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城市地标是将当地人文精神直观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而
武汉长江中心
构筑的这种公共空间,极力呈现的便是对长江流域文明的体现。项目通过娱乐、文化、居住等人文生活的融合,将“礼乐相承”的人文底蕴赋予其中,以此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在地文化性的武昌滨江核心商务区。
▲项目概览
武汉长江中心项目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地处武汉内环,是武汉市政府规划打造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和具有滨江特色的、标志性的多元功能区,也是长江主轴核心发展板块。 全新的滨水商务区为板块带来生活、工作、娱乐的崭新机遇,实现社区融合,促进社区发展及转型。
项目紧邻大型购物中心,满足日常娱乐、休闲、社交等生活需求;同时地处滨江商业圈,高楼林立,具有浓厚的商业、办公氛围。项目集 400米的超高层总部办公、 300 米国际办公塔楼、200米轻奢办公塔楼、
滨江办公群落、
高端住宅、公园绿地以及大型集中商业
于一体,高强度开发、多业态聚集,各功能相互协同。本项目致力打造坐拥一线城市资源,集文化,娱乐,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作为未来全新的城市界面,为武昌滨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能够鲜明得展现出商务区核心区域地标建筑特有的地方文化精神,设计团队深度挖掘与考量了武汉当地的地域及文化特色,认为设计的关键在于寻求城市与长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多重城市性格中找到平衡并在此基础上营造项目的独特气质。最终设计团队将目光放在了 延续千年中华民族精神的长江文脉——“礼乐相承” 。这种文化性的捕捉,将直接反映到建筑外立面的处理上。
▲区位图 | 项目北向紧邻长江沿岸,打造长江主轴核心发展板块
长江经济带亦是一条文化带,本项目以长江文化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取意于中国古代之儒家思想——“礼乐相承”。中国建筑自古就融入着“礼乐合一、情理并重”的传统文化哲学基因,这种传统的礼乐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建筑的表现形式,亦在建筑审美的精神层面有着深远影响。长江文明伴随着中国文化渊源共生,人文思想与长江文化悠然融为一体。
整个地块的建筑设计紧密围绕着“礼乐相承”这一设计理念。 其中B1塔楼的立面多以直插云霄的竖向线条用来比拟琴瑟之弦,以此体现“乐”的理念;而靠东侧300米高的B2塔楼则以强烈延伸感的横向线条用来比拟古代礼器——玉琮,以此体现“礼”的理念。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优美的荆楚长江新天际线,轻奏“礼乐相承”的人文意蕴。
▲设计理念 | 两栋塔楼理念分别呼应礼器玉琮与乐器古琴
▲ 天际线塑造 | 重新塑造优美的荆楚长江新天际线
塔身部分以简洁的玻璃面分隔以呼应长江文化,而底部基座部分,出于对近人尺度感官体验的考虑,设计团队在延续塔身主体分隔的基础上 对基座进行更细密的划分 。此外,在底部继续保留了塔身铝板造型,将两侧飞翼的材质替换为更为温润亲人的大理石,而基座部分的玻璃选用了超白高透玻璃。 月落星沉,大堂内部的灯光悉数透过玻璃洒在了外表的大理石与银色的铝板上,此时不同的材质与光影发生交汇,形成了极具美学的雕塑感。
项目通过纵横的线条感以拟态玉琮的脉络,进而强调“礼乐相承”的设计理念。通过避难层的横向划分以呼应玉琮之间的玉缝,整体的立面线条不仅展示了规整的秩序感,又与内部的功能相适应,相辅相成。此外,设计团队对于立面杆件、分隔及百叶等细节均进行了严谨的推敲处理,以求更加精致的整体立面效果。 内部的功能空间与外部的纵横线条共同轻奏出长江文化的人文意蕴与力量 ,令生活在新时代快节奏的人们,有一方可调和情绪、憩养身心、体验人文温度的理想生活境域。
通过对B4塔楼的塔冠部分进行斜切处理,塑造了优美的临江天际线。面对长江的屋顶花园,为住户提供了登临远望的开放空间。兼具提升场所感与遮阳功能的顶部构架落在结构梁的下方,收拢人视,减少结构柱及结构梁的包边美化成本。从而使得该处的设计既表达了对人文的关注,又有效地控制了项目造价成本。
▲塔楼鸟瞰图
▲ 塔楼效果图
城市地标,不只是城市历史的代言,也传播着现代城市的魅力,推动着城市的未来发展。武汉长江中心凭借其精致立面效果以及内部的功能空间共同谱写了独特的长江文化,打造出一方供归家者体验人文温度、感受城市地域文化的理想生活空间。
业主团队丨胡齐、黄琼、程舒、陈晓红、郭虎、何安敏、汪磊、张锐
建筑团队丨吴欣、吕淼、葛斌、冯菀垚、邱磊、严千全、花扬、杨辛、郭新、赵键、刘思超、陈芳、孙全喜、张祎、陈黎明、刘英杰、孙世山、 贾阅
获奖情况:
REARD全球地产设计大奖居住类建筑最高奖项——铂金奖
*本文呈现内容旨在分享项目相关信息,不作为要约或承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