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问答 \ 互联网在消灭996,房地产会是下一个吗?

互联网在消灭996,房地产会是下一个吗?

发布于:2021-09-22 08:52:22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问答 [复制转发]
 

中秋与国庆假期马上要到了,打开文章的你这次会放假吗?有假放的地产人来举个手!

明源君问了一圈身边的地产朋友,有6成回复我要加班,或大概率加班;有3成说随时待命,但有放假的希望;而能安心放假出游的,只有不到1成……

加班似乎早已成了多数地产人的习惯,早在996的说法出现以前,007就已经是地产行业的常态。这就像是一种潜规则,谁都不会说,但谁都在做……

前段时间,国家人社部公开批判996,似乎真的要将我们的效率社会引向公平社会发展。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已纷纷调整加班制度。很多人就好奇了,地产行业会不会跟进?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种已成为行业集体潜意识的加班“文化”,未来有可能改变吗?

比起互联网996
地产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地产行业的加班情况,可能比互联网还要糟糕一些。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现象,更作为一种惯性思维,在从业者当中渗透了十几二十年,“沉淀”出了一套地产特色加班法。

关键是,这大部分加班还是无效的,不会增加产出。

一、马拉松会议式加班,短会3小时,长会一整天

繁多、冗长且低效的会议,是引发加班的最大原因之一。在房企里3小时能结束的都算短会,而长会则几乎没有上限,从早8点半开到晚12点的马拉松会议,也不少见。

但事实上在这些长会里,无效讨论比有效讨论要多得多。理想中的会议是风暴、建言、决策,现实中的会议却往往是离题、发散、甩锅……
 


这导致地产人的工作计划时常被打乱,大部分时间泡在会议室里。繁重的工作任务只能等到散会之后赶工,赶不完就只能加班。

二、等待式加班,队友的效率决定你的下班时间

房企里有大量工作,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前置任务的进度或队友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产人的下班时间。

因此,房企里的等待式加班现象极其普遍。比如,一份报告A负责测算部分,B负责市场部分。

本来测算一小时就能做完,A还美滋滋地以为今天7点前能下班。但由于B的效率实在太低,硬生生让A等到半夜,才把报告完成。

又或者是产品发布会前夜,一切准备就绪,唯独还差一排“铁马”。本来12点可以回家睡觉的项目组,在负责人的要求下,集体等工人送货等到凌晨3点多。

花在等待上的这数个小时,虽然体现了地产人的责任心,但也暴露了一些房企在时间管理与人力资源分配上,观念有多荒唐。

三、陪伴式加班,哪怕摸鱼也要等领导先走

领导不走我不走的诡异氛围,相信每个地产人都感受过。明明今天的工作已经处理妥当,明天的任务也计划好了,但就因为领导还在办公室,整个部门没人敢起身。

但是环顾四周,大家不是真的都在加班,而是在用各种方法消磨时间,比如看股票啦、买基金啦、搞搞副业啦。

有人甚至为了配合领导的下班时间,忽略掉家人的饭局、孩子的班会等等,毅然决然留下来看小说……

四、无谓赶工式加班,不急的事非要弄得很急

很多时候地产人加班甚至都没有逻辑,纯粹为了赶工而赶工。有些房企为了做项目进度给资方看,或仅仅是为了宽慰老板自己,经常喜欢制定不切实际的节点,让员工去赶。

比如在城市更新项目里,前期规划制定、报建的周期特别长。但有些房企,明知片区规划还没定,就发动项目组赶做概念方案,想着抓紧报规通过。

结果,大家连着加了半个月班,做了一套漂亮的方案刚准备呈上去,规划部门就召集会议,规划大调、方案白做……

五、义务式加班,加班费是什么东西?

互联网大厂叫停996时,有一部分大厂人在哀嚎,说自己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加班费没有了,等于变相降薪……

地产人就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没!有!加!班!费!

开玩笑的,但真正按规定给加班费的房企,确实太少。房企的加班制度一般分为三档,最好的是既结加 班费、又给调休的房企, 业内可谓凤毛麟角。 在这些房企里就算加班多一些,但回报是很到位的。

中档的是不给加班费,但给安排调休的房企。那加班多的地产人虽然没加班费,但能在年底攒个长假,陪家人出去玩一趟,也不错!

但更多的是最后一档,既不结加班费,又不给调休的房企。或者是名义上说有加班费,但OA里从来不批加班申请;名义上给了调休,领导却永远不批假……

而且这大多是针对法定节假日的说法,平时工作日晚上的加班,多数房企是根本不计算的,有餐补已经不错了。

所以比起互联网大厂人为了每月大几千的加班费而加班,地产人似乎一直在用爱发电……

地产行业为什么有这么多班要加?

地产行业有些加班需求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营销部在展示区开放到开盘持销期之间,集中加班2-3个月,这很常见。

但事实上,许多地产人的加班现象是长期的、常态化的,仿佛是一个漩涡,任何人、任何时候都逃不出去。

而这主要有三个原因:高管的焦虑、房企在时间管理上的低能,以及中层管理刻意制造的“景气假象”。

一、焦虑引发自欺,加班是高管的安慰剂

房企的老板总裁们天天面对融资压力、拿地压力、政策管控压力,焦虑程度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其对内的具体表现,就是制定集团战略、开发计划时,容易盲目激进。

因此底下的员工只能循着不切实际的目标,疲于奔命似的赶工、返工、重做。这种公司上下天天忙碌的表象, 实际上是一种压力传导手段 ,让高管们能感到些许踏实和宽慰。


二、房企在时间管理上,总是做出反常识的行为

无效加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房企在时间管理上十分低能、反常识。

该提高效率快速决策时,领导揪着细枝末节不放;该精心设计、严谨探讨方案时,领导却喜欢凭经验随意拍板。

这就导致本来可以快速推进的事务,总是卡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让员工陷入解释、请示、等待、催促的无尽循环;

而应该审慎决策的方案,却囫囵吞枣地被推行,万一引发不良后果,又得让人去返工、填坑、重审……

地产人的日常工作 不是在汇报中长征,就是在实施后救火 ,哪里闲地下来?

三、行业加班越多越景气?这可能是种假象

过去很多文章认为,加班多没什么不好,这意味着业务多、公司发展向好,正是生机勃勃的表现!

但明源君认为,这种说法更像是一厢情愿的静态断定。一个行业为什么长期持续性加班,这里面不仅只有业务这一个因素,还有个体因素、市场环境因素等等。

比如前面说到的,管理层焦虑传导下的全员加班,是外部压力导致的,显然跟业务发展是否蓬勃没有直接关系。

而另一方面,部分中层管理者甚至是基层员工,也有动力共同维持一种公司或行业的“景气假象”。

这种现象尤其多出现在缺乏安全感的中层管理身上,他们对就业环境、个人价值等内外部状况感到担忧,于是会主动表演虚 假繁忙,让组织“卷”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房企部门,明明没到最忙的节点,领导却天天带着下属加班、开会。哪怕真的没事做,领导也要编几件事情来给下属做, 为的就是告诉公司,我和我的团队都很“景气”。

未来地产行业的加班状况
会有所改观吗?

明源君之前看到一个理论,叫“懒蚂蚁效应”。

说的是在蚁群中有一些无所事事、搬运缓慢的“懒蚂蚁”,看似是在拖后腿。

但当蚁群的食物来源断绝后,这 些“懒蚂蚁”却总能带着蚁群,找到新的食物源。因为它们 在搬运时, 从未放弃对环境的思考和观察。

大概是一种理想中的组织状态,每个人如果既能做好执行,又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那必定能让组织效率上一层楼。

可惜理论只是理论,要在房企里真正奏效的前提,是管理层和业务领导能够辨是非、分主次。但是被焦躁、担忧驱使的管理层,不可能给“懒蚂蚁”生存空间。

因此,即使未来地产行业明面上说摒弃996,可能实际改观也不大。因为真正要让地产人减少无效加班,并不是行政命令就能做到的, 关键在于这种集体焦虑感,能被消除吗?

只要高管还在焦虑、行业还在内卷,房企就不会有改变现状的动力。所以作为普通的地产人来说,可能只能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但是有句话不假: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

长期无回报、无意义的加班,导致的结果是员工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越来越低,集体的效率也不断下降。看似多榨取出来的工作时间,并不会带来更多的产出,只会增长拖延的欲望。

比如A知道领导思维很发散,会议一时半会开不完,干脆开始摸鱼、玩手机,根本不贡献智慧,结果是大家一起坐在会议室神游。

又比如B知道周六要强制加班,于是决定把周五下午就能交的图纸,留到周六再慢慢做。

很多房企的效率,就是这样被加班稀释掉的。 长此以往,对员工积极性、对组织生产良好成果的能力,都是种损耗。

结语

与其用加班多不多来判断行业景不景气,明源君反而认为,从加班争议度大不大这个角度来看,更有趣。

互联网极端的加班现象,对应的是巨大的讨伐声浪,如今还引来国家出手整治。 这一说明业务量确实大; 二说明从业者有讨伐的底气,不需要营 造虚假“景气”; 三说明国家关注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希望其用工环境稳定、可持续。

而最惨的是,有些地方加班都加出花来了,却引不出任何争议,外界也不关心……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问答

返回版块

1.78 万条内容 · 1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那些年,设计院画过的饼

平台最重要?建筑师越老越吃香?去甲方容易回设计院难? 原创 | 考霸一级注册建筑师 作者  | 考过过 编辑丨Z 最近,越来越多的朋友告诉我: 设计院不好招人了。 更有甚者,小编的前东家,有的所年后1/3员工离职,这可是工作“贵如油”的疫情期间啊。 70年大院沦落至此,心中难免酸楚。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