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弘道养正守正创新|孟兆祯院士与江苏园林

弘道养正守正创新|孟兆祯院士与江苏园林

发布于:2021-12-21 10:12:21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2021年是我国 创建造园组(园林专业) 70周年、风景园林学专业升为一级学科10周年,亦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89岁寿辰和从教65周年。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无论是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还是规划设计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就,蜚声海内外,桃李满天下。10月,孟兆祯学术成就展在京举办。




孟兆祯院士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园林》杂志顾问、《风景园林》杂志名誉主编、清华大学及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等。


 

   

     

     

     

     



           

01


           

           

 园林大家 



孟兆祯院士在学术研究层面,博采众长,总结和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知行相契,对北方皇家、私家及寺观园林开展了深入研究。1980年代初,他带领学生深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荒废已久的多处遗址,结合历史文献及实地测绘首次开展复原研究工作,克服艰难险阻,填补山庄的研究空白,绘制了大量图纸并制作多个复原模型,创作出了《避暑山庄艺术理法赞》和《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经典一文一书。后来孟院士又根据多年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规划设计实践经验,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出版了《孟兆祯文集: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园衍》等重要学术著作。


   
   

▲编撰《园衍》与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在实践层面,孟兆祯院士将传统文化理论和风景园林实地踏察、设计实践相结合,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认识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其主持设计的风景园林,必亲自构思立意,绘制总平面图、效果草稿和编写说明书。他 主持设计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圳仙湖风景植物园(1984)、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林泉奥梦”假山瀑布设计(2005)、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盛世清音”瀑布假山设计(2012)、第十届江苏省(仪征)园艺博览会“园冶园”设计(2017)等重大项目,奠定了孟兆祯风景园林学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向。


       
       


▲深圳
仙湖植物园实景图与设计模型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林泉高致”假山模型和实景图


 

北京园博园“盛世清音”假山模型和实景      



▲园 冶园鸟瞰  




     

02


     

     

 风景园林教育家 



孟兆祯院士从教以来,一贯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过硬的文化素养和中国书画基本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专业设计水平的方法,努力将中国园林理法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体系。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指导学生先后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设计竞赛第一名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以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设计竞赛第一名,实现了中国学生获得国际设计竞赛大奖零的突破,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国际的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孟兆祯院士认为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是丰富的,而且是可以被青年学生所接受的,也是世界上公认的”。


孟兆祯院士指导的设计作品《安全的盒子》获2005年IFLA-UNESCO金奖(前排左起依次为李雄教授、梁伊任教授、王向荣教授、孟院士和刘晓明教授,后排为设计作者)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编写《园林工程》教材,特别是在假山工程上总结了传统工匠濒临失传的技法并绘制精细图纸,研发假山烫样制作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与实践之中。并自1986年起开设“《园冶》例释”课程,以中国古今传统造园实践为基础,解释和分析《园冶》书中阐述的造园理论,总结传统造园的规划设计方法;该课程不仅是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的创新,也是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举。

▲《园林工程》和   “《园冶》例释”课程学生作品集  


他担任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和学科学术带头人期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性地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新教学体系,并在1993年建立了全国惟一的学科博士点,培养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江苏省设计大师贺风春等一大批行业杰出人才。



▲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03


     

     

 心系江苏园林 



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荟萃而风物多姿多彩,素以造园胜,是江南园林的重要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引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典范。孟兆祯院士曾说:“江苏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瑰宝。”他也多次赴江苏指导江苏古典园林修复建设,重修园林经典——“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参与苏州塔影园的重建工程。并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园林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当中,指导了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苏州园“小筑春深”的建设。


▲重修园林经典——“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


           
▲孟兆祯院士指导苏州塔影园重建工程
 


▲孟兆祯院士指导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 小筑春深 ”建设

2018年,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扬州仪征举办。仪征是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晚年所居之地,也是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园冶》的成书之乡。孟兆祯院士团队与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园冶园’工程”获得2021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孟兆祯院士运用“以借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序列”,这一传统园林承衍的经典理论和重要设计方法,以“时宜得致、古式何裁”的发展观为设计原则,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借景”为核心理法,按照《园衍》六涵设计序列展开设计,以起承转合作为建筑布局的依据,充分运用《园冶》经典造园理论,将园冶园设计成为具体且充满诗情画意的“琼华仙玑”,以兴造该园的实践来宣传《园冶》的功在千秋。他认为,园冶园实现了时隔380多年,园林宝典的“精神返乡”。

   
   
 

▲以借景 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序列


 
 

▲孟兆祯院士主持设计扬州仪征园博会“园冶园”


从“石壁流淙”到“园冶园”,孟兆祯院士坚持古典园林的“守正”与“创新”,对江苏园林绿化建设寄予厚望。不仅为《江苏古典园林实录》题名,指出江苏人居环境建设与江苏古典园林营造“城市山林”的造园理念古今辉映。也为“园林艺术生活”公众号题名,希望江苏通过搭建园林绿化创新实践交流展示的平台,进一步传承发扬优秀园林文化,服务新时代美好生活。

   

孟兆祯院士为《江苏古典园林实录》



 
 

▲孟兆祯院士为“园林艺术生活”公众号题名




院士寄语

     

▲孟兆祯院士接受采访视频



(园林)建设就是贯彻“守正创新”。守正,明确了中华民族独特优秀的民族传统,这个民族传统首先表现在“ 天人合一” 的哲理上,即人与天调,人与自然协调,人要敬重自然,但是(我们)也要相信个人的力量,景物因人成胜概,这也是“人杰地灵”的根本含义。园林是以文学为基础的,以文载道,以书耀文,所以我们用额题、对联、摩崖石刻这些文学来满足人民赏心悦目的需要。同时也需要结合现代人的需求,按照他们的需要来建设我们的园林,我们的根本目是为人民服务。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感怀孟兆祯院士希冀,未来江苏将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创造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园林,致力于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宜居家园。



策      划 于   春  
素材提供|薛晓飞  
编      辑|李   菲    郭一溢  
校      对| 郭一溢   蒋春燕   
审      核| 于   春    贺风春  
来源:园林艺术生活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张广汉: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新生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要践行‘绣花功夫’。” ——张广汉. 张广汉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是 城市更新行动 的一项重要任务。9月,两办发布了 《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强调要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