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致某些甲方:你值得更好的,而不是我这种最好的

致某些甲方:你值得更好的,而不是我这种最好的

发布于:2021-11-16 16:53:1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本来就是做戏嘛,伤心可不值得。
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
苏童《妻妾成群》


拆房部队 拆的第 391 座建筑

拆房:陈天骄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

空欢喜。

 

意思就是说,有个甲方撩了你半天,

万事具备只欠你,东风送暖只吹你。

在发了n个计划书任务书说明书之后,

Ta说:“行,你等我信儿吧”

......

而你在至少构思了两个方案之后,

才恍然发现,半年过去了,

信儿再也没有来。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当此甲方带着ta的信儿再次出现的时候,

就是另一个项目了。

 

你说你又觉得我不行,还总是找我。

难道是为了偷我的表情包?


 

为什么你总觉得甲方的要求

你似乎懂了但又没完全懂?


因为很多时候甲方提的就不是个要求,

而是指了条道儿。

 

提要求是让你解决问题,

指道儿是让你按ta想的那个道儿

去解决那个问题。



 

今年年初,德国的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准备在自己的办公园区内新建一座办公楼,提供更多办公空间用于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制作传播。


公司园区位于柏林西部郊区,新办公楼的基地位于公司办公园区的中部。基地北侧临近城市道路,南侧临近园区内部道路,西侧为节目制作区,东侧为公司附属的咨询公司办公楼。



基地面积大约4700㎡,西侧紧邻一个节目录制工作区,里面有各种工作室、会议室以及餐厅。算是个配套服务吧。

场地北高南低,南侧高出路面约2m。



甲方要求新建筑的总面积约20000㎡,必须要使用的功能分为三个部分。

    节目制作区(约3000㎡),包括构思创作办公室、录制工作室、后期编辑办公室等。
    节目分发区(约8000㎡),包括电视直播、转播、广播、媒体平台发布等不同工作区。
    后勤保障区(约7000㎡),包括数据中心、控制机房、仓库、后勤办公室等。

 

还有一个不是必须要使用,

但是也得必须有的功能是

紧跟时尚潮流,搞一个大大大大……的、

interesting的、open的、social的

公共活动区。


简称ios划水区。

这是电视台打算转行卖手机?


 

说白了,

不就是找个正大光明的地方划水摸鱼吗?

Easy。

 

先把各功能区放到场地里摆一摆。

首层布置节目制作区,便于瞬时人流的疏散,剩余的空间放置门厅和交通空间;节目分发区设置在顶层;后勤部分就全部放到地下。在建筑南侧面向办公园区设置主入口,东侧设置次入口。



很合理有没有?

所以那个ios划水区该安装到哪儿呢?

 

按照甲方的思路,

我既然要了这个东西,

那它就得是个东西。

就像手机上多装了一个app一样——

看得见、摸得着、占了内存,有了图标。

 

那能放的地方也就剩那么两个了。

 

第一个:放屋顶。

将开放空间放到屋顶,那还不如搞个屋顶花园。 层的吸 引力本来并不高,且开放空间只与分发区联系紧密,与制作区和后勤区都缺乏联系。


按照建筑师的想法,

不PASS留着过元旦吗?



第二个:放中庭。

还有一个常见的放法就是结合中庭来做,但对这个项目来说开放空间被限制在建筑内部,对园区其他楼里的员工缺乏吸引力,且同样与制作区、后勤区缺乏联系。

不PASS留着过春节吗?



很显然,这个ios划水区最好的安装位置是能做到同时与三个功能区紧密联系,同划水共摸鱼一起躺平才叫资源共享、灵感碰撞。

但是,按照甲方爸爸的思路,只要这个公共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区存在,那么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必然有远有近。

 

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解决。

建筑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很简单,

只有开放空间在建筑中处于骨架地位的时候,它才能够将各功能区联系到一起!

换句话说,ios不是app,是系统啊~



所以设计重点是调整空间结构,

让开放空间处于骨架地位!

爸爸们,trust 建筑师。

Please。



 

从剖面上看,当前三个功能区属于线性布置,在不能外挂空间的情况下(基地已经占满),开放空间无法同时连接三个功能区。

所以,我们需要将功能区调整为三角形布置,就能在中部设置开放空间,使其得以同时连接三个功能区。具体来讲,就是把位于地下的后勤区捞上来,与节目制作区并置在首层。



首层空间本来就紧紧巴巴的,后勤区挪上来之后,门厅和必要的疏散空间放哪儿去?

这时候祭出功能细分+功能重组这一套combo,通过空间重组来容纳之前的门厅、疏散空间,形成外部开放空间和封闭功能空间之间的过渡区。


先来将功能空间按开放程度的高低进行细分,确定将哪些功能空间重组来构成开放空间。



细分后,将构思创作办公室、后期编辑办公室、媒体发布办公区以及餐饮休闲、自习讨论等开放度较高的空间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有内容、可使用的ios开放空间。



然后将重组后的开放空间放置在制作区和分发区之间。

由于重组后的开放空间容纳了制作区和后勤区的部分办公空间,因此首层空间的高度得以适当降低,让开放空间的得到更多的净空高度。


首层布置节目录制工作室以及后勤保障区功能,留出一条东西向的通道作为缓冲空间,与西侧的其他录制工作室相连。剩余的后勤功能则放到地下。



空间关系确定了,但现在开放空间被抬升到二层,怎么与地面以及周边建筑连接是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办法简单且直接

——搭。桥。

 

先往地面搭。首层将主门厅设置在西南角,靠近基地西侧的餐厅和会议区。门厅中设置自动扶梯,可以形成四个不同标高的平台,将建筑外部的人以及西侧建筑庭院中的人都引入二层的公共空间。让人们登上二层大平台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爬楼梯,而是经过了多个不同的小平台最终到达大平台,也就是用连续变化的平台空间体系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


 

再往屋顶搭——基地西侧的一层建筑设有屋顶花园,设置廊桥,直接将屋顶花园活动的人群引入二层公共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老建筑的联系。



对平台下的首层功能区进行细化设计。以数据中心的高度作为中层平台,节目工作室较高,将其屋顶作为上层平台;咖啡厅和控制机房的高度较低,将其屋顶作为下层平台。



然后在中层平台布置最开放的节目策划、导演、剪辑后期等职能的办公区;将高层平台扩展成为U形,布置媒体分发办公区;低层平台布置休息讨论区等。



平台的可达性问题解决了,自身的空间细化也完成了,到这里其实方案已经做完了90%。


剩下的就是处理顶层的分发区办公空间。

将回字形体量向南北两侧悬挑,使中庭最大化,并在南北两侧形成灰空间。在中部设置连廊,用楼梯与公共平台相连。


 

最后做立面处理。底层体量用红砖装饰,延续老建筑的肌理。中部平台部分直接用玻璃幕,凸显公共空间。顶部的办公室则用百叶装饰,营造强烈的虚实对比。


打完收工!




这就是

HENN事务所

设计的

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

媒体中心方案。


已获得竞赛第一名。

 


最后来看一下完整过程。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

你要处理人的关系,就会去找公关师;

你要处理钱的关系,就会去找理财师;

你要处理空间的关系,

凭什么不找建筑师?

 

别的师给的成果都叫解决方案,

就建筑师给的成果叫方案图纸。

图纸:那我走?

 

搞设计的,可以出众,

也可以出局。

但希望每一个建筑师,

都不是因为出众而出局。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沙发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 但是表述的还是过于简单,未提供相应参数及技术要求等, 建议上传一些附件技术资料(如CAD外形尺寸图和对应的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等,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不过这里还是要谢谢楼主能发布和分享出来给大家学习和参考使用!

    2021-11-17 06:57: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独基的最小配筋是如何计算的?

     柱下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传力简单、直接,也是大家最常用到的。在设计柱下独立基础的时候,很多工程师在送审时被图审质疑阶形和锥形独基配筋不满足最小配筋率0.15%的要求,如下图所示:600厚独基,乍一看最小构造配筋面积应该是9,是不是这样呢?大家知道独基的最小配筋是如何计算的吗?       下面给大家一一道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