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茶余饭后 \ 【万字预警】一位清华毕业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工作独白!

【万字预警】一位清华毕业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工作独白!

发布于:2021-10-20 09:24:20 来自:施工技术/茶余饭后 [复制转发]

开篇写什么呢?万事开头难,先写点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以及创建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分(tu)享(cao)一下过去十多年的工作趣(fan)事(nao)和感悟。

本文内容浅显,不涉及专业知识,但是篇幅较长

草席的自我介(jiu)绍(shu)

谁偷走了工程师的情怀?

草席的自我介(jiu)绍(shu)

我叫草席,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是一名地下结构专业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曾在某大型综合甲级设计院工作10年+,从事市政工程地下结构设计工作,目前已从设计院离职。

回首过往,这些年来在设计院工作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还记得曾经设计山岭隧道,每天半夜12点后下班,早上6点起床,持续一个月出图;还记得曾经做某地下车库,疯狂大干100天,以满足当年国庆节的周年献礼;忘不了曾经在海外出差,借助当地咖啡豆的力量,连续三天两夜完全没合眼,按时完成了某车站的施工报审图;忘不了那许许多多已经习以为常的每一个下班的深夜和早起的清晨,甚至带着洗漱用品在单位通宵的日子;忘不了某个周日晚上10点多接到电话,说领导要求周一之前必须出图,我问到:“这不是还有两个小时就周一了吗?明天早上去不行吗?”领导回答:“院长说了,天亮之前都算今天!”于是就去单位改图出图终于在周一的凌晨三点多把图纸送到工地,忘不了现场监理睡眼朦胧地开门那一瞬间的震惊的眼神

年初从设计院离职,一些朋友关心问到:“是因为太累了吧?”对于外行朋友的关心,也只能微笑点头默认;其实可能只有设计一线的伙伴们才能真正明白,大多数设计人员的逃离,怎会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累”字可概括呢?累并不可怕,让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累的原因”和“累的结果”。


然而,随着设计工作年头的增加,我对市政工程设计这个行业逐渐有了一些与最初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从曾经的满怀热情到后来的身心疲惫;从原来完成一项设计之后的成就感爆棚到后来感觉索然无味;从原来能够每天白天奔赴好几个会场晚上还能加班画图至深夜,到后来的听见电话铃声就想摔手机;从原来高效地专注于结构设计技术本身,到后来的每天麻木地被无数个无效的琐事推着往前走却依然停滞不前……慢慢地发现这份工作再也不能给自己带来曾经的价值感、满足感和自豪感,甚至每天难以保持平静的心情去应对,后来严重到不仅仅对工作没有热爱,就连对于吃喝玩乐逛街会友这些娱乐生活也觉得了然无趣……曾一度反思并自我怀疑,到底是这个行业出现问题了,还是自己的身心状态出现问题了?然后意识到应该停下来,回头看看,找到从前那份可贵的情怀,重新再出发。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朋友说她搬家了,现在上下班不坐地铁了,每天坐公交车,于是我脱口而出:“公交车好啊,晚上不怎么堵车,还能看看北京的夜景!”朋友一脸懵x,想了一会儿说:“坐公交车也看不到夜景啊,因为天还没黑呢呀……”哈哈,对于当时上班都时而能看到夜景的我,瞬间感觉受到了暴击


不过从前,还真的是很喜欢这个工作的。

后来我才明白,我们经常会错把辛苦当成伟大,进而自我感动,但是有时候辛苦和伟大真的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只有把辛苦转化成对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才是伟大的。深夜凌晨清扫马路的清洁工是伟大的,坚守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是伟大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伟大的,疫情来袭只用7天时间建造了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是伟大的……,但是对于我们工程设计师的数年如一日的常态性加班,真的可能仅仅是辛苦而已。


于是就在今年年初,向原来就职的设计院提出离职,仔细思考了下目前最想做什么。工作之后最让我敬佩和羡慕的有两个职业:医生和老师。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这两个职业的工作内容是最纯碎的,受人尊敬并且有崇高价值感的。医生这行业这辈子是干不了了,但是当老师或许还有机会,为啥呢?


首先,我特别喜欢并享受给别人讲知识的感觉。小时候喜欢给同学讲题,长大了喜欢给别人讲专业知识和人生感悟,并且听过的人都反馈还不错,讲的很明白,又不枯燥。


其次,自己比较擅长学习和考试(此处凡尔赛请注意)。小时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没怎么费劲就考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几年前只用了20天探亲假的时间学习就通过了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并且考场上做出的每道案例题全对,准确率100%;上半年离职换工作的间隙一边带娃一边复习高中物理,10天看完6本教材然后参加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面试一次性全科通过。


另外,在过去10年+的设计工作经历中,无数次面对业主、专家、政府部门等做项目汇报,在公众场合讲解专业知识的语言逻辑、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缘于以上的优势和自信,有幸就职于某教育机构,从事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考试培训讲师的工作。正如我所想象,当老师与设计工作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纯碎。工作内容的纯碎:学习、备课、做讲义、上课……如此循环,没有任何无用的程序,没有一点浪费的精力,工作时间每一分钟的努力,都可以在课堂效果中得以体现,于是惊喜的发现,我就这样用换了一个工(hang)作(ye)的方式,重新找到了久违的热爱工作的情怀!每天上下班单程路途一个半小时的地铁时间,竟然不觉得累;夜里带娃睡觉,每天早上5点多醒来,想到今天要备课什么内容,便迫不及待地想起床上班;有时晚上有课,9点下课后给学员答疑到9点半,依然觉得好多想讲的内容还没有说……这种感觉就是好像时光穿梭回了自己十年前初入设计院的时候,天未亮就起床,天已黑还未归,每天享受在自己的工作过程和成果中,不看时间,不问收入,觉得自己能做这份工作,已经很幸福。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当你的心态好了,事儿就顺了。然后又回想了一下前十年做设计的过程,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从热爱走向厌烦的 ,然后坚定了一个想法:我并不是不热爱设计工作了,只是因为很多自己无法操控的其他因素,导致的精神消耗,磨灭了心中原有的光,所以决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去热爱。另外,当讲师的体会虽然挺美好,但是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的老师的工作内容和目标绝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通过某项考试。提高分数有很多技巧,但是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学而致用,才是一个老师真正应该传授和分享的内容。

先讲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不,是真事。


一、2017年换房,遇到的买家是一位护士小姐姐,双方交易过程中不免用各种话术来砍价。护士姐姐好几次对我说:“妹妹,你看姐姐每天这么辛苦,每个月才挣这点钱,你就小手画画图,钞票就大大的赚,看在你比姐姐挣钱容易的份儿上,再给降降价吧!”每次听到这话,我都有种怒火中生的感觉,what?就画画图?挣钱容易?钞票大大赚?

二、2012年相亲,当时正赶上我在做北京7.21暴雨冲垮地铁13号线边坡的治理设计,两人相亲第一次见面无非就是聊聊工作和爱好,那会儿我很骄傲地谈到我的工作,说我在做13号线边坡的治理设计,对方自然问到:那你们怎么治理呢?我就说:“先用沙袋和钢管临时稳住,别滑坡,然后再永久修复……”还没说完,对方就说:“这还用设计呀?我还以为是特别有技术含量的那种……”

相信设计院的同行伙伴们看到上述两件小事都会无奈地笑笑,也许每个工程设计师都有过类似的境遇。没错,外行人士绝对不知道画图只是设计工作繁冗流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也不可能知道看起来简单粗暴没有技术含量的“沙袋方案”是当时在短短几天之内开了七八次专家咨询会才确定下来的,就连同行中的某些甲方哥哥们也时常认为做设计是轻松的,可以用别的项目的图纸“改改”就能出图的,他们不知道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每一个场地的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处风险因素都是需要严谨评估的,每一个方案都是受到不同因素限制的,每一个接口都是需要通过专家评审的,每一个梁板柱都要严格计算才知道多大尺寸配多少钢筋的……如果依然觉得做设计只是“画画改改”这么简单,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生病需要做一台手术,你会让医生照着上一台别人的手术方案改改就给你开刀么?


疫情来袭,我们排队做核酸检测,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我们都会耐心地等待,并且对给我们做检测的医护工作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哪怕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拿棉签捅捅嗓子”;如果我们做了父母,孩子上了学,我们也会真诚地对孩子的老师说一声“辛苦了”,哪怕老师们只是做了一项看常见的分内之事,比如:批改作业。我们工程设计师呢,我们做的那么多工程,我们在为祖国的繁荣添砖加瓦,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便捷,为市民的安全提供万无一失的保障,可是却极少听到来自任何人的一句“辛苦了”,相反都是“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出图?”


谁偷走了工程师的情怀?


设计院的招人标准很高,一般国企大院都是985/211院校研究生学历起,我原来就职的设计院在我们部门结构室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后。大概每一个刚毕业进入设计院的孩子们都是怀揣着梦想,抱着学习技术的虔诚追求,披荆斩棘一路胜过众多竞争者才来到心中神圣的设计院的。他们能吃苦不怕累,干着最“瘦”的项目,熬着最深的夜,然而若干年后,这些心怀理想的设计师们奋斗到了怎样的境遇呢?苦尽甘来了么?技术得到足够的提升么?获得更多的荣誉么?赢得更多的尊重么?赚到更多的薪水么?


年初从设计院离职,一些朋友关心问到:“是因为太累了吧?”对于外行朋友的关心,也只能微笑点头默认;其实可能只有设计一线的同行们才能真正明白,大多数设计人员的逃离,怎会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累”字可概括呢?累并不可怕,让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累的原因”和“累的结果”。


究竟是谁偷走了工程师的情怀?总结过去的经历,大概主要有以下三点。

1

1、设计流程繁琐,项目数量多,长期多项目交叉,时间碎片化,精力被严重撕扯。

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电器,冰箱、空调、电脑、手机等,开机之后长时间运行并不太耗电,最忌讳的是频繁的开关开关,频繁开关不但严重耗电,而且还会加速损坏电器。

同样我们的大脑,如果长时间思考处理同一件事情,其实并不会太累并且效率很高,但是如果你现在正画着A项目的图,突然要求你现在立刻去开一个B项目的讨论会,开会过程中突然得知明天一早C项目有外部评审会需要今天做好PPT,

然后散会之后回到办公室做PPT的过程中突然D项目的业主打电话沟通关于D项目的事情,挂了电话E项目施工单位来电话说图纸和现场有点对不上需要打开图纸核实一下,工人在现场等着呢,十万火急,必须现在给看一下,核实处理完之后终于可以做D项目的PPT了,突然QQ闪动,F项目的建筑专业同事问你这个地方结构能不能调整,你的回答会影响到人家做方案所以不能置之不理,在你打开F项目的图纸文件大脑还没进入这个项目的运转呢,领导进来问你G项目的合同签了吗?

还没签,什么原因?

因为我们报的设计费业主嫌高,还没谈妥,嫌高?现在一起来看看概算和取费标准,看看系数取得合不合理?尽快给业主一个合理的解释,领导在这等着呢,必须放下手中的事先弄这个。

解释完之后H项目经济专业同事来电:XX工,这个工程量您是怎么算的,审计单位说这个费用太高了不合理,能否减一下?然后就要打开很久之前算量做的EXCEL表格核对那些复杂的公式……没过一会儿接到J项目业主电话:“X工,你之前给规委写的关于方案调整理由的函,对方没同意,赶紧给规委的XXX回个电话,跟他详细说一下!”上述一系列操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还接到什么K、L、M业主的催图电话:“项目现在什么进展了?都这么多天了差不多了吧?”

额,是啊,是好多天了,但是我们确实还没啥进展呢,大脑飞速思考怎么说点好话编个理由再拖延几天呢?什么?拒接电话?

那么不一会儿领导就会来找你:“XXX,那个什么项目业主刚才问了,这个什么情况?”……然后等到晚上下班时间,终于可以安心做明天一早要用的PPT了,这还算好的,因为很多时候需要明天一早必须做出来的可不仅仅是一份PPT,并且一份PPT也只能用来应付一个会议而已。


2、工程建设全过程环节复杂,设计位于较末端,要为前面环节的各种不规范、拖延、疏漏或者错误买单,导致设计院经常要用最短的时间力挽狂澜。

有人形容设计院的困境,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工程建设全过程是三年,前期规划、论证、政府各部门审批、走手续用了一年半,工程完工三年的关门时间定死,后期施工工期基本无法压缩,所以掐头去尾,留给设计院的纯设计时间可能 只有三个月

没错,因为人家施工单位混凝土浇筑养护就得需要固定的时间否则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啊,所以能压缩的就只有设计这一环节了。在上面看来,设计院做设计基本是不需要时间成本的,不就是设计师+电脑么,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设计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出来的。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前期一年半的时间,上游部门把所有的设计条件都确定好了,设计院只用三个月来完成纯碎的设计,这是非常完美的理想情况;然而事实是,前期一年半时间所确定的一些条件,在设计院实打实地去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前期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上游单位原来已经通过审批的条件需要重新修改,重新层层审批,而这些不可预见却很常见的事情,都要在留给设计院的短短三个月时间周期内办完。

设计院当然也会提出,这不是我们的原因导致的,要求申请延长设计周期,然后各方汇报,告知为什么要调整方案延长设计时间,好不容易获得认可之后,上层领导便会很“慷慨”地说:“那就再多给你们半个月吧!半个月,再长可不行了。”


所以设计院要在留给我们的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内,做出满足一切上游部门、审批单位的设计,然后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如果现场条件或其他因素制约工期,设计院还要配合调整优化设计方案,看能否避开现场不利因素让施工单位顺利完工。 可谓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线线都得从设计院这个针孔里过啊!

可能非一线设计人员不太理解三个月时间对于设计院意味着什么,我就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以一名结构设计师的视角,大概说一下对于一个完整的项目,我们从接到任务到最终完成,设计人员都需要做什么。

03

一个难以忘怀的三边工程的故事

工程建设中有一种特殊工程叫做“三边工程”,就是“边XX,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百度了一下三边工程具体指哪三边,其中一边有很多种不同说法,我暂且以XX代替,另外两边是“边设计,边施工”肯定没错了。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工程,严格规定开工和竣工时间,由于前期决策阶段各单位的流程问题,造成严重拖延的,到了设计环节,来不及让设计院按部就班设计,为节省时间,所以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进行,这就是“三边工程”。

百度百科中关于三边工程的解释说,三边工程是由于 某种原因 不得不“边XX,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是违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施工过程中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国家 投资的巨大浪费 并使得 工期大幅延长 ,国家 一般 不主张三边工程。

一般不主张,那就肯定有主张的时候,再讲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三边工程过程中的那些难忘的事吧!

这个工程当年要求国庆节前完成施工封顶,我们正式进入施工图设计任务大概在当年的5月份,也就是按照当时的要求,四个多月时间要完成设计+施工。一个很大型的地下车库,这是绝对不符合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后来事实证明确实也没有完成。但是可能对于某些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吧,反正在我的十年设计生涯中,该项目对我的摧残过程绝对是属于非常难以忘怀的那种。

这个三边工程持续的那几个月,经常深夜下班, 偶尔稍微早点回家,还会被召唤回来 。设计人员每天熬夜画出来的钢筋图,据说第二天现场三千工人分分钟就绑扎完成了,时常半夜往工地送图纸,还记得公司楼下打印社小伙子们每天半夜等我们画完图、完成打印装订工作之后在寂静的黑夜里开心地大声呼喊:“打完了,打完了,今天的图打完了!”


3

三、工程师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回报包括收入、地位与尊重。

01

关于收入

确实,抛开收入只谈辛苦,那是耍流氓。前阵子炒的很火的某节跳动取消大小周加班制度,很多员工抗议,网传的“6000一天加班费”也不知真假,但是,设计院没有加班费那绝对是真的。

不少外行朋友问:“你们加班有很多加班费吧?”说没有,人家不相信。没有加班费的原因很简单,设计人员的收入理论上与项目产值相关,人与人的技术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人8小时干出来的活很漂亮,有人却需要12小时才能干完并且问题很多还需要第二天再改一天,显然工作时间并不能代表一名设计师的实际产出,

所以设计院的薪酬评价体系里面没有“工作时间”这一项因素。网络上很多人吐槽设计院是血汗工厂,每天加班还收入很低,实则正常不过。前面我反复提到,设计是一项及其需要专业知识、经验能力、专注精力与严谨态度相结合的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可悲的是太多人只把设计当成只要加班就能出活的体力工种。

扯远了,设计师的收入与工作时间无关,上述已经阐明。那么设计肯定与项目产值有关啊,没错。对于一个特定设计能力和水平的设计师,

你的个人产值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工作时间、项目数量、单个项目设计费。

看起来相当公平而明确,加班越多,干的越多,收入越高。但是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参见我前两节所讲,影响一个项目进展的因素太多了,很多时候的加班是做了无用功,并不会推进项目前进,而项目收款一般是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来收款的,并且,对于市政工程,很多甲方根本不会按合同按时给钱,活都干完了合同还没签的项目绝不稀有,而设计院是要收到钱才能拿出一部分发给项目人员的,并且不同类型的项目设计费也是差别很大,综上所述,可能A设计师花了很多时间加班,但是由于外部不可控因素,他做的都是无用功,并且项目设计费也少,钱还收不回来,B设计师工作时间比A少,但是比较幸运的是项目进展顺利、甲方也按时给钱了并且设计费也比较高,那么单纯地按照两人的实际产值来确定收入,显然就是很不公平。

于是一般设计院的薪酬体制里会有一项“调剂奖金”,就是用来平衡这种“不公平”的,即从每个项目收款后项目团队应该得到的钱里面扣除一定百分比放在一个总的调剂篮子里,这个篮子里的钱调给那些“倒霉”的干了瘦活的、项目进展不顺利的、甲方死活不给钱的项目人员。

共产主义的理想很丰满,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一定是遍布荆棘。 记得我十年前刚入职设计院的时候,每次室里开生产会,都有一个环节就是全员探讨收入如何公平分配,上述这个“调剂”的理念在十年前就存在了,但是十年了,依然还在讨论,依然大多数人都觉得收入低、不公平。

理由很简单,就是这个“调剂”奖金到底调剂多少,给谁多调点?给谁少调点?刚才说了不能以加班时间来判断个人的实际产出,那对于那些反复折腾做了很多无用功的项目,又以什么来定量判断呢?况且这个“调剂”不仅仅用于专业内部,还得用于不同专业之间,比如建筑专业前期跟踪项目付出很多但是可能一无所获,那么这个付出也是需要被“调剂”一些薪酬的,结构专业一般是等项目落实了之后再深度介入进来,所以虽然结构专业更辛苦,但是属于“坐享其成”了别人前期付出的成果,理应贡献出去一部分产值。

所以每季度结算项目奖金时,好不热闹!各项目负责人会专门征求每个专业负责人的意见:“X工,这个项目给你们专业0.2的奖金系数,您看行吗?有意见请下班之前反馈……”,有的专业负责人对奖金系数比较在意,会为了到底应该给0.2还是0.25而去争取很久,达不到共识的还要一起去找领导评判,我自己是属于那种真的厌烦这种事情也不擅长讨价还价的人,我也不知道0.2的系数和0.25的系数究竟会对应具体多少钱(其实别人也不知道),所以每次我都简单的回答:“OK,可以”。

总之,及其复杂,简单粗暴的说,“调剂”之后的结果,就是“一锅粥”的状态。那干脆像事业单位一样实行岗薪制呢?也不行,那所有工龄长年龄大的有家有室没有太多时间加班的高级工程师们,就更不想干活了,那些年轻没有家庭负担的小年轻们就更受剥削和压榨了。

再后来,聪明智慧的管理者全面考虑了各种因素,独创了一套薪酬评价体系,堪称一本“薪酬计算规范”,第一页上来就是很多名词解释,第二页各种公式,厚厚一本,加分项、扣分项,各种表格和小字备注,哈哈,不愧是设计院的,非常严谨。

然后发放给每一名员工看,提意见,再修编,也有不少人是真的看不懂也看不下去,平时看各种设计规范够头大了,再弄出一本“薪酬计算规范”,真不想看。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o1427080087198

    工程行业的滋味,只有干过的人才深有体会。

    2021-10-21 11:29:21

    回复 举报
    赞同1
  • dianqichu
    dianqichu 板凳

    设计院作为丙方,服务于甲乙、还有丁方,只能说明这个行业是活多事杂责任重收益少而已

    2021-10-21 15:34: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

5595 条内容 · 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人必备技能,如何在Word、Excel文档中输入钢筋符号!任何电脑打开都可正常显示

当你遇到钢筋符号,输入不出来,怎么办呢? 有人说安装 专门的钢筋符号字体 ! 可是当你发给别人的时候,打开还是显示不了? 这时候该怎么办? 别急小编今天就把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分享出来。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