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民宿品牌“后院 Rareyard Village”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工坊早在2017年就经历了它的第一次改造。4年来,它见证了后院一路的扩建与成长,也逐渐成为了连接后院各个功能空间的核心枢纽。
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近郊游乐成为了国内各大城市旅游的增长点,消费者对民宿的定位也发生了一些认知位移,民宿的功能绝对不是单单提供休闲放松的住所。
追求视觉和功能的极致“标签化”,追求消费感官的模糊“别处化”,追求乡村和城市体验的多重“合并感”,这些使得工坊面临改造时,功能定义既要考虑运营的多重要求,更要重视空间形式带来的“聚合力”。
PART 01
从前的木工博物馆 |2017年一次改造
2017年底,后院的第二个院子微墅刚刚建成不久,为了有一个可以容纳多人活动、会议的场地,原先的木材加工厂得以被改造。
△工坊第一次改造分析动图
此次改造仅在空间西侧增加了一堵半高的砖墙,用于会议场景的背景;与之相邻平房的屋面也一起被利用,围上竹篱,作为可以用来赏月观星的休闲平台。两个空间用一部钢架楼梯进行连接,成为整个后院民宿主要的活动场地。
△2017年工坊第一次改造图
空间设计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其作为木材加工厂时期的气质。整体设计以“木工博物馆”为主题,曾经废弃的木工车床被重新利用,做成了吧台和长桌;其余的砂带机、线条压刨机等也得以保留在空间中,成为了常设展陈的一部分。
△2017年改造图/车床细节等
PART 02
现在的多功能小酒吧 | 2021年二次改造
后来的四年间,以工坊为核心,后院厂仓、夕暮、管家宿舍、办公室相继落成。随着民宿接待人数的不断增长,对于主要活动空间的功能也有了新的要求。
△工坊核心枢纽分析图
另外在实际的运营中,我们发现,作为场地中唯一的公共接待区域,工坊似乎很难让顾客长时间的停留,更无法达到北方院落重要的“聚合“状态。
△二次改造后的工坊空间
在结合运营情况反复推敲过后,我们重新定义了工坊的功能,希望其可以在餐厅、酒吧以及会议等不同场景之间自由切换,既具备娱乐属性又兼具会议功能;另外在空间氛围上,设计需具备聚合性、亲人性。
△二次改造后的工坊空间
>> 综合服务动线
改造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复杂的交通动线,使各空间可以相互串联又互不干扰。我们在西侧第二根梁下重新树立了一堵高墙,与原有空间中半高的矮墙一起,形成了一个双通道的灰空间。
△工坊第二次改造分析动图
通廊向北分别通往客房厂仓、管家宿舍以及二层的观星平台;通廊的南侧与院内主干道相连,可通往客房夕暮与后勤办公室;钢架楼梯的下方也被利用,做成了夕暮入户的置景。小小的灰空间却成了整个地块的交通要道,被巧妙的利用整合。
△走廊/夕暮入口
>> 以形式促“聚”
工坊内部的改造,将重心放在了北侧及西侧墙面。作为进入工坊的第一主视觉,设计依照现有空间的梁柱结构划分了4个连续的拱形,并以光带强调轮廓。
△工坊北面拱形分析
中间的两个拱圈连同前方的吧台和吊架一起,形成了酒吧区域,也是整个空间的视觉重心。空间中的钢梁用绿色漆加以强调,平衡了空间中原本单调的色彩。
△南侧看吧台区域
△南侧看吧台墙面拱圈细节
沙发区域被设置在空间西侧,利用原有的沙发,配合壁炉书架,打造围炉夜话的场景。由于此墙面还要兼具会议背景墙的功能,我们保留了上半部分墙面的完整性,将玻璃砖随机排布,背后走廊的光会透过来,增加墙面的通透感。
△西侧围炉区域
东侧整个墙面挂满了不同颜色的折叠椅,既解决了不同模式下多余家具的储存问题,又巧妙的装饰了墙面。值得一提的是,折叠椅的背墙是一幅手绘壁画,椅子取下来之后就完整的露了出来,以绿植为主题,连同空间中其他的绿植一起,营造亲人舒适的空间氛围。
△工坊东侧墙面
>> 运营视角下的功能迭代
自第一次改造的木工博物馆到本次再度升级,工坊从气质上实现了由原工业风带来的“冰冷感”向“聚合性”、“亲人性”的整体转变,并从空间功能上完成了其作为后院主要娱乐活动场所需具备的多模式、多场景、多功能团建场地优化。
△工坊空间使用模式分析
二次改造后的工坊被赋予了更多活动空间的可能性。除了日常的酒吧模式之外,配合灯光及桌椅摆场,还兼具了宴会模式以及不同的会议模式,可以摆脱场地限制而进行多个场景的自由切换,能够满足60人以内大中小不同群体在其中的聚合行为,极具空间灵动性、丰富性,同时体现空间使用功能与运营需求的完美契合。
△工坊空间不同模式效果展示
以运营反推设计、再通过设计为运营赋能,工坊二次改造在后院团建民宿的概念基础上塑造更多元、更强体验和符合年轻人休闲玩乐的聚合空间:MINI BAR、宴会餐厅、咖啡厅、观影室……这些多变场景作为从运营维度思考落地的设计实践,不仅填补完善了后院民宿居住功能之外的共享社交属性,也从更深层次上为来后院的人们延展了更多“相聚”的可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上海奉贤李窑村乡村振兴几十年来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得到了发展,工业得到了强大,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显突出。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需要。乡村振兴旨在让乡村重新焕发魅力,蕴藏在乡村的中华文化可以延续和崛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创业人才回归乡村,产业得以振兴,农民得以富裕,乡村变的更美。 01 初见李窑:文化底蕴鲜明的美丽乡村 春日的一个下午,设计团队第一次来到奉贤李窑村。李窑村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通过美丽乡村评选,在整体的乡村肌理风貌上有了很好的基础,大片的水稻田,丰富的河道水系,以及基础的景观绿化已成型。进入村口的村史馆,镇领导介绍,李窑因明清时期李姓大族南迁青溪东南,置田造屋,开砖窑多座,所产青砖量大质优而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李窑村,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底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好资料,学习了“后院 Rareyard Village”设计理念,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