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址:陕西省 宝鸡市 渭滨区 马营镇
工艺流程:原水→气浮机→水解酸化池(15m?)→好氧池(10m?)→沉淀池→出水
项目情况:
1)日处理量20m?/d.
2)生化池内均有弹性填料
3)出水COD:556 mg/L,需要降解到500mg/L以下。
项目问题:
a)原水PH值5.6,偏酸性。
b)好氧池曝气头损坏一个,溶解氧偏低,填料上面的生物膜发黑,脱落。
项目分析:
a)原水PH值偏酸性,PH值低于6,不利于微生物细菌的生长繁殖。
b)曝气头损坏一个,会导致好氧池DO(溶解氧)偏低,DO偏低,会影响到好氧池内好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项目建议:
a)在水解酸化池之前增加调节PH值的机器,调节PH值。
b)修复好氧池损坏的曝气头,或者更改曝气方式,保持好氧池的溶解氧维持在2-4mg/l。
c)好氧池补充5kg复合菌,降解COD的同时,改善填料挂膜质量。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43 万条内容 · 145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优缺点及处理效率对比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我顶~
回复 举报
所有分享案例以实际污水处理项目为基础,转载请表明出处哟~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