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世界水日:用设计保护生命之源

世界水日:用设计保护生命之源

发布于:2022-03-24 14:14:24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已经成为一个聚焦水资源重要性的联合国纪念日。世界水日所倡导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是:人们不只需要安全和卫生的水环境,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恰好体现了“世界水日”所倡导的“可持续管理”的理念。早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全国多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试点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不少海绵城市项目科技元素突出,景观效果显著,为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下选择最近几年较成功的一些海绵城市具体应用案例与大家分享。



海绵城市在科技园区的实践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微观尺度营造细节美
项目地点:深圳
景观设计:GVL怡境国际集团( 获得第十二届园冶杯城市设计金奖


项目团队提出了“海绵艺术园”的设计理念,提取了光明区的“海绵技术”、“文化艺术”和“田园景观”三个设计要素进行融合性设计。以抽象田园景观为基底,将文化艺术元素、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有机的贯穿在其中,像编织的经纬线,相互融汇贯通,实现工程技术、人文科学与景观艺术之间跨学科融合,打造别具一格的生态艺术景观综合体。


通过特色海绵艺术园的营造,项目团队尝试通过艺术、文化、可持续的生态意识与景观的结合,从而影响及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城市活力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同时,通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生态设计与景观相融合,实现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城市碳排放的愿景,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新的范例。

 


项目团队以研究为设计导向,对场地进行了海绵城市评估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在场地中融入了展示型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下凹绿地、绿色屋顶、植被缓冲带、生态碎石渠等海绵设施,并将其串联成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海绵系统,地下750m3的蓄水箱集蓄来自海绵设施收集的雨水,最终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4.3%,面源污染控制率56%,透水铺装率50%的指标,满足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精细化的海绵景观,即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艺术的高度融合,打造符合公建项目气质的高品质海绵景观,打破大众对传统海绵城市的刻板印象。为此,项目团队做了许多创新与突破:定制仿石材透水铺装与石材混铺,同时满足雨水下渗和石材质感的景观效果;摒弃传统粗糙的雨水溢流井,设计隐藏式的侧壁雨水溢流口;设计展示型雨水花园,向公众生动的展示海绵设施结构及雨水管理过程等。



另外,在铺装设计上,为了满足海绵城市透水铺装率50%的需要,采用了石材与透水铺装混拼的创新工法,既满足海绵的需要,同时也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海绵城市与地形结合


屋顶花园


中庭雨水花园


海绵设施艺术化处理


具有层次感的科普展示



海绵城市在社区的实践


苏州旭辉公元·萃庭:生态宜居的社区景观

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


项目作为江苏旭辉海绵系统落地的大区项目,为了营造更具有氛围感和品质感的植物景观,在自然有趣有人情味的愿景下将植物空间结构分为三个层级的雨水花园,将植物以更巧妙、更生态的方式融入社区景观之中,充分利用居住区内各宅间绿地形成生态空间。



一级雨水花园——阳光草坪


阳光草坪东西长40米、南北宽15米。为了降低大面积的纯草坪的养护成本,采用常规的草坪与下凹式绿地的有机结合方式,既满足了海绵系统的指标要求,又丰富了草坪上植物组团的景观效果。


中庭雨水花园设计分析


同时,在绿地最低处设置多个溢水口,在雨天可以快速收集周围道路上的积水,有效节省道路排水系统费用。


溢水口设计



二级雨水花园——宅间绿地


为了保证室内良好采光以及南阳台的视线的观感,建筑南侧采用自然式下凹处理手法,利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多年生花境植物进行植物组团搭配,结合砾石带形成雨水花园空间,既增强了宅间花园的景观效果,又便于建筑的排水及周边绿地的雨水收集。


宅间雨水花园设计分析

 


三级雨水花园——雨水收集


在道路两侧的大片绿地空间,设置了多处低于道路的斑块状雨水花园。



硬质铺装与绿地衔接的平道牙设置也经过精心地推敲与设计。雨天,道路上的积水顺着高差自然的排向雨水花园内,节省掉为道路设计排水系统的费用。同时,大面积绿地的积水也会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统,有效防止内涝。



深圳蛇口时光草坪公园:可呼吸可渗透的绿地公园

项目地点:广东深圳

景观设计:SED新西林景观国际


以海绵为特色的公园,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塑造生态台地、旱溪、下凹花园等自然游憩空间,为城市及社区提供更具综合效益的公园绿地。种植床采用喷灌系统进行灌溉,方便控制地表径流对地面的荷载。公园内草坪、植被和广场不透水铺装比,增加了50%以上的渗透率。另外,植草沟吸纳雨水、蓄渗雨水,有效控制场地内的雨水径流,蓄水系统可以从公园的路基和其它透水区收集净化回用水高达4500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发展方式。建构自然生态系统,为场地生物提供生长环境,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海绵城市在公园的实践


池州护城河遗址公园

设计机构:阿普贝思

项目地点:安徽省池州市( 获得第十届园冶杯市政园林金奖


在项目更新改造中,综合运用海绵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方法,将一个“城市飞地”改造为日常自然的人工湿地公园,将原本的黑臭水体,改造成为水质常年稳定在IV类水的亲水开放空间。


本项目西临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旁,南临秋浦西路,东临部队大院,北侧为新华书店的宿舍区,红线内面积约3.5公顷,外围客水4.7公顷,处于该片区的高程低点。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高密度开发老城区,为合流制片区,项目区内水体原为废弃护城河所遗留的水塘,却也是池州十条黑臭水体之一,周边大量散排污水汇入,环境恶劣,同时北侧小区常年存在积水问题。


首先,针对外围合流制溢流污染,通过截污工程、合流制溢流调蓄池建设最终实现小区旱季污水直排;


其次,采取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带等措施控制公园及外围地表客水径流;


第三,构建生态驳岸及水生态系统,与业主一起在建设期对水体内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配比;建设净化湿地形成湖体自净内循环系统,保障湖体水质长期达到四类水要求;


同时,建设泄水通道、盖板沟等排水设施将周边雨水接入湖体进行调蓄可实现周边30年一遇暴雨防涝要求也解决了北部小区内涝问题。


日常易于到达的滨水活动空间 


西侧现存医院与水体之间的垂直驳岸,像一道垂直的裂痕中断了绿色基底的延续。为了形成亲水的环线,用挺水植物和绿岛形成公园中在西侧的绿色连接。而亲水步道独立于驳岸之外,蜿蜒于植物中,和间歇停留的平台、简约的白色廊架一起创造出人工湿地的生态诗意。曲折的漫步道让人放慢脚步,两侧的植物高低变化,带来不同的视线观感;白色通廊在白天给人光影的变化,夜晚也是水岸上点睛的焦点。偶尔有人在水上平台钓鱼,也能有一些日常的捕获。


西侧亲水步道独立于驳岸之外,蜿蜒于植物中


北侧出挑的平台 


公园东侧空间狭窄,解决高差的景观台地还承担了道路雨水初步净化的功能,台地内的土壤根据池州的水质情况设计了特定的基质。改造前东侧多是违建,违建拆除后,结合台地设置了公园的次入口,增加公园的可达性。结合台地,还有一些可以静坐、发呆的隐秘空间在等待探索和发掘。


东侧台地与垂直流湿地 


项目的整体水环境改造,从全汇水区范围进行考虑,充分发挥绿色空间优势,统筹优化黑臭治理和海绵建设。采用“源头+中途+末端”的管控方式,统筹地上与地下空间,更多利用绿色措施,适当辅助黑色措施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85%目标,污染负荷削减率达84%以上(以CODcr计)。


滁州鱼尾狮公园

景观设计:棕榈生态

项目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本方案保留原场地的水库环境,通过场地西南侧的溢流口贯通内外部水系系统,汇水于清流河。活水贯流于场地生态系统承担着廊道的角色,构成一片持久稳定的生态结构。具有滞水净化生态功能的岛屿结构呈环抱姿态,丰富场地肌理,为城市留住一片温暖的乡土回忆。



分析场地内原始高程,通过建模分析雨洪径流模型,依托现场环境设计几个场地雨水汇集点,借助雨水花园、叠水湿地等的汇集作用,实现雨水的过滤、储存、使用功能。



天津甘露溪公园

项目地点:天津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


因填海造陆引起的严重土壤盐碱化是甘露溪公园的硬伤。目前,亚洲许多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填海造地的方式“向大海要土地”,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后遗症。天津的雨季十分集中,7、8月份为暴雨季,如何滞留雨水、并对盐碱水进行水体净化与循环利用,把海绵系统与盐碱地水净化处理相结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设计初期,奥雅设计的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寻找改善、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最终,经过提出了“弹性的海绵”的设计思路,填海造陆的遗留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基于现有问题,通过微地形塑造、组织地表径流雨水汇入有净化作用的植草沟,达到初次降盐,最终进入到设置有植物漂浮块的盐碱水净化池,形成蓄集、净化、利用,将盐碱水净化与海绵系统兼容的绿色基础设施。



漂浮植物槽上方为种植土,种植净化植物,下方的网袋内装有沸石及磷石膏等含钙离子的工业废渣等填料净化剂,有效降低水体盐碱度。



资料来源: GVL怡境国际集团、奥雅设计、SED新西林景观国际、阿普贝思、棕榈设计等。


——END——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2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将千亩花海连接到江南水乡-上海待泾村花海民宿改造

建筑与水乡和花海的对话 上海金山区的待泾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人们依水而居,世代耕渔。随着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这里的民居已然粉墙黛瓦,焕然一新。 如果没有临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项目,相信这个鱼米之乡仍会在岁月长河中静静流淌。而恰恰是那一片姹紫嫣红的四季花海,改变了这个村,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 △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江南水乡待泾村  游客的增加,必然地召唤出新的业态。传统的农家乐也日益满足不了来自市区度假客的需求。为此打造一个新型民宿的试点和样板,带动周边农户的产业升级和致富之路,成为我们花海民宿的缘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