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景观设计讲义2

景观设计讲义2

发布于:2008-03-22 17:50:22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第二节 景观设计基础

对于环境的认知和“视觉分析”,人的视觉范围,空间感受。人类的感受与情感通过五大器官激发而产生。因此,以三维空间为主的景观视觉是设计的核心基础。基于这种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派生出许多应用性研究。

一、景观生态学
1、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
生态学ecology一词原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同时也影响到我们的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是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地形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简称生境,在不破坏全球生态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我们的聚居环境。
2、 景观生态要素
①水景观
②植被景观

二、环境,行为和心理基础知识
如果说,我们前面说的景观生态要素研究,是关于各种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生理上的影响的话,我们下面所要谈的是关于景观设计要素对于人心理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系统分析研究阶段。比如:密切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0米,社交距离1,20-3,60米,公共距离7-8米。
60年代以来,这种作为心理学前沿的学科开始直接对设计学起到指导作用。挪威建筑学家舒尔茨Christain Norberg Schuiz写出了《存在、建筑、空间》一书,对空间的理解和分析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
下面介绍对于景观设计比较常用的概念。
1、 空间与环境
①气泡
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个人空间。
②领域
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人类的领域行为大概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公共领域

交往空间
个人身体
2、人的行为
上面谈到了几种尺度的空间单位,下面我们简单地用几个概念分析以下人的行为。将人的行为简单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强目的性行为
②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
③伴随强目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
例如人的左转习惯,如果防火楼梯和通道设计成右转弯,疏散行动速度会减慢。
3、行为集合
为了达到一个主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称做行为集合。例如在设计步行街时,隔一定距离要设置休息空间,设计流线时要考虑无目的性穿越街道,以及通过空间的变化来消除长时间购物带来的疲劳等等。
4、行为控制
我们设计了空间,同时也设计了一种相应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在日复一日的强化下,很可能演化成一种习惯,这就是环境对行为的控制作用。例如在花坛设计时,为了避免人在花坛上躺卧,可以将尺度设计的窄一些。
5、 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求
希腊学者多西亚的斯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做过扼要概括如下:
①安全
②选择与多样性
③需要满足的因素

三、环境空间设计基础
我们对环境空间的训练过程加以分析,可以简单地分为认知和操作两个环节。
形态分为两大类:积极形态与消极形态。积极形态,即指人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形态,又称为实体形态。消极形态,指由实体限定出来的形态,又称为虚体形态。例如身处广场之中,周围的建筑就是实体形态,而广场,这个有建筑围合而暗示出来的空间就是虚体形态。
1、造型基础
①点
②线
③面
④体
⑤空间
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空间构成等。
2、空间形式认知与分析的能力和基础
对于形式的认知是任何设计学科,所共同的基础。形式要素的分类主要有视觉要素,关系要素和概念要素。
视觉要素主要指形态,大小,色彩,质感,这些和具体的视觉特征有关系的要素。
关系要素是指那些与视觉要素的编排,位置有关的要素,如方向,位置,视觉惯性等等。
概念要素是不可见的只存在于我们的意念当中的,点,线,面,体等。在认知过程中,这三个层次的要素是相互穿插联系的。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操作的具体事物主要是物质材料,结构等等,但是我们设计的主要对象却是空间,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去认知呢?
①图与底的关系
丹麦建筑家利用杯图来说明实体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图与底关系的分析,就更容易明确地掌握空间的形态和秩序。
②空间的抽象
③实体,空间的限定和操作
④实体,空间的加法和减法
⑤空间的限定
围合,覆盖,设置,隆起和下沉,材质的变化。
⑦空间的尺度与界面
对空间限定的手法有所了解之后,抽象的空间如何为人所用,必须以人的尺度单位, 考虑人身处其中的感受。尺度是空间具体化的第一步。


第三节 景观的计划方法

一、 景观的类型
物的环境和人们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包括人们的心理的现象。从设计的立场出发,分为四个类型:
1、现场景观
不同与看照片,现场眺望观察,包括一系列过程。如视点的移动,透视关系的变化等。
2、连续的景观
景观连续的体验。
 3、场的景观
现场景观,连续景观的场合,视点的位置和移动的路线,重要意味的把握,景观的连续的体验,一定范围的景观特征。如京都的城市景观等。
一定范围中的景观,称为场的景观
4、变迁的景观
二、 景观的雏形,样式的把握,视点和视点场
从景观的雏形把握,景观现象的分析、计划、设计的立场进行研究的日本学者有:筱原修,上原敬二,塩田敏志,屋代雅充等人。
这里就筱原修的以现场景观为中心,景观雏形及样式的把握进行解说。筱原修把现场景观分为:视点,视点场,主对象与副对象,对象场四个构成要素,要素间通过十个空间关系来把握。这个连续的景观,对现场景观的把握提出了自己的提案。
1、视点
视点即站点。
2、视点场
视点场为视点近旁的空间。
3、主对象与副对象
确定景观的性格,起支配作用的景观主题。在一个景区、景点或场景中安排一个或一组引人注目的景物,与其他一般景物形成对比。主体景物可以是植物、雕塑、峰峦、水体、园林建筑或其它有较高审美价值且形态比较明显突出的景物。
4、对象场
对象场即对象群。 不仅以土地设施为视对象,还有新视点的创造,视点场的形式,对象和视点的关系,基本观察的决定,视点近旁的空间(视点场)的状态,眺望观察的质量和人的心理状态,来进行对象场的考虑.
关于视点和视点场的论述:
① 视点和视点场
② 对象的捕捉:地形和美的远景.比如纪念碑等人工要素为主对象,其他的要素的配置,特定纪念风景品质的形成。
③ 能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对象,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视点和视点场
视点可视领域
作为好的风景能看到的方法,什么范围能够看见。构造物可视与不可视的方法,成了对设计对象的制约条件。
视点
1、以对象群的特征设立视点①得到好的构图的视点。有名的观景地都设有著名的眺望观察点; ②得到好看形的视点 ; ③ 依据视点特性意义的附加 。
2、视点场
 ①眺望质量的限定 ;②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
三 、景观的变化
随时间,季节,气象变化的景观。
① 根据变动要素,景观的变化。时间:朝昼夕夜,春夏秋冬的季节,雨雪雾等的气象的变化。
有动感的景观。雁和舟,动物及人,舟、车辆等的添景等。
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4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景观设计讲义1

第一部分 景观设计概论第一章 景观的概念的把握第一节 景观的概念一 、景观景观是对被围绕人的环境的观察。或者是景观是围绕人间的环境。—中村良夫眺望观察的成立:①外环境;②从外环境对人的视网膜的刺激;③对刺激群的理解。三个关系的相互联系。1、主观性(人自身)的超越景观的眺望与观察,是主观性较强的活动。同样的景观,由于人的经历不同,对于景观的意味,景观的价值观,均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摄影家和植物学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