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明朝十三陵,也就是天寿山陵区卜选,朝廷征调精通地理的阴阳人和官员,共计12人。
分别是:鄢陵教谕王贤、太子少师姚广孝、丰城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五官灵台郎吴永、阴阳训术曾从政、阴阳人刘玉渊、阴阳人廖均卿、阴阳人游朝宗、僧人中山夅、衢州宝陀庵住僧非幻和尚等12人。其中就有江西婺源济溪游氏的游朝宗。
按照史书记载:
其中主导是山东宁阳举人王贤,后人升顺天府尹,加中奉大夫,从二品。
重要卜选人是王侃、马文素,二人因卜陵有大功,分别升钦天监监正和监副。
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提过一些重要意见,皆有封赏。五官灵台郎吴永,始以僧授,改升僧录司右阐教,从六品。曾从政,为阴阳训术,县里的阴阳官无品级,升钦天监漏刻博士、正九品。阴阳人刘玉渊,为普通民间地理先生,有功、正九品。
游朝宗、中山夅、非幻和尚、廖均卿等人参与,功劳太小,分别重小礼物意一件,廖均卿获得一把扇子、游朝宗获得一件彩色衣服。
游朝宗,所在的婺源济溪游氏家族,得南唐国师何令通传承,世代精于地理技术,后人家业大发,文人官员很多,是地理界真正的明师家族。
济溪游氏家族,历数朝代此支进仕文武,学者,名医,商贾巨富等,共三百有余。
婺源济溪游氏,世代地理家族,大富贵三百多人,进士十余人、秀才数百个、尚书一人、巡抚一人。笔者前些年去的时候,由于村里没有开发旅游,所以地理先生,基本上见不到。地理古籍,也很少见到。或许将来开发旅游,一旦有公司帮忙运作,网上收购的地理古籍,冒充本地祖传,到处都是。那时候,就彻底失去了本来面目。但是幸好婺源游氏,一直以来,不爱神吹,不爱胡说,为踏实朴实的世代文人家族。
1、游朝宗,参与十三陵卜选
游朝宗,字元礼,江西婺源济溪人。永乐初皇帝下令建造京师,及天寿山陵。这时全国以地学应诏的有十二人,公与杭州的僧人中山夅之见独优,受到永乐皇帝的表扬。游朝宗随行的,有儿子游启善。
永乐十一年,天寿山皇陵竣工,游朝宗因老疾向皇上提出回乡,皇上赐他绯衣一袭。
当时有文人写诗赞颂这,诗句为:
元旦承恩老自惭,布衣也话列朝班。
回家之后,济溪的巨儒游兰仲有诗曰:
三年故国关山月,千里金城鹰骛秋,
馆榖勅颁光禄酒,尚衣宣赐紫驼裘,
云随郑履穷坤轴。花覆田车拜冕旒,
赐宴承明归去晚,微垣信有客星留。
游朝宗,为士族文人家庭出身,说话相对有谱,素质非常高。对于朝廷的赏赐,没有夸大,实事求是,他只是说,朝廷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赏赐了一件衣服。没有诋毁其他卜选长陵有大功劳的地理名家,同时还说一起去的杭州的僧人中山夅,所提意见,朝廷也非常重视。
婺源济溪的游朝宗,参与明朝十三陵的卜选,自己也说未得朝廷封官,只是赏赐一件彩衣。游氏,为世代文人家庭,家风踏实,基本上不神吹。天寿山陵区龙脉前行,迢递千里,三峰耸壑,中峰尤高,三台起祖,开帐穿心,左右摆折,芍药指行龙,中起中落,脉不离中。
明朝天寿山陵区的首陵,也就是后来的十三陵,为山东宁阳人王贤卜选,王侃、马文素协助。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提过一些重要意见,游朝宗、中山夅、非幻和尚、廖均卿等人参。
古代朝廷,对于幼小功的人,多数不给于官职,都是赏赐金钱、彩帛、车马、衣服、钞(古代朝廷发行的纸币)、匾额或者纸扇等。古代对于加官进爵,控制非常严格,民间地理先生,被朝廷征求意见,很少有封官的。
其实生活常理也知道,在单位工作的,多数都接触过非常富贵的人物,与富贵人物交谈过,合影过,被富贵人物表扬过,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封赏,依然是自己过自己的平淡生活。游朝宗,是士族文人家族出身,能够看穿这些事情,所以他也不瞎吹。
民间阴阳人,被朝廷请去征求意见,有大功劳,正式被册封的,明清只有两人,分别是:
卜选长陵有功的阴阳人刘玉渊,封为钦天监博士,九品。
卜选献陵的阴阳人陈俊文 ,封钦天监掣壶正,从八品。
正史可以查到有记载的,布衣被册封的民间阴阳人,明清估计就这两人。其他全是自己家谱说的,久而久之,然后被当地县志转载。朝廷和其他文官的文献,一个记载也没有。
济溪游氏地理,源自南唐国师何令通,后人文人多,秀才多,古代的乡村文人,多数喜欢研究地理
2、济溪游氏地理,源自南唐国师何令通
婺源县济溪,始于五代南唐时建村的聚落,距县城45公里, 距江湾镇政府10公里, 全村土地总面积11.48平方公里, 管辖3个自然村, 总农户205户, 总人口868人。对于济溪村落的建立,为游氏始祖,南唐进士、侍卫上将军,游諐(qiān)。
民国庚申《婺源县志·人物·寓贤》记载:
游諐,字之改,青川人。由进士仕南唐,为侍卫上将军。子潜,为佥判。李氏初下牛首山陵,国师何令通谏其不利,谪官休宁。諐与大将军谢佺,并厌世乱,以令通有难群姿,遂偕之卜地焉,潜居婺源济溪。
明弘治《徽州府志》记载:
游潜,本青川人。父諐,仕南唐,为侍卫将军;潜为佥判,随父出戍荆湖,过婺源县,父道卒,潜奉柩以葬县东济口金家段,庐于墓,因家焉,遂为婺源人。其子,得舅氏国师何令通青囊之学,迁居济溪。其后世子孙繁衍,遂为土著巨姓焉。
南唐国师何溥当时他的好友游諐、谢诠也随着令通公一道罢官,一同来到新安。后来令通公到婺源芙蓉山(后改为灵山)修行,游諐就定居于灵山附近的婺源济溪,何令通的女儿嫁给了游諐的次子游潜,两人成了儿女亲家,游潜开始得何国师的地理传承。
3、济溪游氏历代地理名家
游氏子孙文化水平较高,加上先祖与南唐国师何令通,交谊甚厚的缘故,济溪村,历史上上曾出过几位有影响的地理风水大家。
(1)、游潜,南唐佥判新安,为国师何令通的女婿,著有地理名著《游氏家传启蒙》。
(2)、游克敬,宋代人,地理名家,精于青囊术,足目所到,心思赴之,至其妙处,如解牛削璩,人所不能。《狐首经》为地理书之祖,注释数年而成,端明殿学士程珌、侍郎王欢、左史吕午见了皆称好,并为行跋使之刊出。
(3)、明代游恕,地理名家,工于诗,雅好名山水,游屐所到,辄有题咏。晚尤究心形家言,著有《地学纂要》。
(4)、游暹,地理名家,精青囊术,初学于舅氏,警敏抉其秘,所卜多吉壤,如本县县治公署为其所扦。其后族子能世其业。
(5)、游太冲,地理名家,著《游氏家传》;
(6)、游永昊,地理名家,扦本府仪门;
(7)、游文炯,地理名家,扦大畈下山虎。
(8)、游朝宗,世传何国师地学,至朝宗益精。永乐初,卜建天寿山陵时,应诏者十二人,惟朝宗与杭僧识独优,尤见嘉赏。三年竣事,以老疾辞不受职,赐绯衣一袭。
正因为游氏,得何国师真传,所以被朝廷请去咨询地理技术,可惜朝廷地理高手如云,有很多文人精英参与,游朝宗并不太闪光,所以未得封官。但是游氏确实有真本事,将地理秘诀用到自己家族,一个村子,就大发文运,大发科甲,大发富贵。
婺源县济溪村郡宪坊。这一游氏功名牌坊矗立在进村的路中间,四柱三间仅剩一楼,明间双柱前后各有一对倒挂石狮子,左雄右雌。只有半节牌坊了。据说,游廷用是万历年间人。根据坊上的文字,游廷用在福建和广东都任过职,是平行调动,都是担任推官。明代顺天府推官秩从六品;外府推官秩正七品。
枋板正面书:文林郎福建兴化府推官游廷用。背面书:文林郎广东南雄府推官游廷用。
4、济溪游氏,进士十余人、秀才数百个、尚书一人、巡抚一人
济溪游氏,为文人出身,长期研究地理,得地理之精华,加上个人素质较高,所以后人文人辈出。
(1)、进士十余人
民国《婺源县志》上载:
明嘉靖间(1522—1566),游震得、游再得兄弟曾创建“尊罗书院”,以资来学;书院前重楼为讲习之所,后仰止堂祀朱熹诸先儒。又有游应乾建“川上草堂”,为族人会艺所。
在明万历间(1573—1620),游明孚建“有斐山房”,为讲艺所。
婺源游氏,于嘉靖戊戌(1538年)至乾隆壬戌(1742年)的200年间,村人经科举考中进士者八人。分别是:
游震得、游醇卿、游应乾、游明孚、游汉龙、游廷寀、游有伦、游方震等。
由科举或荐辟等步入仕途、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有19人;
潜心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26人,著作达73部。
(2)、秀才数百个
《济溪游氏宗谱》卷21《选举志》,有记载的岁贡,明代9人、清代7人。
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所谓贡生,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岁贡比秀才高一级,秀才中的一等是廪生,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明经,秀才别称,明代214人、清代51人。
监生,明代24人、清代15人。
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简称监生。监生可参加乡试。
材武,武秀才,明代16人、清代8人。
关于游应乾的古籍记载。《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也有大量关于游应乾的记载,此人是真实的
(3)、游应乾、户部尚书
游应乾(1531年7月17日~1608年),字顺之,号一川,徽州婺源济溪人,明朝嘉靖、万历时大臣。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登进士第二甲第六十三名。历任户部主事、南京刑部郎中、宁波太守、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广西左参政、云南按察使、广东右布政、左布政、南京太常寺及大理寺卿、加户部右侍郎衔总督仓场,参与编《大明律例》,因积劳成疾卒,赐祭葬,赠户部尚书。
(4)、游震得、福建巡抚
游震得(1505—1574),字汝潜,号蛟潭,更号让溪。婺源济溪(今属江西)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由行人擢监察御史。世宗帝颇好方士,他上疏切谏,廷杖谪外。后起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以兴化失守,罢官归家。再起督辖南京粮储,仍因前事受责。辞官还乡。在乡创建“虹东书院”。著有《怡脱录》、《周易传义会通》、《三书附注》、《性理纂要》、《谭芝要录》、《湖北民隐录》、《药裹肤言》、《游氏家乘》等,又辑有《让溪甲集》四卷、《让溪乙集》十卷行于世。
(5)、游悦开、河南仪封知县
游悦开,字懋信,号信吾,济溪人。小时侯天资朴实厚重,小时候跟从家庭学习经书,家教严格,做学问务实,穷尽道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选为河南仪封知县。
5、济溪游氏,著名文人、画家、书法家
济溪游氏,文人极多,读书人极多,有大量的著名文人、画家、书法家。比如:
(1)、游悦武、明代文学家
游悦武,明代人士,娴于文学,好吟咏,尤工书画,遇佳山水,辄援笔赋诗绘图纪胜,著有《竹屿稿》;
(2)、游芳远、明代文学家
游芳远,字兰仲,号素道人,天才博赡学综该明为汪春坊仲鲁先生高弟。少以家难避居,不窥户三年,治周易,庄、太史,星官、地志,文武之书,靡不究切,书学赵松雪,洪武庚辰郡守陈侯荐明经未赴,又明年,壬午以儒士应试,值靖难师起,遂退不复仕,永乐丙戌,北游中原,为东阿宰王季立作谢鲁王府笺,名益闻。三年而归,郡守崔侯,邑令陈侯、王侯、推官张侯皆折节下之,为诗句俊逸,其集曰《断沟稿》,编《游氏家乘》、《皇明雅音》。公气岸孤峭,凛然夷皓之节,而于宗族则宽和,容众鄙薄,化之写真曰:“云山天海图”,足以观其识度矣。族之门生若维贞,文裕,叔清为能继其微,公疫三十年而有萝峰先生为著。
(3)、游炎、诗人
游炎,工诗、古文词,其子游益能世家学。
(4)、游旭、清代画家
游旭,清代人士,善绘画,凡山水、人物、虫鸟、花卉时称奇绝,兼秦汉篆刻,且工诗,居芜湖时求画者甚多,游苏、浙、闽间一时名家都推服之;
(5)、游之科、书法家
游之科,以字学驰名,小楷尤称独步,著有《书法七论》行世;
(6)、游光鼎,清代作家
游光鼎,平生博览,兼工秦汉篆刻,著有《发蒙清韵》、《唐诗续选》、《三才甲子》、《传世家珍要言》诸书梓行;
(7)、游扬先、书法家
游扬先,精书法,闲作丛兰,潇洒有出尘意,又尝取渊明《归去来辞》析字为诗,脍炙一时。
(8)、游廷受、明代名医
游廷受,明代医家,精医术。少卿刘小鲁患闭症,诸医束手无策,廷受投剂即愈,刘谢曰:“游公生我”。族子希太得其真传,继其技,治伤寒病一剂即愈,人号称“游一剂”。子守正,孙公庆、公甫,均以医有名。
(9)、游启贤、名医
游启贤,精岐黄术,所活甚众,然不受人谢,曰:“吾以济世耳”。
古代的江湖术士形象,多数江湖术士,素质非常差,喜欢神吹,把地理仅仅当着吓唬人的一门手艺,一门吃饭的工具而已,什么东西唬人?就鼓吹什么。什么东西最神奇,就鼓吹什么。
古代的文人,研究地理,更多是为了家族的兴旺,是真正的兴趣爱好,不是当着一门吃饭的生意,所以很多文人掌握了地理的精华。江西婺源游氏,自古以来,都研究地理,家族文运大发。
6、结语
为什么笔者反复强调,古代的地理正宗,多数在文人、官员或者乡绅士族、或者乡间明白人手里?江西婺源的游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游氏,全是文化人,族人秀才就几百个,很多人都研究地理,游氏家族,非常兴旺。一个小村就出现两个朝廷大员,几百个秀才。文人、或者明白人,研究地理,常常可以抓住要害。而素质极差的人研究地理,最热衷的就是神吹、神断、把江湖末流技艺,当着正事干,仅仅拿地理是作为一门吃饭的手艺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求。至于富贵,自古以来,就无缘。
反观,那些研究地理的江湖术士,神吹夸大,全是让人发家的秘诀,全是富贵秘诀,而后人有秀才记载者,少之又少。至于中层官吏、朝廷大员,基本没有出现过一个。很多名师,只不过是拿地理混饭吃的低级江湖术士而已,而济源的游氏和何令通,是真正的地理名家。
任何家族都有衰败的时候。笔者曾经到过婺源济溪考察,婺源济溪游氏,民国后,就已经大不如前,彻底衰落,如今与普通村子,完全无异。济溪村的地理名家,多数都是出现在明代或者明代之前,清代、民国时期极少出现,地理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失传。但是曾经的辉煌,足以证明,何氏的地理技术确实过硬,不是忽悠。
婺源济溪的成功,说明游氏先祖游諐的眼力非常独到,也说明其亲家南唐地理国师何令通的技术确实不是吹牛的,是真正的地理明师。
全文完。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4.61 万条内容 · 26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实践案例:生气上聚,砂脚回转,高山开窝结穴文/陈益峰 前两年,在张家口怀来县,为一个东家卜选坟墓,为其父母百年之后留着。在村里,转悠了一整天,在其村后,其亲戚承包的山地里,发现一个小地。 1、实践案例 同行的有徒弟郭宇、梁敬南、姬常勇等人。 山龙侧面,开局结穴,四山回环,帐中开小窝结穴 近看穴场,左右两手弯抱,窝中有微乳,吐唇结穴 侧看穴场,来脉峻急陡峭,但是穴场平整,站在穴场,感受到不到四周陡峭之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