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城市的住房短缺现象
今天,大城市的居住成本高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拥有自己的住所。世界范围内,共享公寓成为解决居住紧张问题的答案之一:在伦敦,WeLive、Haven、Common、Ollie、Lyf和Quarters等共享居住品牌提倡保留私人卧室,将厨房、健身房、影院、洗衣房等空间共享,以保持较低的租金水准;在曼哈顿 ,纽约市的前市长Michael Bloomberg放弃了一些分区规则,授权建造纽约的第一套微型公寓楼My Micro NY,作为可负担住宅的新模式,以提供更多年轻人能够负担的微型公寓。
在南京,“银城Kinma Q+社区”将做出新的探索,努力为940个在这里追寻未来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可以负担的家。
2.基地的孤岛现状
项目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靠近地铁金马路站。地块的形状呈极不规则的五边形,和周围宽松的郊区用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地的北面是停止运营的赛马场,现在用做汽车销售企业的临时停车;用地的西面是车辆快速通行的金马路。基地的南面是棕色涂料立面的住宅小区,与基地以围墙分隔。
作为一个被快速车道和围墙隔离开来的孤岛,项目周边缺乏配套及公共活动空间,是一个典型的市郊地块。在这样一个孤立的用地上,“南京银城Kinma Q+社区”要创建自己的吸引力,并且在青年公寓巨大的容积率和小面积房型之间创造出居住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亲密感。
3.设计策略:私有设施的最大化及共有设施的集中化
一般来说,居住空间由会客、娱乐、进餐、休憩、配套等功能构成。
一个常用的策略: 小而全。当居住空间面积缩小,相应的各功能面积也会成比例减小。但是,随着价格的提升,总面积不可避免地到达一个临界点,这时同步等比例地缩小面积就不再成为有效的选项:所有的单个功能面积都会太小,以致于无法实现自己的使命。
小而全成为一个糟糕的策略。
最小化不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在预算可达到的范围内,设计应尽可能保留住客的行为自由,实现自己的爱好;
解决策略是,将生活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必需的私有设施+满足社会属性的公共设施;
私有设施应该最大化,以保证私人生活的安宁与可定制;共有设施应该集中化,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完备和高效率。
4.最大化策略
4.1 私有空间面积最大化
就生活空间的绝对尺度和体验性而言,功能齐全而面积局促,不如功能精简而面积适宜。
将建筑生活功能分解,细化,归类,分离,将会客、娱乐、甚至部分进餐功能取消,集中设置为公共的社交中心。在私密领域内,保持核心功能面积最大化是有效的策略。
4.2 单元立面采光面积的最大化
私有空间开间仅为3.6米,作为唯一的通风采光面,立面资源非常宝贵。立面设计的要点是为每个空间保持最大的窗户面积。
合乎逻辑的选择是,除了梁、柱必不可少的区域之外,所有的外墙面积都应该留给窗。设计刻意避免了构图,立面在功能需求之中自然出现了。
5.集中化策略:作为社交中心的中央“航站楼”
我们把社交中心看作一个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因为它拥有航站楼的所有重要特征:位于郊区,24小时服务,并且为人们带来相见和分离的亲密情绪。
社交中心嵌入在三座塔楼之间,是整个建筑的主门厅和公共空间。它在三个不同的标高工作:分别为一层的“出发大厅”、地下层的“到达大厅”,以及提供室外休闲空间的屋顶露台。
“出发大厅”有三个“登机口”,分别通往三个塔楼门厅。作为整个项目的必经之地,大厅内提供wifi、咖啡、茶室、餐厅和礼品店,内部明亮而开阔,为940个“航班”的乘客提供停留和社交的空间。
“到达大厅”与地下停车场相连,并设计了南北两个下沉绿化庭院,为地下大厅带来阳光和新鲜空气。“到达大厅”的核心公共区为大楼梯以及多功能的舞台空间,从车库进入的“旅客”通过这里去往“出发大厅”,见到朋友。较为私密的后勤性服务功能围绕在核心公共区周围。
从“出发大厅”通过一个旋转楼梯可以来到屋面。屋顶提供露天的吧台,在天气良好的白天和凉爽的夜晚,露台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空间。
在郊区孤立的用地上,社交中心制造温暖的日常体验。住户在夜间回家,朋友在这里见面和送别,社交中心可以帮助解决年轻人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独自奋斗的孤独感,对友谊和人际网络的需求;同时,它还使成员成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6.极简立面: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设计
6.1严整网格创造整体性
规则一:立面除了梁、柱外,所有的外墙面积都留给窗。这个规则为建筑立面制定了一个极为严整的正交网络。
规则二:用满限高。在建筑限高和容积率的的双重限制下,基地内三座塔楼中的两座采用4.8米层高,第三座采用和4.8米和3米的混合层高,增加了使用的容积(空间)。同时,这个竖向的差异为正交网络增加了不引人注意的变化。
6.2 材料的色彩和渐变创造整体性
在郊区杂乱的城市环境中,新建筑应该具有明确的轮廓。5种不同明度的绿色铝板,以整体像素化褪晕的形式覆盖在三栋塔楼上,建成效果整体而活跃。从地铁站到达,或是开车经过,都能一眼看到这个“绿房子”。从近处看,在绿色铝板组成的格网中,斜面的大玻璃反射着不同角度的天空,显得精致而高级。
6.3 隐形空调外机位:减少立面要素
由于众多独立单元的存在,“南京银城KinmaQ+社区”的三座塔楼立面上拥有2000个空调外机。通常的空调外机位既遮挡采光,又影响外观。空调机位设置的遮挡百叶进一步强调了设备的存在。设备成为建筑师的噩梦。
“南京银城KinmaQ+社区”的空调外机旋转90度设置,将进出风百叶设置在内凹窗洞的侧面,前后双面百叶创造了高效的空调设备通风品质。同时,空调机位正面所占的面积大幅度减少,使每个空间增加12%的采光面积。
建筑的正面摆脱了百叶的暧昧性,进一步增强建筑的坚实感。
7.未设计的部分:940种生活的可能性
回到现实中来,在南京栖霞区这个缺少配套和公共空间的孤岛上,我们创造了什么呢?
我们设计了940个单元赖以生活的基础设施,所有城市生活应该提供的一切。一个24小时灯火通明的航站楼以及其中的服务设施,使每个人可以把单元内的面积自由地用于实现自己的爱好,正是这种行动上的自由给与我们大家再次出发的力量和勇气。
这多少反映了设计的本质: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一定由建筑师来设计。生活的多样性一直存在,直到有一天它被不恰当的设计所消除。
建筑不应该试图设计生活;建筑不应该干涉生活;建筑不应该捆绑生活的可能性。建筑应该增加生活的行动自由。这才是我们在大城市设计青年公寓的本来目的。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立面分析图
△中心公共空间分析图
△立面研究分析图
△幕墙节点分析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俄罗斯首座“中国风”地铁站建成!网友:对中国风是不是有误解来源 l logo大师(ID: logods) 本文编辑 l 元气设长 中国风有多火? 最近,国外地铁站也走“中国风”了 莫斯科首座中国风地铁站 米丘林大街站 近日正式完工,计划年底通车 地铁站所在莫斯科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