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土法地基处理”的现场
施打完成后的地基
广东,一户人家在给6层楼房打地基时,采用160根松
木打地基的罕见做法:
他家宅基地泥土湿软,又不能把淤泥都挖掉,工匠们便想到了“古法桩基”,让房东运来一批碗口粗的松木柱子,一根根的打到地下。
很多人对此都表示不解,觉得地基这么湿软,还用不耐腐的木土来打地基,这样能建房吗?其实这个做法早有先例,就比如福建有栋土楼就是造在沼泽上的,底下用了千根木桩。
因为那个地基很软,没办法挖到硬底,便采取“水浸万年松”的做法。
松木本身就有一层松油,不像其他木头一泡水就烂,松木是越泡越耐久。
所以说这个木桩基础也有标准的规范可查,它是劳动人民千年的经验智慧。上海中心大厦就是这种地基,不过用的是预制混凝土桩。这叫“挤密桩”,增大地基土密度达到增加承载力的作用,不会腐烂也不怕烂,因为肉烂了还在锅里。打完桩,上面浇筑混凝土筏板结构地基是一个整体,相当于浮在土上,受力均匀,很稳当!
而且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他家应该是最后盖房,不能进大型设备,你两边先起房子的邻居都有预留钢筋。他房子盖起来后和邻居的房子成为整体,可以将部分重力分担给旁边的房子,他家只要地基打得牢,盖6层问题不大的。
附读者分享的一位 广东省佛山市水利水电建筑设计 院陈伟平 工程师的一篇 十几年前写的 《 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
亲爱 的岩土工作者。 从专业角度,你怎么看?
农民自建房限于自身条件和资源,确实没有办法实施聘请专业队伍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只能采用土办法。但作为岩土人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尽可能的基础上,从专业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这个经验的可靠度有多大?
如果需要提一些改进的建议,怎么样会更合理可靠?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很有道理的,古建筑常用处理淤泥地基的方法。内行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