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泰州医药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

泰州医药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

发布于:2021-12-29 09:52:29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东南向透视 ?侯博文

项目概况


泰州医药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医药大学城东北角,总用地面积70250.90㎡,南邻景观大道,北至规划路,东临泰州大道,西至口泰南路,地势平坦,四面环路,条件优越。项目主体为框架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80775.52㎡,总高度16.3m。

项目分A、B两个功能区。A区位于场地西侧,主要包括了综合运动大厅、网球羽毛球馆、通用健身房等一系列室内健身场所,以及环形健身步道、网球场、五人足球场、极限运动场等一系列室外健身设施;B区位于场地东侧,主要安排了小型商业、餐饮、娱乐等辅助功能。A、B两区在内部交通和形体上进行了连接,并共用地下机动车库、人防等设施。

 

▲东南向鸟瞰 ?侯博文

 

▲主入口透视 ?侯博文

 

▲东立面透视 ?侯博文

 

▲西立面透视 ?侯博文

项目特色与创新

1、“消极空间”激活与利用

众所周知,作为人群聚集场所,体育建筑不可避免地需要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大面积疏散平台等设施,而这一类设施日常利用率低下,空间品质也亟待提高。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将这一类“消极空间”激活,释放其积极价值,是设计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项目大胆突破体育建筑设计将主体建筑与室外运动场地二维并置的传统处理方式,提出将体育建筑 “消极空间”与日常健身场地有机整合,升级消防应急车道铺装,打造环形健身步道,并通过立体动线组织,利用疏散平台和屋顶空间,布置室外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在立体维度上实现了内外空间、行为的串联,珍贵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整合,营造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氛围。

 
 
 
 

▲疏散平台透视 ?侯博文

 

▲健身步道透视 ?侯博文

2、“绿色技术”彰显与融合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选择适用于体育健身空间的绿色技术,以及避免绿色技术的应用与建筑设计审美产生矛盾冲突,是设计者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项目在南向入口通过大尺度结构悬挑和倾斜设计形成面向城市广场的“灰空间”界面,同时兼顾建筑形体夏季自遮阳;在东西立面,项目结合泰州医药高新区LOGO以及体育健身主题,运用参数化技术设计了金属穿孔板竖向遮阳系统。

在主要高大空间——综合运动大厅的屋面设计上,项目利用钢结构桁架上翻形成北向梯形顶侧高窗,运用热压通风以及光线漫反射原理,实现对室内健身空间的重要物理指标进行人工调节。同时,项目在天窗南侧集成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主动式技术,为场馆提供额外的清洁能源。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大尺度悬挑的“灰空间”、屋面高耸的天窗、还是鱼鳞般闪耀的立面遮阳,这些“绿色技术”要素都被主动、自然地融入了建筑设计的形体逻辑当中,共同形成了项目独特的视觉特征和难忘的空间氛围,熠熠生辉,相得益彰。

 
 
 
 

▲南向入口结构悬挑和倾斜设计 ?侯博文

 

▲主入口“灰空间”透视 ?侯博文

 
 

▲ 多功能运动大厅天窗造型 ?侯博文

3、“平赛结合”的尝试与探索

作为区一级的“文体综合体”,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保障其全民健身职能的同时,需要兼顾文化、商业以及城市防灾功能。

与正式比赛场馆不同,项目在综合运动大厅中仅保留了少量的固定座位,利用大跨结构和活动座椅创造灵活可变的通用性大空间。这种通用性大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各类运动场地的需求,还可以组织各类集会、展览、典礼,甚至成为区域性防灾场所。小型商业、餐饮娱乐设施的引入,与体育健身功能形成互补,形成项目丰富的业态和全时段的活力,也增加了项目营收的种类。9m×9m的标准结构单元,也为未来建筑功能的变化预留了可能。

 
 

▲ 多功能运动大厅透视 ?侯博文

 

▲ 主门厅透视 ?侯博文

 

▲ 南侧休息平台透视 ?侯博文

 

▲ 内院透视 ?侯博文

结 语

泰州医药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项目设计始于2013年,于2014年获第八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一等奖,并于2020月1月8日完成竣工验收,建成后获得广泛好评。2021年1月,江苏省体育局已将其增列为2021年跆拳道和空手道的两项省运会测试赛场馆。

 

▲ 总平面

 

▲ 总平面 东立面、西立面

 

▲ 南立面、北立面


项目名称: 泰州医药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

项目地点: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泰州大道西、学院路南

项目规模: 80775㎡ (地上39106㎡,地下41669㎡)

业主单位: 泰州华康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竣工验收: 2020年1月8日

设计主创: 夏 兵、袁 玮

设计团队: 杨 波、韩重庆、吕洁梅、周陈凯、汪 建、周桂祥、陈 瑜、陈 俊、刘洁莹、殷 玥、胡小雨、袁 帅、孙 逊、刘 俊、臧 胜、唐超权、陈丽芳、童 琳、胡寅倩、王智劼、谢 莉

摄影版权: 侯博文

所获奖项: 第八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一等奖

供稿:项目组

编辑:品牌运营部

来源:东大院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校园规划建筑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案例

设计:非常建筑在良渚校区,做为以艺术为本的综合大学国美设立了四个学院;它们分别是创意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该校园将容纳3000名全时学生和1000名继续教育学生并建立起四个教研方向:发展跨学科创新人才,推动设计与信息经济,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当代设计教育新标杆。建筑面积180000㎡。设计建议了一个有如下特征的教学框架:1. 手脑并用。每个学生,无论其未来发展方向,均需上有关制作的基础课程,例如绘画,设计,或建筑等等。2. 高年级的课程以研究项目为主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以及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技能。3. 取消“系”的设置,对知识进行整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