形式的特征引导,让老人不再惧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从容走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一旦老年人把握了自己基本生活圈,同时又能清楚地明白扩大邻里圈中道路的指向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就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把控力。



 痛点2:消除失望感 

在我们所接触的居住在康养社区的老年人中,多数人对室外景观并没有很大的期待,甚至对社区景观好坏的定义,仅仅通过绿化多与少,有无漫步道来评价,鲜少提及室外其它功能的场地。
的确,很多场地功能单一、景观设置没有吸引力,长时间使用容易被人遗忘和忽视。 希望能吸引老年人室外更多“有意义”的停留,让他们的需求在空间中得以真正实现,这也是实现 主宰力 的一个方面。
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康养社区,室内配套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日常需求。想要提高老人走出室内的频率,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 整合场地,创建“ 非单一功能交集 ”;
2. 在室外空间中提供更多室内无法给予的“惊喜”,
融入主题情境, 营造空间氛围

▋ 01. 创建非单一功能交集模式
在同一个场地能享受不同功能的组合、实现不同需求的满足,或在同一场地不同时段能够享受不同功能带来的满足感, 栖城设计 将其称为“非单一功能交集模式”。
这种非单一功能的场地,不仅能降低场地空置率,同时可以利用同一场地提高老人不同时段外出活动的频率。

利用消极面进行多功能场地的结合运用,除单一功能活动外,增加康复器械集中训练场地和复健疗愈空间,同时利用空旷场地提供拳操类空间,可以让场地一天24小时“活起来”。


 

户外非正式社交空间的功能植入。户外休闲空间不再简单地以座椅和植物围合形成静止的空间,可结合轻种植、轻采摘、分享交流创造平台、微观世界、环伺动物等满足各类亲近自然的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情感寄托。


▋ 02. 融入主题式情境空间氛围

所谓融入主题式情境空间,是指将老年人偏好的话题,以主题式情境融入的方式串联起来。场地的功能性不再是吸引老人前往的唯一目的,其本身更加有趣,更有治愈力和感染力,更能满足多样的文化兴趣,也会因此而让老人们对场景空间更加钟情和偏爱。

稻田里的欢聚时光——用环境渲染情绪,有治愈力的环境使疗愈功效加倍。


 痛点3:消除无价值感 

主宰力的第三个痛点,谈到了 老人的价值。

康养社区如果解决的只是老人的居住和被照料问题,即使提供了最完善的配套和服务,但老人的定位却始终是“被动使用者” ,长此以往,也会让老年人们从主观上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设计师 可以 “放权设计” ,邀请他们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 参与营造、参与维护、参与传播,换来价值感的提升。


▋ 放权1. 改变空间的权利

所谓“放权”,其第一项即 赋予其改变空间的权利
设计时预留一些留白空间,并提供可移动的装置设施,通过个人或楼委会、业委会的社团活动,进行二次搭建和改造,形成使用者的自创性空间,把社区变成“自己创造的后花园”。

老年人通过自由组织形成的遛鸟台和创意室外书吧  

▋ 放权2. 美化社区的权利


在走访的康养社区时,意外发现每个老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如果将他们的作品衍生成美陈,作为社区展陈布置的周边产品,那他们的作品就不单单是一件作品,而是美化社区的工艺品,这种荣誉感也能给予他们自信和肯定。
所以 栖城设计 提出了第二项“放权”: 赋予其美化社区的权利。

把老人的艺术作品衍生成美陈,作为社区展陈布置的周边产品用以美化社区


▋ 放权3. 维护社区的权利

栖城设计 所提出的第三项放权,是 赋予老人维护社区的权利
将社区的维护设备和一些康复设施相结合,让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比如一些日常浇灌、修剪以及春耕秋收的工作,寓健于乐之余又能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PREVIEW

栖城设计     相信,如何对抗“失控感、失望感、无价值感”是康养社区景观设计的重要议题。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 “I CAN系列专题研发” 的第二篇 “Creator 营造家” 和第三篇 “Naturopathy 全浸润” 。希望与同行共同探索更多的设计解决方案。  



—— —— ————END———————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qq_1593047237638

    可以可以

    2022-04-21 18:47: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熊熊jiang
    熊熊jiang 板凳

    我家的老人们确实都喜欢打理些花花草草,也会养点小鸟

    2022-04-21 17:37: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1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庐山西海花千谷休闲农业园的七大分区设计

1入口服务区 主入口景观主要是有主入口大门、文化雕塑、管理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四大部分组成,主入口大门是以牛角造型为灵感而设计的充满艺术及原生态为大门,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农耕嘉年华雕塑广场,以农耕雕塑为主题,周边设计文化墙,给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农业文化的途径,传播农耕文化。 2花海观赏区 该区域通过大面积种植薰衣草和美国红叶紫薇的手法,结合爱情文化在区内设置婚纱摄影、休憩娱乐等场所与设施,使游客身临其中尽情荡漾于花的海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