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从央企员工到BIM咨询合伙人,一位BIMer的成长手记

从央企员工到BIM咨询合伙人,一位BIMer的成长手记

发布于:2022-04-19 11:12:19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你好,这里是 BIMBOX。

如果你看一个人,只看几个月内的状态,就像看一只股票的短期波动,很容易对他的选择和境遇有很片面的判断。而我们又很难真的长期去关注一个人,除非他是身边的一位经常来往的朋友。

不过,采访和文章,让我们有这么一个快进的视角,把一个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旅程,浓缩到短短几千个文字、十几分钟的视频里,人的长期变化和走势就能看出来了。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 BOX 的一位朋友 @徐敬宇 的投稿,以及我们的追问和修改。这张图就充分体现了一个长期主义者的变化。

下面,我们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给你讲述他从央企基层员工一路走到咨询公司合伙人的成长手记。

你好,我是徐敬宇,现在我担任 福建汇信格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BIM 总监 ,和 福州左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是 BIM 改变建筑发展的坚实拥趸,也是从央企到 BIM 咨询公司的一个 「异类」

我自己在2020年同时通过一建市政、一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这些证书对于工作繁忙的施工人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算是成长路上的一道道门槛。

所以,自从有了证书以后,有需要沟通的项目时,只要摆出 屌丝三证 和一些 BIM 的荣誉,能让委托方更加信任我们团队有能力从施工的角度进行 BIM 服务。我们的团队中也还有其他成员拥有市政、机电建造师,这在咨询公司中是不多见的,也算是我们的优势。

01

从央企到 BIM 咨询公司 ,一条不被人理解的路

进入 BIM 咨询公司之前,我曾经在两家央企、一家十强建筑民企中从事过 BIM 工作。央企是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毕业三年的我去青年政治学院进修、发布全国一等奖的项目管理成果和 QC 成果、拿到 青年文明号

所以当我决定出来做 BIM 咨询的时候,周围的朋友很不理解我的选择。

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时候总承包单位的 BIM 工作太过安逸了。无论 BIM 能不能做出什么成果,自己的薪资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企业层面也是如此,2015年左右,前东家风风火火试点推广 BIM 应用,投入150万购买平台、部署服务器,但短期内没见到太大成效,就偃旗息鼓了,所谓生的伟大,死得惨淡。

但咨询公司就不一样,BIM 就是立命之本,一旦出现业务荒,或者做不好 BIM,公司就有破产风险,所以需要随时保持战斗状态,一刻不歇。

而且在咨询公司,一年可能接触十几个项目,能充分了解各种项目业态的不同需求, 相对于在施工单位工作,BIM 咨询会成长的更快。 我近些年的咨询公司经历也印证了这点。

02

初入 BIM 咨询的痛

安逸的国企到咨询公 司,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不适应。

刚进公司没多久,就去驻场负责一个将近30万平项目的 BIM 实施。项目受社会关注度高,隔三差五就有各级领导来检查,各方对 BIM 的关注点又不一样。

总包单位要求 BIM 能落地实施,指导施工,代建方要求在此基础上能有示传效果,业主对 BIM 技术有理解差异,又会提出其他要求。

BIM 招标时已经开始基坑施工,因为项目时间很紧迫,能满足一项要求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前期项目人员配备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有万般本事,全都像打在了棉花上,一点正反馈都没有。

那时候每天晚上都不敢闭眼,一闭眼就能听到总包项目经理催进度 「小徐,明天县长要来项目检查,你们的展示视频赶紧做好」、「徐工,你们的预留预埋图还没出,地下室现在合不了模」、「徐工,场布方案堆场调整了,你要修改下」

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尽管已经拿出所有的时间加班加点,但是项目各项工作还是没办法齐头并进,顾此失彼。

总是疲惫得睁不开眼

每周监理例会都会被批评,导致我是茶不思饭不想,最怕听到电话铃响,到项目两个月体重骤降10多斤,还被诊断成轻度抑郁症。

那段时间尝试了很多种自我调剂的方法。看励志电影,觉得索然无味;和朋友打电话倾诉,只能维持2个多小时;最终去读了一些名人事迹,例如稻盛和夫的 《干法》 ,学习他那种 努力到神明都来帮你 的工作精神。

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甚至会去想长征,红军在各方围堵拦截的情况下都能胜利会师,自己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也结合自己以前工作中解决的难题来给自己打气。

03

能当面沟通,就别线上聊

自我调节是情绪管理的一个方面,但不管情绪怎么样,工作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我在工作的磨合中逐渐发现,有效的沟通往往能解决一大半的问题。而且尽量是当面沟通,避免微信沟通。

在微信沟通时是看不到表达语气的,可能你心平气和的一句话,别人解读出来可能是言辞犀利。 我谢谢你 语调变化一下,都能有两种完全对立的意思,尤其是工作内容有矛盾的时候,双方有不同的意见,本来想友好解决的,微信沟通就容易擦枪走火。

哪怕是电话沟通也不如当面沟通来得顺畅,可能电话里分歧很大,但是同一件事当面再聊的时候,就发不起来火了。

在那个项目实施的时候,我曾因为精装房间建模数量不同,和代建单位在电话中争执。

我的意见是标准房间只建模一个就可以了,太多了会导致模型卡顿,而代建方的意见是建完一个房间,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区域,也不会增加工作量。

当时在电话里,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已经晚上十点半了,代建说到 你在哪里?半个小时之内到项目来解决问题」 。我很无奈地打车赶到项目,见我到了,代建的火气也消了一大半。

我说 我知道你们也有压力,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要把这个项目配合好,能做的事情我们肯定不推辞,只是标准间全部精装建模确实没啥必要 。边说边复制出来展示,并达成一致第二天一起向业主汇报。

自此以后,我自己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意见不一致时, 能打电话就不发微信, 能当面沟通就不打电话。

其实大多数项目的实施都是从0到1比较难,后面的路就比较好走些。因为对项目服务尽心尽力,应用点能切实落地,慢慢赢得了各方的认可,事情再沟通起来就顺畅多了。

代建单位集团各项目大检查时,领导听取了我们的 BIM 汇报,觉得做的还不错,后来还让旗下的施工单位 BIM 团队一起来交流。项目也斩获了 「龙图杯」 中建协」 等各个奖项,成为了公司的典型业绩。

俗话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通过企业公众号、官网的宣传,其实好事也可以传千里的。到今天我们公司也在策划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的运营,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第一个成功的项目,对后面的工作影响还是挺大的。后来去洽谈其他项目时,说到我们做过这个项目,对方负责人直接拍板 就定你们了,价格稍微贵点没关系。

那一刻,自己被这种莫名的信任感动的热泪盈眶,回想起自己在项目上的所有磨难都认为值得。雷军的创业七字诀 专注、极致、口碑、快 中包含了 「口碑」 不是没有道理的。

04

痛并快乐着

做 BIM 时间长了,也会发 现有很多的难处。

一方面确实可以接触不同业态的项目,但同时也要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去承接新的项目。

尤其近些年,除了专门的咨询公司之外,还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工作室、转型的造价咨询公司、设计院成立的 BIM 部门,都会到市场里承接一些项目。工作室成本低,造价咨询和设计院财大气粗不怕亏钱,都有各自的办法占领市场。

这种背景下,咨询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公司只能靠着前期 做一个项目,留一个客户」 的积累维持关系。新客户开发很困难,老客户也只是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选你,不能保证一定能拿到项目。再加上疫情影响和房地产的不景气,现在多数 BIM 咨询公司举步维艰。

反过来说,业务开展也能想一些办法。

拿我们公司自己来说,近几年很多总承包项目投标都需要做 BIM 动画视频。这项业务周期短、风险低、回款快。一般市场里的 BIM 咨询公司也较少配备 3D Max人员,工作室就更没有专门人员了,虽然也能做动画视频,但是效果和质量还是差很多的。

通过动画类的项目,我们在行业内也慢慢有了多了些资源。通过投标动画在承接业务的同时,也可以积累客户。

去年春节过完开工,有个项目找到我们时,距离开标只有8天时间了。平时做一版投标动画的周期在12-15天,还需要几天和委托方沟通修改,一般要在18天左右时间会比较充裕,这项目给留的时间直接减半。

项目实施时,委托方也是持续高标准要求,团队连轴转加班依然满足不了进度要求,压力大到崩溃,不止一次想着项目不做了,自己把钱贴进去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提交的成果也是满足了委托方的各项要求,一条修改意见都没有。最终项目中标,初次合作就取得了完美的成绩,也就赢得了甲方的信任,并在一年内和我们签了多个项目,合同额近200万。

投标项目的实施比较简单,已经基本成了流水线的工作,除了个别复杂的工艺表现需要费点力外,其他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但真正的 BIM 咨询,尤其是全过程 BIM 咨询的落地就会带来考验了。

如果做个 「BIM 不能在项目落地」 的排名, 「传统施工员对 BIM 的不认可、不执行」 肯定会排在前几名。

这些项目大多数没有 BIM 专职人员驻场,有的项目管综图已经交到了现场管理人员手里,但是管理人员没有对班组进行发送、交底。管道安装比管综标高低了很多,导致空间压抑,拆了重做。

但是有 BIM 驻场人员的话,情况可能会有所改观。管理人员不会让 BIM 人员闲下来,会给他找点事做,像一些图纸不易表达的复杂节点,通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沟通后,BIM 可以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来二去,管理人员会对 BIM 人员产生依赖——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对 BIM 产生依赖,而是慢慢的接受了 BIM 在项目的实施。 从管综到砌体排布,再到面砖创优策划、精装展示。把每一个点做到让传统岗位的管理者满意,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下面才能是其他 BIM 应用点在项目上一个个落地生根。

各专业分包甚至劳务分包的项目经理,至少都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交流中也非常强势,而除了超大型项目外,BIM 驻场项目经理超过5年经验的就不多,而且多数也不善言谈。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没办法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当承担责任时,很容易就 battle 不过对方,成为背锅侠。

后来这个问题,我是在管综这件小事中想明白的。

大多数 BIMer 调管综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先让业主确定房间净高要求或者提供天花板高度。但是房间净高不能随意确定,精装图纸也是设计师凭规范及经验确定,而且会比较晚才出图。我也曾以这个理由将多个项目的管综推迟开始时间。

但在一个医院 EPC 项目上,总包单位要求 BIM 去排一版管综,并根据净高分析提资设计参考,以最大程度确定天花板高度。刚开始我是不同意的,因为确定天花高度后,还要对部分管综进行优化,这无疑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不过反过来一想,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苦于没法真正实施的 BIM 正向设计的一个应用吗?

或许 BIM 正向设计就像 BIM 施工应用一样,就是将一个个应用点串联起来而成熟的,我们这群自认为能接受新鲜事物的 BIMer,如果连这点工作量都嫌多、连这点责任都不愿意承担的话,又怎么能在项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又和当初不愿意一边看施工蓝图、一边审核 BIM 管综图的传统施工员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我也就将这件事应了下来。同时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做医疗暖通、净化部分的专业分包,会多设计一些设备以增加合同额,比如在走廊放置多个没必要的风机盘管,这样总包施工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咨询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与总包在工程施工上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客观的去评价哪些设备不需要设计,哪些可以去优化设计,减少工程量,进而增加总包的合同利润,也进一步提高了净高。

方案调整过程中,项目经理专门反馈说我们暖通设计师的业务能力很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还要亲自来拜访设计师以示感谢。

我觉得,工作和锻炼身体很像,每次感觉到力不从心,都是一种进步的开始。

BIM 咨询经历一路走过来,我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各种业态项目的各种要求与配合,不仅让自己技术层面快速成长,还锻炼了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干这行也有些遗憾。和央企相比,BIM 咨询公司只有比较少的机会接触到超大型项目,能力提升也容易触及天花板。各大赛事奖项名单公布时,清一色央企获奖单位和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标性项目,而很多咨询公司在里面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可能连一个署名权都没有。

也许没有完美的工作,只有自己选择,然后实现好自己的选择吧。

05

过去与未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我,特别庆幸2013年毕业设计时选择了刘平教授作为导师,并且学习了 Revit,当年整个院系只有我们小组6个人学习;2014年刘润成总工得知测量员的我会 Revit,便在2015年初成立信息化中心,让我专职做 BIM,一路走到今天,特别感谢我的这两位 BIM 引路人。

2015年我在公司内部宣 讲 BIM 时,PPT 里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个位置,别计较坐在哪儿,先上去再说 六年后再回首,BIM 的这趟火箭,我们坐对了。 我们不用再被指责是 「BIM 骗子」 ,不用被说成 「花拳绣腿」 ,不用150万买了 BIM 平台短期看不到收益就解散 BIM 团队。

学无止境是每个立志于在 BIM 行业深耕的的 BIMer 最大的感触。市场越分越细,仅房建这个领域就有机电、装配式、精装、幕墙、钢构等专业,此外还要会影像处理、信息编码、施工技术等专业知识辅助。想要安身立命,至少要把其中的一两点做精,其余的也要尽量都照顾到。

几年的 BIM 走下来,我也能看到一个更好的未来,随着国家政策不断颁布、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BIM 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收费标准,并作为单列费用,单独发包,给予了 BIM 一个正规的名分。

BIMBOX 的 「施工企业 BIM 推广破局群」 在今年2月底讨论了一个问题: 每个产品都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BIM 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每个人所处的经历和立场不同,大家的意见也不一致。有的认为还在导入期甚至导入失败,理由是 产品不稳定、成本高 ,有的认为已经到了衰退期,因为 专家都已经不鼓吹 BIM 了 」。

在我的咨询公司经历来说,BIM 已经处在成长期了。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使用,企业的销售额直线上升,利润增加。2020年7月23日,人社部发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指出 「未来五年,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缺口近130万」 ,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 BIM 课程,甚至开设 「BIM」、「智能建造」 专业,这些似乎佐证着 BIM 的风口还没过去。

也正是出于对 BIM 前景的乐观态度,以及建筑业精细管控的趋势。我现在所在的公司,以造价起家的福建 汇信格和深耕钢构深化十五年的左岸设计 ,在 BIM 和造价咨 询融合的方向上一路披荆斩棘,参与了很多地标性项目,目前已经研发了造价大数据指标库。 造价和 BIM 的融合不是一条很容易走的路,其中的艰辛在 BIMBOX 的文章 这篇 BIM 与造价的万字好文,为什么3年后还强烈推荐? 中也有很深的探讨。

如今,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解决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问题,我们正在筹划将 BIM 部门拆分开来,成立一个独立子公司,自己也将会有幸成为新公司的合伙人。

对自己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需要跳出原来的思维方式,学习从更高的角度考虑公司的发展。我觉得从零学习一个专业领域,最快的方式就是参加考试,通过系统性地学习咨询工程师的考试科目,也了解了很多科学的管理方法、宏观上解决问题的视角。
我已经享受到了建造师和造价师证书给自己带来的外界认可,我们公司暖通工程师的出色表现也为我指明了一个方向,下一步我计划考取注册给排水工程师,以更专业的知识储备,从设计和施工的两个维度,为委托方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准备集齐咨询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一级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掌握复合性的知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都说 劝人学土木,媳妇保不住 ,我却劝工程造价毕业的媳妇一毕业就做 BIM 留在了这个行业。这也许是出于对 BIM 的看好,也是对 土木就是未来 这句话的一种朴素的信任吧。

好了,以上就是徐敬宇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听了他平凡又特殊的故事,我们感觉,时间真的是人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主要看你怎样和它相处。
同时我们也看到,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会随着他境遇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徐敬宇在最困难、最不被人看好的时候,也曾经陷入迷茫,甚至有过轻度抑郁的经历,那个时候他对 BIM 的看法,一定和现在即将成为公司合伙人是不一样的。
我们也经常和圈子里的朋友交流,他们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一般会觉得行业没未来,等事情捋顺了、问题解决了,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希望通过讲述今天的故事,给那些还在迷茫中的小伙伴打打气,也想说有困难的时候,在群里互相吐吐槽、纾解一下情绪,这没毛病。 但这个世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看个完整,每个人只能看到它投射到自己内心的影子 最终我们要追寻的,不是他人口中的世界,而是自己内心的那个世界。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欢迎你联系我们,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希望你的故事会出现在我们的下一本书里。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来源:BIM清流BIMBOX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37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碳排放管理师靠谱吗?

一、什么是碳排放管理师? 碳排放管理师是指从事企业、事业单位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碳排放管理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监测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碳排放的现状情况,统计核算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碳排放的数据,核查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碳排放情况,购买、出售或者抵押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碳排放权,为企业或事业单位提供碳排放的咨询服务等工作。由此可见,碳排放管理师工作的专业性非常强,不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很难从事相关工作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