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筑龙论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防和杜绝质量通病,提高工艺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施工作业中要贯穿“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有保证。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都要在施工中了解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自觉地避免易造成质量通病的操作方法,同时坚持施工作业标准化,制定正确的工序作业工法。那么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分别有哪些呢?技术帖,必须收藏!
质量通病 |
控制和预防措施 |
钢筋锈蚀 |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进场后加强保管,堆放处要下垫上盖。
|
钢筋弯曲不直 |
1、采用调直机调直,禁用“死弯”。 2、对严重曲折的钢筋,调直后检查有无裂缝。
|
钢筋裂缝脆断 |
1、钢筋冷加工工艺参数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2、运输装卸时防止钢筋剧烈碰撞和摔打。 3、钢筋用电弧点焊时,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
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
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
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
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
钢筋绑扎时缺扣、松扣,钢筋骨架变形 |
1、缺扣、松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20%,且不集中。 2、钢筋骨架堆放平整合理,运输安装方法正确。 3、认真按要求施工,加强检验。 4、控制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
|
接头尺寸偏差过大 |
1、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偏位不大于0.5d;钢筋轴线偏位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2、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
钢筋数量不足 |
1、加强配料工作,按图纸对配料单和料牌。 2、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绑扎顺序。
|
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垫块设置及固定方法不当,钢筋严重错位 |
1、认真按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控制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大变形和错位。 |
箍筋端头弯钩形式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
1、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严格执行设计文件施工规范的规定。 2、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搭接于一跟或两根纵筋上。
|
钢筋代换不当,造成结构构件的性能下降 |
1、钢筋代件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裂、抗震、刚度及要求。 2、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
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
1、焊接材料、方法与工艺参数,须符合设计要求。 2、焊工须有上岗证,只准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操作。 3、焊接前必须试焊,合格后方可试焊。
|
焊缝尺寸不足 |
1、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 2、 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3、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接尺寸,焊缝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接不得小于5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
电弧烧伤钢筋表面 |
1、焊工持证上岗。 2、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3、不准在非焊区引弧。 4、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
|
焊缝中有气孔 |
1、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2、焊接区应洁净。 3、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 4、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
质量通病 |
控制和预防措施 |
混凝土表面裂纹 |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作业队安排专人负责混凝土顶面的二次收抹和养护,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喷雾器喷水养护,初凝后及时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方式。塔柱顶面要求必须采用蓄水养护方式(蓄水养护不少于3天),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
2、箱梁顶面采用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箱梁内箱采用不间断喷淋系统进行养护(塑料钢管或不锈钢管)、外露内箱底板采用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并在接缝处挂设保湿篷布(可用加厚塑料薄膜或大块土工布),拆除内模期间不得中断养护,内箱养护不少于7天。现场技术员负责监督实施,质检员抽查。
3、箱梁拆模时间不少于3天,拆模完毕后必须采用包裹塑料薄膜、同时包裹土工布的双重养护方式保湿养护。
|
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 |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混凝土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人员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
混凝土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混凝土和易性。 2、混凝土拌合时间满足其拌合时间的最小规定。 3、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人员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搅拌、下料高度不宜超过2m,避免混凝土离析。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
混凝土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 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 3、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 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
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或混凝土强度达不的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
1、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及图纸; 2、执行规范及施工工艺操作流程; 3、选择试混凝土配合比反复试件试验; 4、混凝土制备中,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 5、不得随意掺加外加剂,设计要求的外加剂经配合比设计选配与试验; 6、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制作混凝土试件,并按规范要求养生; 7、雨天施工时,可根据所测定的砂石料含水率适当减少用水量。
|
1.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坡度不够。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粘聚力降低,在土层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车辆等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预防措施
(1)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密度、休止角等)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0~1∶1.5之间。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的最陡坡度,应按规定采用,且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但挖方深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此时砌筑基础或施工其他地下结构设施,应在管沟挖好后立即进行。施工期较长,挖方深度大于规定数值时,应做成直立壁加设支撑。
(3)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当基坑(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离基底0.5m以下方可开挖,并持续到回填完毕。
(4)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基础或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
4.治理方法
(1)对沟坑(槽)塌方,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编织袋或草袋、设支撑、砌砖石护坡墙等)措施。
(2)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清除,用块石填砌或回填2∶8或3∶7灰土嵌补,与土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
1.现象
回填土、灰土回填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室内地面空鼓、开裂及下沉。
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粒径过大且含有杂质;未分层摊铺或分层厚度过大;没有达到最优含水率。
(2)灰土体积控制不严,灰土拌合不均匀。
(3)夯实机械选择不当。
3.防治措施
(1)回填土料不得含有草皮、垃圾、有机杂质及粒径大于50mm块料,回填前应过筛;
(2) 回填必须分层进行,分层摊铺厚度为200~250mm,其中人工夯填层厚不得超过200mm,机械夯填不得超过250mm;
(3)摊铺之前,应由试验员对回填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达到最优含水率时方可夯实;在含水率较低情况下,应根据气候条件预先均匀洒水湿闷原土,严禁边洒水边施工;
(4)通常大面积夯实采用打夯机,小部位采用振冲夯实机,夯实遍数不少于3遍,夯填方式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交叉进行;
(5)每层密实度应由试验员现场环刀取样,通过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摊铺;
(6)回填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对湿陷性等级较高的黄土,应采取块填方式;
(7)灰土拌合之前,应复核配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体积比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减少石灰在土中的掺量;
(8)灰土拌合尽可能采用机械拌合,若人工拌合时翻拌次数不得少于3遍,要求均匀一致;
(9)拌合用石灰采用生石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料。
1.现象
桩倾斜错位,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施打被迫停止。
2.原因分析
(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
(2)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到拉、压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缝,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混凝土发生破碎,桩即断裂。
(3)制作桩的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施工时在该处断裂。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也能产生裂纹或断裂。
(4)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运输与施打。
(5)在桩沉入过程中,某部位桩尖土软硬不均匀,造成突然倾斜。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条石、大块混凝土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身质量要进行检查,发生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
(2)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障碍物并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要求执行。
(3)采用“植桩法”施工时,钻孔的垂直偏差要严格控制在1%以内。植桩时,桩应顺孔植入,出现偏斜也不宜用移动桩架来校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4)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规定时,不得使用。普通预制桩经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施打前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指多为穿过硬夹层的端承桩)的老桩方可施打。而对纯摩擦桩,强度达到70%便可施打。
(5)遇有地质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有老的洞穴、古河道等),应适当加密地质探孔,详细描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办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条基补1根桩时,可在轴线内、外补[下图(a)、(b)];补2根桩时,可在断桩的两侧补[下图(c)]。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下图(d)]或承台内补桩[下图(e)]。
四、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一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二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三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四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五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六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七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八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九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十
工程防水质量通病十一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施工BIM应用
返回版块4914 条内容 · 28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很不错的资料,学习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