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总占地约4.8公顷,景观设计面积约4.0公顷,作为北京世界园艺盛会最重要的场馆,既是当今世界先进园艺技术、园艺文化的展示载体,又因“中国”二字,成为国家形象、国家礼仪、国家精神的代表。项目以此为研究出发点,紧抓地域主义设计理论思想,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的地域性特征,努力寻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荣,展现中国山水意境,表达中国人文精神。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有广袤的平原、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所以中国人向往和崇拜的自然多是有山又有水的环境,“山水和鸣”就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画境”。因此,中国传统艺术画作和园林作品多以山水为模仿原型。中国馆坐落于层层叠叠的梯田之上,消隐了建筑的体量,将建筑和环境更好的融为一体,并学习古人的智慧,利用土的保温隔热作用,创造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取得平衡和共生的发展理念。
中国馆鸟瞰效果图
中国馆鸟瞰实景图
中国馆入口效果图
二、建筑景观的地域性表达——锦绣如意
借鉴祖先采用“窑洞、梯田方式适应北方山区”的古老智慧,因山就势,在中国馆,借用窑洞利用土保温隔热作用,采用覆土方式,给中国馆保温降温;同时将中国馆周围覆土整理成类似梯田的形态,结合中华千年农耕文明的代表性表达形式,展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取得平衡和共生的发展理念。用这种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共荣的景观手法,表达对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中国馆鸟瞰实景图
中国古代的园林多称为“台”,如章华台、姑苏台。用“台”来定义美好的场所,皆因其给人带来的水淹不至、安得其所的安全感,和居高临下、万众敬仰的优越感。中国馆山水和鸣的骨架结构将建筑托于高台之上,亦与中国的地域性人文精神相符合。
在高台上,中国馆似一柄如意,在两侧梯田花草林木的包裹和烘托之下,陈列在妫汭湖南岸。建筑与风景浑然一体,有机生长在一起,相互映衬,既突出了地域性特征,又展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和统一。
三、植物景观的地域性营造—灵台秀木,中国画卷
项目地处延庆山区,植物的物候变化晚于城区,春季回暖晚,秋季降温早。据此我们尤为注意对于早春开园时节有表现的植物品种的选择,以及秋季有季相变化的彩叶植物的运用。灵台之上,佳木秀而繁阴,共同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中国自然山水画。
“翠柳展春意,榆槐诉乡愁“,项目植物景观营造基于延庆气候特征。首先选择能够较早的展现春意的馒头柳,搭配四季常青的白皮松,春花绚烂的海棠。打造花红柳绿的春季门户景观。由外围道路向中央广场区域,主要栽植种类由馒头柳变为高大的国槐,再到中央广场绿岛上栽植的 15m 高的大榆树,形成前后错落、层次递进的效果。同时近15m高的大榆树,使建筑原本巨大的屋檐在郁郁葱葱的树冠之间消隐了身形。宽大的树冠也为会时在广场上等候入场的游人提供了林荫庇护。
中国馆入口广场效果图
“山花烂漫时,风吹麦草香”,两侧梯田区域是中国馆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景观展示区,基于后期运营养护及效果展现等综合原因,选择“蕴育”拂子茅替麦类植物,呈现“风吹麦浪”的效果。建筑外侧的梯田部分选择山桃、山茱萸作为主要栽植品种。同时沿石笼墙上部墙根,栽植五叶地锦和迎春垂挂类植物。用植物手法柔化墙体边界和棱角,使硬景更自然,与周边环境更融洽。
中国馆梯田效果图
中国馆梯田实景图
“苍松显风骨,花坡迎客来”,松是中国馆景观的另一大特色。我们在中国馆贵宾通道两侧栽植高大油松作为行道树,突出庄重感和仪式感;在 2 层南侧两端的观景平台处,和地下 -1 层北侧出入口处,精心挑选造型独特的油松搭配自然山石,以天空和水面为背景,以出入口大门为画框,构建一幅立体的中国画,作为几个主要出入口的景观照壁。
中国馆迎宾路效果图
中国馆迎宾路实景图
中国馆落客广场效果图
中国馆落客广场实景图
四、景观节点的地域性联想—物候轮回,四水归堂
中国馆广场中央核心区是一个正圆形水景。水景外圈是环形地面石材雕刻,主题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结合海水江崖的纹样,整体构成类似瓷器的环形地雕纹样,寓意物候轮回,生生不息。圆形水景主体由隔离水沟和瓦屋面组成,中间有一个圆形孔洞。水从水沟中均匀溢出,沿瓦片间的凹槽流下,顺檐口从中央孔洞中跌落至地下一层中央的浅水面,形成四水归堂的效果。地下一层的游客可沿屋檐下方的环形走廊游览,仰望檐口的水帘,聆听那类似沛雨甘霖跌落池塘时的沙沙声,引发人们关于家乡、关于收获的地域性联想,从而引起文化精神层面的共鸣。
中国馆四水归堂效果图
中国馆四水归堂实景图
项目名称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场馆(中国馆)景观工程设计
业主单位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
项目总监 程冠华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 史丽秀、赵文斌
设计团队 刘环、路璐、贾瀛、李旸、刘卓君、盛金龙、齐石茗月、王洪涛、王婷、冯凌志
施工单位 北京城建集团
项目经理 周伟光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6 万条内容 · 27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新烟火主义-缙云老城溪滨南路有机更新IStudio言吾建筑? 林松 恰当的烟火气是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即使在现代都市语境中依然可以让环境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建筑师未必需要加入地方材料、传统样式等获得地域性的“传统作料”,依然可以将地方味道精心熬制得有滋有味。 ? ?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