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有得管理分享汇(uduc_management)陆续推出了《房地产运营管理实务手册》、《房地产成本管理实务手册》、《房地产招采管理实务手册》等内容的分享,受到了朋友们的关注和好评。
应朋友要求,瑞德把《房地产成本管理实务手册》中关于成本优化的内容跟大家做下分享,从设计、工程、成本等角度多方位解读优化。
另外我们正在积极的完善,并与出版社商谈,计划3-4季度正式出版几个管理实务手册,如果有需要的朋友现在就可以跟我联系!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同时,有得课堂(专业在线培训课程)也会在8月20日左右跟大家见面,现在可以提前报名,提前报名的有惊喜优惠哦~
建筑物主体结构,由于成本占比大且不是客户敏感点,所以历来都是设计优化、成本优化的重点,这样的优化方向是对的,但在结构优化过程中往往会走入误区,非常重视和强调结构成本的控制,认为含钢量、含混凝土量越低,结构设计越优秀。
今天瑞德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构优化的一点心得。
开始讲解结构优化前,有两个基本点需要强调:
1. 建筑方案一经确定,结构成本基本就确定了
2. 结构优化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用量
3. 结构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导致结构安全储备的下降,合理的结构方案是关键,成本低且安全
01 地勘影响
地勘是以查明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
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区的地下水情况,提供建筑抗浮设计水位和防渗设计水位建议值。查明地层地层结构特征,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的特点等等。
应该说,地勘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因而地勘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做结构设计和优化的先决条件。
地勘报告的关注点:
1. 要求地勘单位多推荐几种,以便多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综合比较。
2. 地基承载力取值与实际的符合度:
地勘报告的取值往往偏低,对基础成本控制不利。
3. 抗浮设计水位标高的合理性
抗浮设计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地下室底板、挡墙、是否设抗浮锚杆/桩,对成本敏感。
02 建筑高度影响
30米:是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的分界点
60米: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的分界点,也是50年一遇/100年一遇基本风压的分界点
80米: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抗震等级的分界点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且接近分界点时,尽量通过优化层高、标准层面积、楼层数,使建筑物高度按照高度分界点控制。
示 例
03 高宽比影响
建筑物的高宽比指的是其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其实建筑物的高宽比在《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
《高规》4.2.3条规定: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4.2.3-1的数值
建筑物高宽比例越大,建筑物的周长越长,其外立面面积也就会越大,使用的保温、门窗、外装饰的量也就会越多,因而控制建筑物的高宽比,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
同时,高宽比也会影响结果含量。
示 例
由上例可见,比当地正常高宽比建筑,B增加结构成本约41元/m2
04 层高的影响
我们知道层高对成本的影响非常大,层高对成本影响的方面主要有
地下部分:
土方开发量、基坑支护高度、降水量、地下室墙柱钢筋混凝土用量及模板用量、抗拔桩、抗拔锚杆用量等
地上部分:
结构柱、墙、模板用量
外饰面用量
控制层高也能有效的降低竖向荷载,控制结构含量。
示 例
地上:大约40元/10cm,其中结构成本5元/10cm。
地下:一般是地上的两倍。
那控制层高的措施有哪些呢?
1. 结构梁高控制
结构本身最经济的梁高:1/8~1/12的梁跨度。综合各种成本因素,最优化的梁高:建议取1/12~1/18的梁跨度。
对层高控制关键部位,如:公共走道、设备管线密集处等,建议采用宽扁梁、型钢梁。
进行综合成本分析后,可考虑采用实心或空心无梁楼盖。无梁楼盖在车库顶板结构(楼板跨度、楼面荷载较大)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空心无梁楼盖在车库顶板覆土较厚(≥1.5m)或有消防车荷载时更有优势
2. 设备管线空间控制
对于风管、电缆桥架、给排水、消防等管线密集处,采用综合管线图进行优化设计,往往可以节约200mm的高度。
要求设计院对公共走道、地下室、大型商业进行综合管线图设计,建议由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完成,以优化设备管线所占的空间高度。
3. 结构梁高空间、设备管线空间的相互利用
结构主梁与主管线平行布置
与管线相交处采用变截面梁
管线穿结构梁处理,预留洞口尺寸一般控制在梁高的1/3内。
采用无梁楼盖,设备管线与柱帽(如设置)在同一高度空间。
05 结构转换影响
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由于结构转换层的存在,整栋塔楼抗震等级的提高,因而带来成本的增加。
全结构转换经验估算:含钢量增加15~20kg/m2
对于转换层可以通过减少结构墙、柱,进行经营,以减少成本增加对项目的经营影响。
06 地下车库找坡影响
地下车库底板、地面、顶板由于有排水的需要,往往会做找坡,那找坡对成本的影响有哪些呢?
首先,找坡填充材料成本
其次,地下室顶板找坡荷载会提高,增加结构成本
最后,地下室底板找坡必然增加地下室层高,从而增加结构成本、以及土石方挖运成本
示 例
那么遇到需要进行找坡时该如何处理呢?
车库楼面、地面找坡方式
车库楼面--不找坡
由于车库内仅考虑洗车库时的排水,排水的频率、水量有限,结合清洗扫水至楼面地漏。
车库地面---设结构底板
结构找坡或不找坡(结构板内暗埋地漏+排水管)
车库地面---建筑地坪
利用地基土挖排水沟、找坡
车库顶板找坡方式
建筑找坡:对成本不利,施工控制简单。
结构找坡:节约成本
全结构找坡:变标高,施工控制稍麻烦。
半结构找坡:部分降低建筑找坡成本。
部分上翻梁结构找坡:沿着排水方向上翻梁,压缩层高、保证净高。
建议采用结构找坡!
07 剪力墙设计优化要点
剪力墙厚度控制:
底层商业、底层架空层层高较高,按照《高规》7.2.2条规定,墙厚往往较厚:层高的1/16、1/20(一二级、三四级抗震等级);同时可能变成短肢剪力墙,墙体配筋进一步大幅增加。
对策:
按照《高规》附录D,根据墙顶的荷载反算确定墙体厚度,往往可以大幅减少墙体厚度和配筋,一般可节省造价约15%;同时获得更好的建筑空间效果。
剪力墙配筋控制:
剪力墙翼缘长度小于600mm时,应关注计算结果的可靠性(PKPM软件问题)。
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尽量采用φ12钢筋;如无法全部采用φ12,可考虑角部采用大直径钢筋,中间采用φ12。
竖向钢筋采用φ12(搭接连接) 代替φ14 (焊接连接),含钢量稍微提高,但综合考虑焊接施工费用,造价反而降低16~33%,而且钢筋搭接比焊接更可靠。
08 柱设计优化要点
异型柱结构—尽量少用
异型柱的特点:抗震性能差,结构成本高。
异型柱的应用:尽量少用异型柱,多用矩形柱。
在门背后的位置设置异形柱
可以与立面造型相结合的位置设置异形柱
建筑空间不敏感的位置,如:灰色空间、公共楼梯间等设置异形柱
柱纵向钢筋配置
III级钢的应用:最小配筋率应减少0.1%(《高规》6.4.3-1注2) ,可节约钢筋造价的9~15%!
加大角筋的直径:程序对X向及Y向的钢筋均有配筋面积要求,应尽量加大角筋的直径,以达到满足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总配筋量。
09 梁设计优化要点
尽量取消一些短砌体墙下的小次梁
尽量减少短砌体墙下的小次梁设置,如客厅/餐厅与厨房、非下沉式卫生间之间的小次梁,主卧室内卧室与非下沉式卫生间、衣帽间之间的小次梁等(前提是小次梁跨度小(≤3.5m)、楼板的配筋基本上是构造配筋。)
这样既可以节约结构成本,同时增加空间可改造性。
梁支座顶面钢筋宜采用小直径钢筋
减少跨中通长钢筋面积,减少支座钢筋锚固长度。
梁顶跨中可节约钢筋用量近一半,同时支座钢筋锚固长度减少。
梁纵向构造腰筋----满足规范构造要求即可
规范《砼》第10.2.16条,hw≥450mm时,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面积不小于0.1% bhw,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通过优化配筋方式可节约钢筋用量43%
框架梁跨中顶面通长钢筋
配筋严格按照规范构造要求(《高规》6.3.3条)配置,尽量采用直径φ12、φ14的小直径钢筋进行配置,不得简单拉通支座顶面钢筋造成浪费。
构造配筋对结构安全贡献极小,切忌过度设置,造成无效成本产生。
10 钢筋的选择
钢筋级别与钢筋强度
II级钢VS I级钢
强度提高43%,成本接近。
III级钢VS II级钢
强度提高20%,成本增加约4%。
冷轧带肋VS 小直径III级钢
强度提高相同,成本增加约4%。但III级钢质量稳定,延性、可焊性好。
强度的提高幅度远大于成本的增加幅度。
III级钢的应用
总原则:计算配筋或构造要求与钢筋强度有关时,尽量采用III级钢。
梁钢筋
梁纵筋:直径≥14mm,利用III级钢的高强度降低钢筋用量。
转换梁箍筋:剪力大、计算配箍,利用III级钢的高强度降低钢筋用量。
柱钢筋
柱纵筋:《高规》6.4.3条,采用III级钢柱纵向钢筋配筋率可降低0.1,大幅降低钢筋用量。
柱纵筋一般为构造配筋。
示例:抗震等级为三级,中柱、边柱,采用III级钢,
纵筋构造配筋率0.7% 变为0.6%,可减少用钢量14%
柱箍筋:《高规》6.4.7条,利用III级钢的高强度降低体积配箍率。
剪力墙箍筋
无配箍特征值要求的构造边缘构件:采用I级钢筋。
约束边缘构件或有配箍特征值要求的构造边缘构件(《高规》7.2.17-4) :采用I级、II级或小直径III级钢筋。在满足构造(直径/间距/肢距)、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尽采用高强度等级的钢筋。
楼板钢筋
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或小直径III级钢。
如价格有优势、市场供应方便,优先采用III级钢。
11 总 结
结构、设备成本是客户最不关注的成本,因而是我们做设计成本优化的重点,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最优。
设计是施工的龙头,一定要把优化做在设计端,一旦设计定型再想变更就很难了。同时成本控制是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最优化,不是某一专业、某一阶段的成本节约。因而要时刻紧绷设计成本优化的弦,只有这样成本优化才会达到最优结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19 万条内容 · 214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大底盘对上部塔楼的双重影响整体带裙房模型,相比单塔模型,增加了底部约束,所以整体刚度更大,层间位移角相对较小。 我们通常认为,按单塔模型进行设计,是偏保守的; 只要单塔模型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整 体模型一般自有富裕。 遗憾的是,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当大底盘裙房层数较多,整体模型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力以及层间位移角将明显大于单塔模型。结合我们做过的项目以及相关文献,以下给出四个实际案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其中有几条规范对应不对呢。。。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