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教学区方案公布,多维流动空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教学区方案公布,多维流动空间

发布于:2022-03-29 10:48:29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总鸟瞰图

法国 IFAD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法国Atelier 2/3/4/,主导设计完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教学区项目。 国际设计学院是深圳市政府与苏黎世艺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研究研究三校正式签署四方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建设的引领设计学新发展的国际一流设计学院。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城西校区西南部,南侧紧邻留仙大道,北侧为哈工大(深圳)本科生校区(如下图,其中1为教学区,2为宿舍区,3为食堂, 目前本项目在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竣工。 )

 
 

校区位置

国际设计学院教学区的选址位于哈工大深圳校区和城市的过渡区域,因此从学校文脉的角度而言,国际设计学院教学区首先应该顺延校园内部发展的空间轴线,并可以在城市空间的角度,联系外部的大城市环境。建筑整体的设计思路,是表现建筑空间从内在维度到外在自然的空间转化过程。从柱网结构的角度,创造了一个内外通透的开放空间; 从呼应地形的角度,设定了一个尺度适宜的体量规模;从空间集聚的角度,创造了一个内外融合的教学环境。为了实现建筑的内在小世界和外在大环境的空间流动,立面设计成为了空间设计的整体化表现,最终实现多维度的流动空间。  

总平图

空间结构 

基地北侧的本科生校区主楼,作为哈工大的城市标志,承载着哈工大历届毕业生的校园记忆,因此位了保留并突出主楼的空间标志性,利用中轴广场延续原有的校园广场,而且保留了在城市道路中可以观察到校园主楼的可能性。此外中轴广场在临近城市道路的区域,向东侧转折,朝向市中心方向,体现出对于城市肌理的空间承接。 从国际设计学院的整体空间形象上,利用校园中轴,打造基于“两岸”的空间组团。 在校园内,空间的分部被抽象理解成“水域”,同时西侧的高层住宅塔楼和东侧的葱茏山体被理解成空间流域的河岸。 而设计学院围绕着中轴的对称布局,形成了空间意义上的校园城市。  


内在维度

建筑群体量根源于两种路径:1. 贯穿建筑的南北空间,在未来,可以将建筑的场地中心,从原本很内在的区域,顺延扩展到城市;2. 实现内在维度。 主创团队的设计理念——“Vertical Campus”在本项目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实现建筑的内在小世界和外在大环境的空间流动,立面设计是空间设计的整体化表现,最终实现多维度的流动空间。 通过模糊的界面来表现建筑空间的形式,水平/垂直/内外的空间流动,同样通过立面的模糊界面来反应空间的流动。 整个教学区的功能布局,围绕开敞的庭院,以及逐步抬升的中庭来组织。    

内在维度

功能分析   
 
教学区的功能主要由4大部分组成:在南侧,沿着留仙大道的大楼连接了学校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展示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抬高建筑整体,从而在底层形成通透空间,在其周边布置设计学院,具体而言,每栋楼的地下1 层和1 层布置实验室,2、3 层为教室,4、5 和6 层是科研创新中心。图书馆则位于中轴线,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两个区域。  
 
 

功能分析

立面设计  
立面是建筑体量、内部功能和材料特性的反映,并呼应外部的物理环境。对于深圳而言,有着典型的热带气候,因此作为一栋位于深圳,功能是教育类学术建筑,其所在物理环境的气候性应该成为该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具体而言,立面语言着力于体现其内部功能和物理环境,从而创造标志性。立面设计原则主要包含了以下三点:  
灵活性    

这是本项目的贯穿始终的空间理念特色。这种灵活性是由柱网的整体系统来实现的,简单而又直观。因此其内在的特征,应该作为建筑物的标识元素来显示。它的外观元素是内部元素体现。

立面灵活性1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基于将地面强化的手法,以便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内在维度。这个手法促进了内部和外部路径的多样性,同时,建筑的形态在立面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立面设计的思路,是不能将空间的界面视为空间的屏障,而应该利用立面,创造景观形成的空间深度。为了呼应这种空间效果,在立面上选用彩色陶管。所选的颜色范围与花园中植物世界的颜色相呼应,以深绿色为主,但也以较柔和的绿色、蓝色调为基调,将天空的片段引入景物中。  

立面空中花园

热带环境

考虑到深圳的特殊气候,建筑师认为表皮构架和墙体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形成建筑的识别性。因此,外部立面构架与结构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构造形式,不仅允许空气自由流通,而且当人在运动时候可以形成立面消逝的错觉。这种构造形式的规则性和建筑体量形成了对比,在建筑上创造了轻盈的浮空感。  

立面热带环境3

墙体不应该被视为空间的隔断,而应该在中轴空间和建筑的内外沟通上,创造更多的景观带来的深度。  

立面设计原则

中轴空间主楼视角

色彩演进
建筑的整体色彩基调,源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其立面设计采用了两种形式:1. 色调混搭:相关元素色彩通过构成方式,在立面上形成混合构成;2. 色调顺延:依据环境的空间层次,依次顺延各个层次的颜色到立面上。

色彩推演

立面效果

立面效果

立面效果

立面效果

立面效果

节点展示  
高平台位于地面,形成一个线性转折延伸的广场。中轴广场顺延校园的文脉轴线,并沿着中轴广场两侧布置错落的下沉庭院。  

轴线北入口效果图

入口广场部分转折向东,正对夏青路,形成国际设计学院的校区大门入口。同时南侧的下沉庭院和水池隔绝留仙大道一侧的人流。在人眼观察范围内中,其外挂构件的横向排列建筑语言,使得外立面在人眼中产生立面消逝的视觉错觉,引发路人对建筑群体的好奇,这赋予建筑群体标志性,同时也消解了巨大的建筑体量,使得建筑更加亲切宜人。  

轴线南入口效果图

首层入口效果图

位于用地南侧的展览中心顺延留仙大道,东侧朝向校园入口,正对着由棕榈树阵列而成的景观化入口,形成校园入口的标志。  

入口广场效果图

入口广场效果图

教学区广场分为高低两个平台。其中位于地下的低平台设计位一个围绕着水池的大广场。该空间汇集了地下展览中心的开敞空间,包含演播厅及其配套功能。  

南广场下沉景观效果图

图书馆是整个设计学院的中心,因此位于教学区的中心,在教学区的三楼连接东西两侧的教学楼,并联系教学楼内部的中庭。  

图书馆效果图

中轴广场两侧的教学楼建筑形式相似,都是由两个平行的线性体量组成,两个体量之间通过一个露天的中庭和一个有盖的中庭相连接。中庭间隔的大空间用作教室和实验室。在一楼,东西两区都有独立的入口。图书馆的下方荫蔽着东区的主入口,而3 层连桥的下方是西区的主入口。每个区的主入口都直接通往露天的中庭,并设有花园。两个垂直交通节点中的一个紧邻主入口,便于访客去往上部楼层。  

中庭效果图2

中庭效果图1

建筑底部楼层(1层 和地下一层)设计为实验室和模型室等功能,同时在地下1 层,东区和西区连通,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后勤核心。2层和3层布置了教室、画室、工作室等主要的教学功能,并作为底部实验室区域和顶部科研创新功能的中间过渡楼层。在3 层,东西两部分由图书馆和交通连桥相互连接。4、5 和6 层部分用于科研创新,部分用于教师办公室(西区南部的延伸段)。  

连廊效果图

连廊效果图

从地下1层至首层,再至教学楼的顶部楼层,空间流线被引导,形成了一个多维的内部流动空间。各个楼层中,也设计了大量的共享空间,比如平台、中庭、台阶等空间元素,作为空间流线的节点。  

公共活动区效果图

公共活动区效果图

展览中心从地面进入,并通过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进入地下,与南侧的下沉庭院,北侧的下侧水池形成呼应。  

展示中心效果图

评图空间效果图

在教学区的屋顶,布置了大量的屋顶绿化和休息平台。同时屋顶处立面的透明性,使得内部的建筑空间、屋顶的绿化休闲空间和外部的自然山体形成了联动的空间氛围。建筑内在的小世界,通过贯穿建筑的庭院,在屋顶的绿化休闲空间,与外在的大自然相互联系,共同呼吸。从而使得建筑体量消解、并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屋顶花园效果图

屋顶花园效果图

屋顶花园效果图

屋顶花园效果图

屋顶花园效果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法国IFAD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类型:教育文化类            
业主:深圳工务署、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用地面积:28088.2平方米            
建筑面积:59314.86平方米。            
项目团队成员:李李国、Simon Rodriguez-Pagès 、Louis Gilbert、袁骝、Diego Rodriguez-Pagès、高睿敏、吴瑜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超高层结构施工期健康监测问题分析

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由于地球运动的作用,我们不能再视建筑物是静止的;同时加上外力的作用,超高层建筑一定是动态的。对于超高层建筑,当水平变形超过电梯的容差,可能导致电梯无法安装或无法正常运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长,现场情况复杂,结构健康监测容易受到施工机械、塔吊、施工电梯等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精密的变形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塔楼在施工条件下的变形情况,监测的数据提供施工单位参考是否需要调整,怎么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