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寒牛不出栏形,朱棣的殉葬妃园,十三陵之东井

寒牛不出栏形,朱棣的殉葬妃园,十三陵之东井

发布于:2021-10-22 21:24:22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文/陈益峰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朱棣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30多人,多是没有子嗣的妃子,分别葬于十三陵的东井和西井。由于此地在成祖长陵的东侧,故称其为东井。


  明朝初年,皇帝驾崩,没有给皇帝生有一儿半女的妃子都要殉葬。由于过于残忍,在国内几乎没有记载,然朝鲜的文献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给皇帝殉葬的妃子,死之前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吃顿好饭,然后站在小凳子上面,脖子上套着白绫,妃子泪流满面,太监用脚踹倒凳子,妃子就去世了,然后后集中的埋葬在统一的地宫中,如井一样,立着放入井中。殉葬妃子的家属和得到一笔抚恤金,受到朝廷的照顾。这种制度在天顺年间,被英宗朱祁镇给废除了。


  同行的有徒弟罗璟、姬常勇、梁敬南、林敏、王洪超、朱江等人。


00000.jpg

东井位于德陵左馒头山西麓,陵区围墙,东西长197米,南北宽97米。墓主人是成祖十六妃殉葬墓。《明书》、《国榷》等史料记载,成祖驾崩后,缢死韩氏等16位朝鲜人殉葬。其中谥号可考的有康惠庄淑丽妃韩氏、康靖庄和惠妃崔氏等等。

虽然这些妃子基本上都没有后人,但是都是皇室家人,所以古代认为只要是皇家的坟墓,都关系王超的兴衰,所以依然是按照风水卜选的宝地。

大明朝早期讲究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临死前,才将此制度废除。就是皇上驾崩后其所有的宾妃都要殉葬。据说东井和西井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宾妃殉葬墓,因为其结构都是竖穴结构墓葬,所以叫做井。

00000000.jpg

天寿山陵区,大帐之中东侧出小帐,帐中拖出一条大龙,尽头开面结穴

0000000.jpg

形似寒牛不出圈,时师不识尽虚闲。

好从额上宜扦穴,人旺主兴不寿门。

龙脉尽头左右开长枝,形如牛角护穴,穴星高耸圆厚,如牛头,喝形:寒牛不出栏形。

000000.jpg

龙脉尽头,个子中抽,藏牙缩爪,开面结穴,左右枝脚缠送到穴前

0000.jpg

鸟瞰东井,大龙尽头结穴,龙身跌宕起伏,体格雄壮,行度轩昂,力量盛大,如猛虎出林

000.jpg

鸟瞰大龙结穴,皇陵结地,不太重视水法,也就是不太重视财气,特别关注龙脉和大局,首选其实强悍的龙,多是选择尽龙撞背结穴

00.jpg

皇陵的卜选手法,与老百姓选坟,差异很大,无论是龙脉也好,还是气脉也好,天壤之别。皇家更加关注的是权力和地位。

1.jpg

东井在十三陵的东面,挨着德陵和永陵

003.jpg

1937年前后,东井被盗墓贼挖掘,冢前后各被挖掘一洞,但未挖到墓室,上图为被挖掘的坑部结构图

03.jpg

东井遗址的平面图,无字石碑前22.2米处为享殿殿基,柱础石已不全,见存计17块,均为古镜式。柱网分布显面阔五间(通阔25.15米),进深显三间(通深13.85米)。殿左右各存一段园寝内墙,墙厚0.85米,残高1.15-2米不等,砖砌,墙身涂红。

004.jpg

东井的遗址上,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三陵诸陵前的碑头不同的是,碑顶上雕刻一对凤凰,表示着墓地的主人是女性。

石碑位于坟冢前12.5米处,露地部分高2.225米。其形制:碑首,顶平,作方头式,前后各雕升降凤及云纹,有额无字;碑身,素面无字;碑座作须弥座式,上枋雕盒子,上枭雕仰莲,束腰素面,下枭以下部分埋于地中。

04.jpg

地面残存有陵园建筑遗迹,整个陵园呈前方后圆,类帝陵规制。东西长197米、南北宽97米。享殿柱础石犹存,排列整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27.60米、宽16.10米,明间宽7.05米,次间宽4.90米,稍间宽4.30米。殿两侧有围墙,距外垣墙24.80米、墙高2米、厚0.8米,以大小城砖垒砌,里外抹有厚1厘米的灰泥,并涂有红色粉子。

05.jpg

穴位右侧白虎起星峰,为馒头山,虎上有高峰,养女似芙蓉。

0006.jpg

鸟瞰明堂大局,皇陵卜选,首重大局罗城紧密,大开帐幔,水口大合,众水归堂,四山拜服

006.jpg

站在穴后,正面看明堂和朝山,内局紧夹,外洋宽敞,正前方没有明显的朝山正对

6.jpg

侧看穴场,乳突太高,太大,太饱,难以生化,这是明朝多数皇陵都存在的问题,清朝的皇陵明显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寻龙点穴技术角度来看,清朝皇陵是巅峰之作,明朝金朝皇陵都是在试探阶段。金朝之前的皇陵,比如先秦、汉、唐、宋等朝代,不是采用现在的寻龙点穴技术,但是汉唐依然有四百年的运势。

7.jpg

侧看东井,寻龙点穴刚开始进入皇家时候,只是将民间的技术,粗糙的模仿,穴场放大十倍。如今这种地形,老百姓都看不上,虽然附近大量村民居住,但是没有人去附近下葬。妃子的园寝风水等级,本来就比较低,加上地理先生也是处于实验摸索过程中,所以造成明朝皇陵、金朝皇陵的风水专业水准,总体不如清朝。清朝是我国传统寻龙点穴技术的巅峰时期。

过分鼓吹早期的皇陵水平,也是不对的。早年管理不严格,很多老百姓在皇陵后面下葬,试图占点贵气,发家。这种以小图大的思想,很难招福,常常只能招祸。

9.jpg

殿址前38.5米处存园寝内前墙墙基一道,残高为0.5米,后0.7米。园寝右侧内墙之右24.8米处存园寝外墙一段,残高2.7米,厚1.1米,形制同内墙。墓冢后及左右两侧有园寝外墙残墙保存,其墙体亦系砖砌,残高1-2.4米不等,后部走向略呈弧形,且位处半山腰。山腰外墙附近有残坏的绿色瓦件。

11.jpg

落脉虽然平缓,但是刚直贯顶,龙势雄急、山形陡峭之地,有硬悍之煞气,在龙脉将尽不尽处点穴

12.jpg

远看东井,长乳左右有大砂贴身遮护

14.jpg

鸟瞰东井,右侧外侧有大龙转身过堂,做案山


15.jpg

左右护卫的枝脚,均向前缠护,内局水势斜出

18.jpg

鸟瞰东井大龙逆势开局,穴前大河,逆水来朝,在左侧水口消去

16.jpg

太阴之脉,气脉峻急陡峭,缺少舒缓,在气脉前方平坦位置下葬,穴在微微开坪的位置

17.jpg

鸟瞰东井,左右护砂回抱有力


19.jpg

鸟瞰东井

20.jpg

侧看墓穴,皇陵的规模做的很大,所以内局必须相对开阔宽平才行

61.jpg

近看祾恩殿的柱础石遗址

66.jpg

近看祾恩殿的柱础石遗址

67.jpg

近看祾恩殿的柱础石遗址


62.jpg

近看东井坟冢的遗址和穴星

63.jpg

近看围墙遗址

65.jpg

近看陵园后山的围墙,围墙有保留相对较好


68.jpg

无字石碑的碑首

94.jpg

东井的围墙遗址。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山龙结穴,出帐贵人,文章科甲之地

文/陈益峰   去年,去辽宁锦州研究地理,有一个商人朋友,希望我为其父亲寻找一个宝地下葬,让我仔细留意一下。   所以笔者在山里考察地理的时候,经常登上山顶,四处观望气脉走向,时时留意哪里脉气兴旺,最后在其村子附近找到穴位,供其老人使用。   笔者去此地研究过三次,无论形局,还是气脉,气色,均是比较满意,能不能下葬使用,还得看东家的福气。同学的有徒弟罗璟、姬常勇、梁敬南、林敏、王洪超、朱江等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