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供配电技术 \ 从电流集中角度探究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问题

从电流集中角度探究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问题

发布于:2022-04-21 10:52:21 来自:电气工程/供配电技术 [复制转发]


高压XLPE电缆阻水缓冲层电-热场分析及模拟烧蚀试验研究


刘英,陈佳美

(西安交通大学)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12028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因具有机械性能优良、安装维护方便、绝缘性能优异等诸多优点而获得了广泛应用。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使用的高压 XLPE 电缆大都采用波纹铝护套结构,并在金属护套与绝缘线芯之间增设缓冲层。缓冲层常用半导电聚酯无纺纤维布构成的海绵状带材;阻水型缓冲层则由半导电无纺布和半导电蓬松棉、中间填涂一层阻水粉构成;若需增强缓冲层与铝护套间的电气接触,则在缓冲层外再绕包铜丝编织布(俗称金布)。缓冲层可吸收绝缘径向热膨胀,提供纵向阻水、隔热等保护功能,同时为绝缘屏蔽和金属护套提供良好的电气接触界面。


最近一段时间,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电网频繁发现高压电缆中阻水缓冲层烧蚀现象,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也有类似事件报道。该类缺陷潜伏性高,目前尚无有效检测手段,且作用范围大,一旦出现无法局部修复,只能整段更换电缆,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查明故障原因,确定烧蚀机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2              

             
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为充分了解烧蚀故障的成因机理,对故障检测与预防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该文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典型结构 110 kV XLPE 电缆建模进行电 - 热耦合仿真,讨论不同结构参数、运行条件及接触状态下,波纹铝护套结构中阻水缓冲层的电流集中分布以及所导致的局部温度升高。之后,搭建阻水缓冲层模拟烧蚀试验装置,在外加电流作用下,复现烧蚀现象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测量烧蚀点实际温度,并结合微观成像与理化分析等测试手段,探究烧蚀机理,分析关键因素。最终,通过缓冲带材耐热性能测试及与前述结果的对应性分析,有效验证了实际电缆线路中发生缓冲层局部热烧蚀的可能性,对于优化电缆结构、提高故障预防与检测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              

             
电流分布与局部温升            

YJLW03 64/110kV XLPE 电缆为对象,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电缆各结构层参数和尺寸、铝护套与缓冲层的过盈配合度均可调节,沿轴向的长度及波谷数量也可调节。考虑到实际波纹铝护套为具有规则节距和轧纹深度的螺旋状结构,模型中使用正弦函数进行拟合。


1)缓冲层与铝护套紧密接触


在铝护套与缓冲层过盈配合情况下,在绝缘屏蔽层及缓冲层中均出现了电流分布不均的现象,电流密度呈现周期性双驼峰分布,特别是在铝护套波谷与缓冲层交界位置,即图1(b)中箭头标示的 A B 两点,电流密度急剧增大,峰值达到约448mA/m 2


图1  铝护套与缓冲层紧密接触时电缆的电流密度分布


对上述电缆模型进行电-热场仿真,发现 无论是受潮导致阻水缓冲层材料整体性能变化,还是铝护套波谷处生成白色物质,容性电流所产生的局部温升均未超过0.1℃。


2)缓冲层与铝护套接触不良时


当阻水缓冲层与铝护套接触不良时,电流分布如图2所示,图2中共包含9个波谷,但仅有中间1个良好接触,两侧其他波谷与缓冲层间存在0.1mm间隙。由于容性电流仅能通过接触点处的铝护套波谷流入大地, A B 两点电流密度大大增加,达到2.26×10 3 mA/m 2


图2  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电缆的电流密度分布


针对仅中间一个铝护套波谷与缓冲层接触的模型,增加铝护套与缓冲层的接触不良长度 L ,计算了缓冲层上的最大电流密度与局部温升,并调整缓冲层材料的电阻率及介电常数,对比了干燥与受潮2种情况下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电流密度及温升随接触不良长度的变化曲线


在阻水缓冲层干燥时,即使存在一定轴向长度的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产生的局部温升仍然是较低的。但在缓冲层受潮后,相同条件下的温升明显增大,当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长度达到1m时,仅局部集中容性电流产生的温升就超过了47℃;当接触不良长度达到3m时,该温升超过了324℃。此温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缓冲层蓬松面纤维材料的熔点,完全有可能引起缓冲层的热烧蚀。



4

阻水缓冲层模拟烧蚀试验                            

1)试验装置及条件


阻水缓冲层模拟烧蚀试验装置由电极、试样、标准砝码块和恒流源所构成。高压电极为铝制球形,与波纹铝护套相对应。缓冲层+绝缘屏蔽层或者铜丝编织布(后文简称金布)+缓冲层+绝缘屏蔽层叠放于两电极之间作为试样。标准砝码块置于高压电极上,增加电极与试样的接触压力并保障各次试验中接触状态的一致性。通过改变试样构成(即有/无金布)、阻水缓冲层状态(干燥/受潮)、以及电源输出电流幅值,设置不同试验条件进行分组试验。


2)结果分析


如图4所示,在干燥缓冲层上持续施加电流,造成缓冲层纤维面部分区域受热收缩,形成孔状痕迹;绝缘屏蔽表面新增了Na、S、Cl元素,证明缓冲层中的阻水粉向下渗透并沉积到绝缘屏蔽表面,由于热作用,导致了表面斑痕。

  

图4  无金布结构的干燥缓冲层试验试样表面形貌


对受潮缓冲层+绝缘屏蔽构成的试样施加工频电流。其中,受潮缓冲层吸湿率为15%(吸湿率=水的质量/干燥缓冲层的质量)。试验后对试样进行观察,发现缓冲层表面有白色及黄褐色物质出现,而绝缘屏蔽表面也出现了面积更大的明显斑痕,且边缘接近圆周形,如图5所示。


图5  无金布结构的潮湿缓冲层试验试样表面形貌


缓冲带材的原始材料组成是聚酯非织造布内复合了一定的导电炭黑和阻水粉。聚酯纤维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阻水粉成分为聚丙烯酸钠。利用能谱仪对潮湿试验后试样进行测试,发现潮湿缓冲层中O含量增加,且检测到较大比例的Al、Cl成分,C元素含量大幅降低。与缓冲层未受潮时相比,绝缘屏蔽表面新增了Al元素,且Na元素含量降低。


分析认为在水分以及电流的作用下,缓冲层自身及与铝护套发生反应,生成的Al 2 O 3 、Na 2 CO 3 和NaHCO 3 等物质为高阻态,聚集在缓冲层与铝护套接触表面以及绝缘屏蔽层表面,造成局部电阻增大,而良好接触位置的电流集中、损耗增加,这反过来加剧电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加速生成与累积,导致不接触点增多,沿轴向不接触长度增加,这个过程持续发展,如图6所示,最终导致缓冲层被烧损。


图6  受潮缓冲层结构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烧蚀机理




5                

               
结论              

1)仿真研究表明,阻水缓冲层与波纹铝护套紧密接触处存在容性电流集中;过盈配合状态下,容性电流不会造成明显温升;若存在轴向接触不良,容性电流集中于紧密接触位置流通,将导致该处缓冲层局部发热,且受潮情况下温升加剧。电缆中波纹铝护套与缓冲层应采用紧密配合结构,且在生产及运输环节必须有效防潮。


2)通过模拟试验,观察到电流作用下铝电极与缓冲层接触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升高及烧蚀损伤,局部烧蚀起始于约165℃,在220℃以上损伤明显。缓冲层受潮、局部受压等将使烧蚀更易发生,损伤面积增大。研发耐热性能更佳的缓冲带材可预防此类烧蚀故障发生。


3)电缆结构设计中可加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纤维编织布,改善径向容性电流集中、缓解受潮环境下铝护套的电化学腐蚀,对避免缓冲层上产生局部高温具有良好的效果。


4)对于在运电缆线路,如何采用有效的在线或现场检测手段,发现电缆中缓冲层烧蚀潜在缺陷并定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供配电技术

返回版块

97.9 万条内容 · 21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讲一讲什么是电气抱闸,如何控制?

一、抱闸结构和控制原理 制动的方法一般有两类: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 A、机械制动 利用机械装置使电动机断开电源后迅速停转的方法叫机械制动。 常用的方法:电磁抱闸制动。 1、电磁抱闸的结构: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制动电磁铁和闸瓦制动器。 制动电磁铁由铁心、衔铁和线圈三部分组成。闸瓦制动器包括闸轮、闸瓦和弹簧等,闸轮与电动机装在同一根转轴上。 2、工作原理:电动机接通电源,同时电磁抱闸线圈也得电,衔铁吸合,克服弹簧的拉力使制动器的闸瓦与闸轮分开,电动机正常运转。断开开关或接触器,电动机失电,同时电磁抱闸线圈也失电,衔铁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与铁芯分开,并使制动器的闸瓦紧紧抱住闸轮,电动机被制动而停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