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三开间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永江村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2019年的深冬,负责建筑改造的小隐建筑来到村子。
万物凋零、雨雾弥漫,枯黄水田里嬉戏的鸭子、狂吠的家犬、田间漫步的村民——虽有些凋敝,但也给人以少有的宁静。
雨雾弥漫
基地周围爬满竹林的小山丘、破败老宅上用竹篾夹生土编制的墙面、由小青瓦铺成的屋面,老宅旁的芭蕉树,都给设计师留下了特殊的印象。
但这在四川的乡村亦是常见,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迹。
随处可见欲凌空
临走时,江边一丛竹林让随行一众都激动起来!
无数新生的竹笋齐刷刷地冲破老竹林的遮盖,昂首向天,有几根已发出新枝,让人不禁想起“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这一句诗词。
深冬时的这幅景象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所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竹影斑驳竹径通幽
第二次现场探勘是在二月初春,那句诗词描绘的景象,已经在四周山丘上的竹林随处可见。
“竹影斑驳”、“竹烟波月”、“竹径通幽”这些游离的意识得以在现场亲身体验,竹林自然形成的廊、拱、光影、气味、声音都令人印象深刻。
竹林七贤 绘:仇英
梧竹书堂图局部 绘:仇英
“ 竹枝书院”由两座川南老宅重塑而成,两座建筑要将乐坊、书院、禅修三个功能安置妥当,根据三个功能的融合性要求,将书院分置两地。
而川南地区有着浓郁的竹林村落传统人居文化,“一田、一房、一院”是其典型格局,房前屋后必有竹林相伴。
牟巘五的《题水竹居》中写道 :“绕屋清波隔翠绡,鱼鳞发发鸟悠清。画阑影漾清涟动,书几阴来绿雨摇。”几乎是项目整体意境的真实写照。
“绕屋” 即延绵起伏的建筑形态。
“画阑影漾” 即变化丰富的檐廊。
“书几” 即是对书院功能的刻画。
“隔翠绡、鸟悠清、清涟动、绿雨摇” 是建筑与竹林、飞鸟、水田、细雨等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生动描绘。
远离道路清幽静谧的一座保护较好,拆除改造,与禅修结合,形成相对静谧的禅修书院;紧临道路开敞嘈杂的一座破损严重,需要拆除新建,与乐坊结合,形成相对开放的乐坊书院。
两座书院之间以廊相连,营造“绕屋”之“象”的同时,增加户外多功能空间,赋予书院更多元的生命力。
竹的“虚怀若谷”之“意”与禅修的“禅意”有许多共通之处,“竹节”之“意”化为禅修书院内外空间之“象”,半户外的庭院、檐廊和通而不透的室内雅室均是竹节意象的具体呈现;竹“卓尔不群”之“意”,与乐坊“中兴”之“意”相互融合,“竹丛、竹影斑驳、竹径通幽”之“意”化为乐坊书院整体空间之“象”,庭院的竹丛、外廊的白色钢圆管、室内的玻璃天井和竹装置挂饰都是对竹林、竹影、竹径意象的抽象再现。
绕屋之象
书院连廊
延绵起伏的小青瓦屋面即是“绕屋”意象的体现,也是与周围“爬满竹林的小山丘”的融合,亦是与当地民居“新旧共荣”的回应。芭蕉、竹丛、田间小路的重置融合,让“竹枝书院”这个新成员以“柔软的心”回归村子母亲的怀抱。
竹枝书院与芭蕉和村民
禅修书院庭院
乐坊书院檐廊和天井
“竹枝书院” 的名字来源于“竹枝”这一词牌名,由古巴渝地区民歌演变而来,其与乐坊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诗词亦与书院联系紧密。
竹枝既是竹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竹枝具象和抽象的意象与建筑目的(乐坊、书院、禅修),以及现场探勘时“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那种极其深刻的印象不谋而合。
夜幕下的竹枝书院
“竹枝书院”在成为永江村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同时,亦为这个小村子带去了的诗情画意。
禅修书院禅茶
乐坊书院竹装置
· END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鬼才设计魔都悬浮森林—大洋晶典·天安千树终于开业!上海网红魔幻建筑数不胜数, 但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还是这座“悬浮森 林”—— 大洋晶典·天安千树 。作为魔都万众瞩目的商业综合体终于开业了! 图片来源 ? 朱清言 该项目自建筑草图曝光起, 就以千面千姿的独特造型自带流量。超长时间的施工筹备期更是让这栋网红建筑拉满了上海市民的期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 但是表述的还是过于简单,未提供相应参数及技术要求等, 建议上传一些附件技术资料(如CAD外形尺寸图和对应的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等,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不过这里还是要谢谢楼主能发布和分享出来给大家学习和参考使用! 同时希望大家参与补充/提供相应资料图纸等
回复 举报
看过文章我会有种想去永江村甚至竹海镇逛逛的感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