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29小时建成11层不锈钢大楼,惊呆了日本人

29小时建成11层不锈钢大楼,惊呆了日本人

发布于:2021-11-10 16:47:10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一则日本媒体对中国建筑的报道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这座建筑来自于湖南省省会长沙,是远大活楼“家园1号”。这座楼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这座11层公寓楼仅用29个小时就建成了!



确切的说,这座11层不 锈钢公寓楼仅用28小时45分钟就完全建成了,它使用了一种特殊技术—— 热风铜钎焊 。用这种技术建造的大楼,和普通的钢筋水泥建筑有什么不同呢?




“秘密武器”:热风铜钎焊


在介绍这座大楼之前,我们先来揭晓它的建造秘技,也就是主体材料—— 热风铜钎焊不锈钢芯板 ,它是远大科技集团的第六代可持续建筑技术,已经申请63国专利认证。



不锈钢芯板是一种超轻超强结构材料,由两块钢板、中间密布薄壁芯管组成,用 1083℃无氧铜钎焊 焊接成一个牢固整体,空隙填充岩棉隔热隔音。 芯管两端有扳边,焊接面积扩大约10倍,使芯管与面板连接牢固; 芯管之间有空隙,可吹入能熔化铜的热风进行焊接。



材料的特殊性也导致焊接存在许多困难。首先,现有的钎焊炉大多采用辐射对流和热风加热方式。然而,针对 内腔中空的工件,辐射式加热容易导致工件受热不均匀,且加热慢,使得工件内外部的温度差较大。而现有的热风加热方式都是在工件的外表面进行热风循环,热风从上部向下吹向工件,再从下部向上吹向工件,会导致钎焊很慢,效果比辐射式对流加热的方式要差一些。


另外,钎焊通常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现有工件基本都是软钎焊,即钎焊温度低于450℃。因此,对炉体内各部件的耐温程度要求低,对各部件的材质和位置关系要求也低,如风机和冷却装置的结构和位置等。如果钎焊温度高于450℃,现有的炉体结构就不适用于高温钎焊,更不适用于大型工件的钎焊。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远大专利 热风循环钎焊炉 。炉体内设有连通的加热腔和工作腔;炉体一侧设有主风机,通过主风机将经过加热腔的气体引至工作腔内,形成热风循环通道;气体引至工件的内腔,在工件的内腔中形成贯通的气道。





这样做的优势在于: (1)将热循环加热方式与内腔中空的工件相结合,一方面能够 缩短加热时间 ;另一方面,热气体能够直接充满工件内腔,使工件各个位置温差接近, 受热更均匀, 大大提高工件的钎焊质量;(2)在炉体内部设置加热腔、工作腔,通过主风机将热气体从工件的一端引入,另一端引出,能够大大简化炉体内部的结构,例如无需在炉体内部设置循环管道,也无需在炉体内部设置其他腔体,能够有效 节约炉体内部空间 ,使工作腔体积更大, 特别适用于大型工件



设计的精髓就在于使用了这种不锈钢管来进行组合搭建,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最高可以盖到160层的高度!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这座神奇的建筑就是位于湖南长沙的 远大活楼“家园1号”  。它是怎样建成的?我们先通过下面的视频了解一下。


01:17

原来,这栋楼是用一个个 “模块化盒子” 拼接而成,所以又称活楼。 活楼共11层,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座建筑柱梁采用不锈钢槽钢、方管,不用丝毫混凝土,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一天可建10层。 100%工厂制造 ,结构、墙窗、机电、智能控制等全部在工厂安装调试,现场只要用螺栓将模块与模块之间拧固,插接水电即可。


“就跟小孩子玩积木一样,你可以把它搭成11层,做完以后觉得面积不够,不够用就加几个,再不够用再加2个,再过段时间,这个地方商业发达,但是居住人口太密了,交通不方便,便可拆了移动到另外的地方,这就是活楼。”远大科技集团总裁即活楼产品总工程师张跃讲到。



除了外部结构搭建速度惊人,可以看到建筑内部也相当规整。明亮的客厅、整洁的厨房,还有洗手间、浴室等完善的设施。



其实这并不是热风铜钎焊不锈钢芯板的首次应用。早在2018年,全球首座不锈钢芯板建筑就在长沙远大城落户了。2020年韩国版火神山医院也是使用远大不锈钢芯板建成。


(图片来源:远大科技集团)


机器人为不锈钢芯板制管

(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想必大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建造速度这么快,安全性究竟怎么样呢? 能住人吗?


用这种不锈钢芯板建造的活楼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性能好


材质强混凝土十倍,重量轻十倍;韧性高,延伸率>20%(混凝土<1%), 整个公寓楼的设计结构已经通过了防震测试,最高抗震度可以达到9度 ;隔音强,外墙/户间隔音55/45dB;标配全洁净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洁净度;寿命长,可不断回收再用。


2. 技术新


采取100%工厂预制、模块化生产,便于拆解、运输、组装和搭建,做到一天建起10层楼,让盖房如同“搭积木”一样简单;“活楼”地上部分不使用混凝土,建筑垃圾几近为零,建筑碳排放量降低80%以上。


3. 隔热好


“活楼”外墙岩棉保温墙为22公分;3~4层玻璃窗、窗外遮阳、窗内隔热;新风热回收,可回收80%的排风热能。


4. 成本低


工厂模块化生产比现场施工效率高20倍以上;供应链做到“以量换价”,将建材价压降30%~200%;得房率比传统建筑提高2%~5%,运输成本降低80%~90%。

据了解,活楼采用的双相不锈钢腐蚀速率为0.0042g/(m3·h),比碳钢耐腐蚀95倍以上(碳钢腐蚀速率为0.916g/( m3 ·h)),寿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20倍,也就是说活楼的 寿命超过1000年



一场建筑材料的革命


芯板带来的100%的工厂预制是活楼科技力最高表达,而远大一直对于绿色节能的追求,也赋予了活楼低碳、节能的基因。


工作人员介绍说, 22厘米的岩棉隔热以及3~4层的玻璃带来高度保温性 ,即使室内外温差十几度,空调的负荷也只有10%~20%,这是活楼能够“低碳减排”的核心要素。而不锈钢芯板远远超出了混凝土60年的使用寿命,也 避免了混凝土建筑废弃后的垃圾污染。


世界碳排放50%来自建筑,如果在建筑上面降低80%~90%能耗,等于将来可为全球减碳40%。“这是巨大减碳机会。”远大科技集团总裁张跃透露。“活楼”采用厚保温、多玻窗、新风热回收,比常规建筑减碳80%~90%,可谓世界“碳中和”的火车头。


并且,这种工厂预制的特性,使得房型和加减层数都更加灵活。预制30m2的模块可轻松变化为 60 m2 、90 m2 、120 m2 ……成本也因其极短的工期节省不少。



实际上,对于建筑技术革新的改良,近年来已经愈演愈烈,涌现出了一大批不使用传统技法建筑的屋子。


比如靠着3D打印技术,3天建成20万一套130平米的“苏州大院”就曾刷爆了热搜,让不少人蠢蠢欲动。



凭借着现代科技与技术,我们中国的设计师与工程师们,也走在推动中国建筑革新的路上。越来越多的新式住宅,正在通过不断发展的科技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


从茅草泥巴到钢筋混凝土,再到现在的3D打印与不锈钢模块化组装,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我们尚未可知。但是最重要的可能并不是项目本身,而是这种不断尝试、不断坚持创新设计的意念。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5 万条内容 · 153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横梁这样开裂成这样怎么办?这算质量问题吗

横梁这样开裂怎么办?这算质量问题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