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是一所容纳了42个班共2100名学生的单一型初级中学校区,校园占地23000㎡,总建筑面积58124㎡。校园周边城市环境以密集的城中村和工业区为主,南侧有优质的私人高尔夫球场景观。周边社区公共空间极度匮乏,社区文化设施也严重不足。
设计采用减法方式,在密集的教室阵列中“掏洞”并增加公共联桥,创造出一个空间立体循环的“∞”型非正式交往公共空间体系。在这些尺度宜人的“空洞”里,又通过色彩活泼的楼梯、平台和小建筑营造出多变的个性空间体验,将校园创造成能不断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奇妙场所。
为了避免课后集中活动时间的空间拥挤和人群密度的不均衡现象,设计团队首创双运动区的“哑铃形主公共空间模型”,在长条形校园的东西两端分散立体布置运动场馆和游泳馆等体育设施,中间用25M宽复杂立体的公共阶梯广场作为交通联系,成为学校的街区型核心公共空间系统。
架空层的设计是这个“哑铃形公共空间模型”的延续,操场的跑道被延伸至架空层,各种类型的户外活动也自然被带进架空层。巨大而空旷的架空层空间被设计植入的合班教室,微格教室,社团活动室等功能分隔成连续的多个大小不一的多功能空间场域,相互渗透,趣味开放,既是全天候条件的运动空间,又是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学习探索认知体验的第二课堂空间。
在主楼的静态教学区,通过置入一个“∞”型的公共交流环立体链接教学区各层的休闲退台,空中平台,半室外阶梯课堂等各类非正式交往空间,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交往机会,同时串联起主要的辅助功能教学空间形成全方位泛教育体系。
设计通过植入垂直的采光井形成宽敞明亮的水平交通,突破了传统交通走廊的单一功能框架。同时结合在这里,可以开展适应青年学生的小范围交流,泛教学,课间互动,科学展廊或者艺术展览等各类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活力的活动, 成功打造了自然采光,通风为一体的教育综合体空间模型。
周边社区公共空间的极度匮乏,设计将校园的不同开放性教学功能空间按其特点分时段(每天放学后,周末和寒暑假)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减少此类共享功能的闲置,最大化高效利用复合空间服务于整个社区,改善周边社区的公共配套功能,使得校园成为一个时刻都充满活力的场所。
利用基地南北10米高差,进行全地形开挖,设置半地下的大体量共享功能底盘,校园主入口从临街的负二层标高进入。临街出挑的半地下室顶面有效隔绝道路噪音对上部教学楼的直接干扰,校园临街界面开放,视觉空间层次丰富,具有舒适的全天候家长等候缓冲区。
项目结构:1、2栋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宿舍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教学楼中部连廊为避免落柱影响下部空间采用27米大跨钢结构连廊。项目共设立两层半地下室,设置篮球场、报告厅等大功能空间,采用大跨度混凝土单向次梁的结构形式保证无柱大空间效果。报告厅上部台阶位置为满足后部台阶吊顶下净高结构采用斜板形式满足室内净高。
end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10 Design 揭晓龙岗国际艺术中心投标方案龙岗国际艺术中心投标方案为深圳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和表演场所,融入城市中心的公共文化区域。项目旨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并把深圳定位为全球艺术和文化圣地。 项目总面积达120,000 平方米,提供多个大型活动空间,包括1,600 座的剧场﹑600座的礼堂及300 座的小型剧场,让观众欣赏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此外,项目还设有展览区以及用于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多功能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设计采用减法方式,在密集的教室阵列中“掏洞”并增加公共联桥,创造出一个空间立体循环的“∞”型非正式交往公共空间体系。在这些尺度宜人的“空洞”里,又通过色彩活泼的楼梯、平台和小建筑营造出多变的个性空间体验,将校园创造成能不断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奇妙场所。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