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般情况宜点铰
关于次梁点不点铰,很多人和《高规》6.1.1混淆了。《高规》6.1.1主要说的 梁柱节点 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而不是次梁和边框架梁相交的这种情况等。
一般情况下,边跨次梁宜点铰。点铰后次梁梁端上部钢筋不应小于下部跨中钢筋的1/4(《混规》9.2.6)。考虑到混凝土次梁与主梁连接节点的实际构造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实现理想的较接或者刚接,即使采用铰接,在次梁铰接端的端部仍然实际受到部分约束,存在一定的负弯矩作用。为避免次梁端部产生负弯矩裂缝,需在次梁端部配置足够的上部纵向钢筋。
对于支承次梁的边框梁,次梁点铰后其支承次梁的主梁要按照抗扭配置腰筋 。 具体详如下视频讲解。
另外规范条文及条文说明规定:楼面梁支承在连梁上时,连梁产生扭转,一方面不能有效约束楼面梁,另一方面连梁受力十分不利,因此要尽量避免。楼板次梁等截面较小的梁支承在连梁上时, 次梁端部可按铰接处理 。
02
次梁交边主梁不点铰存在的问题
规范最重要的结构概念有一条就是 强节点,强锚固,弱构件 。如果你采用刚接,但锚固长度却满足不了,反而是强构件弱节点了,和基本的结构概念不符,也不安全。一下就以数据说话。
次梁做到刚接,必然要按计算配置上铁钢筋,上铁钢筋要按照钢筋充分抗拉锚固,基本锚固长度为lab。但这个长度对于梁来说很难达到,因此可以按照《混规》8.3.3采用弯钩锚固或者机械锚固,这时可取为0.6lab。
因此16G101图集给出了次梁和主梁相交按刚接时的锚固长度为≥0.6lab且弯钩长度为15d.
所以,次梁要做到刚接(C30,HRB400),如上图所示直锚的锚固长度至少≥0.6lab=0.6x35xd=21d.
一般的住宅大部分墙厚是200mm,250mm,梁宽同墙厚,扣掉保护层厚度最多分别剩180mm,230mm.
21d<230 得 d≤10mm,也就是相交在250mm宽的主梁的次梁上铁受力筋直径最大为10mm,《混规》9.2.6-2中对跨度大于6的梁,架立筋都要求不宜小于12mm,这显然不合理。
03
次梁和剪力墙平面外相交点铰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一般的住宅大部分墙厚是200mm,250mm,厚一些的也就300mm。要做到刚接很难满足锚固要求,除非做边框梁、暗梁、探头梁等。
对于小跨度的,荷载小的次梁,如果做成刚接,势必因为弯矩平衡加到暗柱配筋,这不经济,也没有必要, 不必遇梁就设暗柱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19 万条内容 · 214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点铰是简化计算,软件在乎这个简化吗?简化了还要考虑主梁受到扭矩不是更烦吗?不点铰更精确,主梁受扭是可算的,考虑抗扭折减更真实。
回复 举报
分析的很对,就是不是很完整,再阐述一下铰接的情况就好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