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棕地重生系列之“最绿”奥运

棕地重生系列之“最绿”奥运

发布于:2021-09-15 10:42:15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外的优美景观,曾经这里遍布工业垃圾(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棕地重生系列

“在英国, 棕地的学名是 Previously Developed Land (PDL) , 泛指曾被开发利用后被闲置、遗弃或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


近年来,棕地一直是全球景观设计领域的热门课题。棕地修复项目的关注点也从场地本身各项指标的改善,扩展到与城市生活相关联的方方面面。阿特金斯在全球实践了众多棕地修复项目,我们从案例出发,分享阿特金斯复兴棕地的经验。


本文聚焦于英国伦敦:2012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从赛前的场地整备,到赛后的复合利用,将原本的工业废弃地,逐步转化为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片区,成为棕地综合利用的经典范例,带来研究棕地项目长期成效的重要机遇。



“最绿” 奥运



01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简介


2005年7月,伦敦成功获得了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为贯彻伦敦奥运“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办方别出心裁地将奥运园区的选址定于伦敦东区斯特拉特福的一片废弃旧工业区,旨在借着承办伦敦奥运的契机,为伦敦东区提供重生的机会,并将该地块作为奥运遗产打造成欧洲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赛时的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奥林匹克公园场地总面积246公顷,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棕地修复项目。阿特金斯从项目的概念设计到施工建成,负责整个场地的污染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河岸和湿地的修复和软化设计。  

 
该项目处理了220万立方米的土壤,修复了超过8公里长的河岸,同时还修建了2万平米的芦苇地和池塘和9千平米的珍稀湿生林地,改造力度可谓史无前例。  

 
伦敦东区下利亚山谷的河流和湿地为2012伦敦奥运会平添景色,也为人们和野生动物创造了优越的公共空间和栖息地,再加上世界一流的体育设施,让这里成为了英国人倍感骄傲的城市中心。  

 
 
赛后的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9年过去,现已更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的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担负起了哪些城市功能?  

 
阿特金斯棕地研究小组对此做了一些后续研究,力图系统地审视和评述棕地修复项目的可能性与成效。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时间轴(图片来自Google Earth)



02

审视棕地重生的维度


首先,为了从景观和规划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棕地修复与城市的关系,我们选取景观领域全球公认的权威设计奖ASLA(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与棕地相关的获奖项目的作品描述,和十四五规划中与棕地相关的篇章,通过数据分析筛选,生成词云:  


2016年-2020年ASLA棕地相关获奖项目作品描述词频分析 | 词云图由潘晓龙提供  

 
 
十四五规划棕地相关篇章词频分析 | 词云图由潘晓龙提供  


可以看到,当前关于棕地修复项目的评价,生态是共同之处,景观设计的技术领域更关注从人的角度出发的空间体验,而规划领域更关注与落地成果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集约。


 
 

分析得出的六大棕地修复项目评估维度


综合景观和规划角度,得到对棕地修复项目评估的六大维度:  

 
绿色生态    城市社区    空间体验  
资源节约    经济高效    基础设施  

 
从这些维度,我们构建起一个系统,重新审视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  



03

六大维度下的棕地重生


维度一     绿色生态


 

昔日伦敦东区的重工业(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伦敦东区工业区曾经遍布垃圾山、垃圾填埋场和外来入侵植物,深至地下15米的土壤中含有化学加工、胶水制造、塑料制造、炼油、沥青加工、蒸馏所遗留下的工业残留物,地下水也遭到污染。公园河流外来入侵物种严重,河岸垃圾堆积。  

 
 

被绿色覆盖的奥林匹克公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办方提出 “构建史上最绿奥运”目标,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奥运的筹备、选址、规划、设计及实施建设中,为全球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标杆。在实践过程中,阿特金斯综合运用了一系列棕地修复手法:  


(1)土壤医院  
  • 土壤净化机(Soil-washing Machine):分离、净化

  • 生物修复:微生物/植物

  • 土壤稳定化:化学/水泥

  • 综合应用:通过19种不同的化学和岩土技术配方,总计回收170万立方米的土壤,利用率从传统的50%提高到80%


 
 

奥林匹克公园的临时土壤医院(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地下水净化  
  • 环状水渠:收集地表水到排污井,现场处理23.5万吨污水,18个月内地下水质大大改善


 
 

地下水处理综合示意图


(3)河道改造  
  • 潮汐控制:建模分析潮汐波动,设计水位调控机制,适时调整池塘和河流的相对水位,利于植物生长

  • 小型湿地:设置与河流连接的小块湿地,解决栖息地连接问题

  • 椰皮纤维卷:用可降解的天然材料的椰皮纤维卷护坡代替硬质堤岸,加速湿地植物群落建立


 
 

改造后的缓坡河岸,本土植物群落形成生态栖息地 | 摄影 陈心怡


(4)提升生物多样性、栖息地营造  
  • 清除外来入侵植物

  • 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学家介入,重新安置了场地内发现的4000只蝾螈、100只蟾蜍和330只蜥蜴

  • 大面积种植:引入超过30 万棵适合于湿地环境生长的植被,湿地种植面积超过1.5 万平米,形成英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有针对性地为昆虫、鸟类、爬行动物建造栖息地(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维度二     城市社区


 
 

曾经伦敦东区的居民主要是低技工人,街道陈旧,设施缺乏(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场地在过去400年承载的重型污染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周边居民主要是低技工人,基础设施缺失,交通混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失业率和犯罪率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奥林匹克公园的建成让伦敦东区社区焕发新的活力(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奥运“遗产”规划思路让举办奥运成为一个契机,推动伦敦东区从常年贫困落后的老工业基地,转型成为现代经济的新增长极。  


  • 强调赛后利用: 在设计初期便充分考虑赛后场馆的再利用,将奥运筹备的重心从赛期转向赛后,从赛事本身转向更为长远的旧城更新和社区营建工作

  • 推动城市更新:引入了高品质的人居及工作环境,重新安置5500户受到洪水威胁的家庭,建造1.1万套住宅,创造5.5万工作岗位

  • 城市公园: 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维度三    空间体验


 

场地曾经遍布废弃工厂、污水沟、铁路、高压线走廊(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伦敦东区曾经遍布废弃工厂,污水沟、铁路、高压线走廊把场地切割地非常零碎,缺乏公共空间,河流严重污染。  


 

水岸、步道、桥梁构成了一座生态宜人的公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改善场地的空间体验,阿特金斯采取了以下策略:  
  • 本土植物花园:丰富的本土植物构成了层次多样的空间

  • 重整空间结构:拆除并回收处理废弃建筑物和地下遗存的垃圾填埋物

  • 桥梁连接:增建23座特色桥梁连接破碎的场地

  • 河流走廊:降低河岸的坡度,让河流走廊成为开的公共空间


维度四     资源节约


 

阿特金斯负责设计搭建的临时马术场地,架空于场地之上(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水运节能:建立闸门控制潮汐水位,从而实现水路运输建材,节约运输成本

  • 场馆临时性:比赛场馆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赛后即拆除临时部分并回收建材,降低了赛后维护和运营的费用

  • 土壤建材回收:现场土壤的80%回收使用,废弃建筑废料的98%回收

  • 碳足迹指标:运用碳足迹指标进行评估,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碳环保的建造材质


维度五     经济高效


 

在精细的统筹安排下,尽管场地复杂,仍然提前完成整备工作(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细分场地:将500个地块细分为600个地块,规划整备次序,使得施工方可以提前施工

  • 高效净化:伦敦奥运会所涉及的棕地修复项目量,采用平常方式需要10年完成,阿特金斯创造性地运用了“土壤净化机”,原地处理土壤,仅用了1/3的时间即完成了工作量,比原计划提前10个月交付


维度六     基础设施


 

 
 

复杂的基础设施网络在主体场馆建设之前铺就完成(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精密的能源网络:绕开地下重重障碍,传输电力、通信、水和天然气,保证赛时能耗高峰期25万访客的使用,并能在赛后灵活调控,适应不同的流量

  • 交通梳理:设计并建成23座风格各异的桥梁和临时道路系统

  • 服务设施: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场馆,不仅服务少数高水平竞技人群,更多面向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整体国民素养的提升

  • 伦敦东区绿网: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伦敦东区绿网”的重要组成



04

重生过程总览


阶段一    场地 准备


拆除200余栋建筑,回收材料,清除废弃铁路,发掘地下的垃圾填埋,采样调研整个场地的污染状况。  


 
 


阶段二     场地 修复


在生态保护研究和考古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方式处理场地内的污染。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挖掘出来的土和建筑废料在场地上形成临时堆场。  


 
 


阶段三     赛时建成


工业旧区转化为赛场、湿地、森林、花园和天然的河道,精巧的桥梁、铺装和基础设施让这里成为伦敦重要的公共空间,园区得到了重生。  


 
 


阶段四     赛后转换


赛后临时场馆拆除,建成公园绿地、中央商务区、保障性住宅区等,形成了新的城市活力中心。阿特金斯编制的《公园设计指南》对公园的设计特征进行了分类,为第三方设计师、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提供预期的标准,以确保良好的设计在公园用地和地产的其他开放空间中延续。  


 

阿特金斯编制的《公园设计指南》封面



05

卫星图变化


为更直观的感受棕地的再利用,我们制作了下方时间轴,展示1945至2021场地变迁。欢迎手动点击观看。  


请点击下图翻阅

 
 
 
 
 
 
 
 
 
 
 
 
 
 
 
 



06

总结


纵观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值得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 尽可能在 场地现场处理污染 ,最为环保节能,避免大规模换土、换水等移动污染物而不处理污染的方式

  • 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制定 综合修复计划 ,有针对性地在各个区域运用最适宜的修复方式,而非一概而论

  • 多专业共同参与 ,充分协同工程、生态、景观等专业合作

  • 关注项目的 整个生命周期 ,长远考虑场地的未来和收益,利于地区环境和社区生活的健康发展

  • 在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 精简建材消耗 ,尽量回收废料

  • 布设基础设施充分考虑使用人群和使用阶段, 预留基础设施的灵活度


棕地的概念早在1980年代就已出现。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宣传与推广,棕地修复的发展和运用正在受到史无前例的关注与讨论。然而“冰冻三尺却非一日之寒,”棕地修复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绿色生态、城市社区、空间体验、资源节约、经济高效和基础设施,棕地真正的重生在这每一方面都至关重要。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之后,面对一个时代的印记,我们急需审视还可以做些什么,还能够做些什么,还可以留下些什么?是任由“寂静的春天”暮气沉沉、气息奄奄?还是通过棕地重生,营造万物殷富、矞矞皇皇的未来?


阿特金斯棕地重生系列文章将继续为您带来精彩的观点和资讯,敬请期待。



文章来源: 阿特金斯棕地再利用研究小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请向上滑动阅览

[1] Apted, James, and Morrissey, Ian, and Mead, Ian. Rehabilitating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Park site. Beijing: Chinese Media Delegation Briefing, 2013.

[2] Atkins, and the 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The 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 Design Guide. London: The 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18. Accessed 8 July 2021. 

https://www.queenelizabetholympicpark.co.uk/-/media/lldc_park-design-guide_web.ashx?la=en

[3] Atkins. Atkins and the London 2012 Games. London: Atkins, 2013.

[4]曾鹏. 奥林匹克公园的生命周期循环及赛后利用模式研究——"从北京,到伦敦,再到里约"[J]. 世界建筑, 2013, 000(008):82-91.

[5]单菁菁, 王斐. 城市棕地治理开发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

[6]郭少锋.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更新思路初探[D]. 天津大学, 2007.

[7]肖龙, 侯景新, 刘晓霞,等. 国外棕地研究进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2):142-147.

[8]马琳. 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9]孙漪南, 李方正, 李雄. 可持续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以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5(09):163-164

[10]徐海明, 陆亨伯, 王密. 伦敦奥运主体育场赛后运营的模式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 000(011):119-122.

[11]文桦翻译. 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滨水景观设计与营造[J]. 风景园林, 2012, 000(003):120-125.

[12]尼尔·马蒂森, 冯璐(翻译). 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 风景园林, 2012.

[13]比尔·汉威, 孙帅(译). 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及赛后利用[J]. 风景园林, 2012(3):102-110.

[14]刘家琳, 李雄. 伦敦东区绿网引导下的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J]. 风景园林, 2013(3):90-96.

[15]邓位, 于一平. 伦敦东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J]. 风景园林, 2012, 000(003):98-101.

[16]冯璐. 不良场地在城市大事件中的复兴——以2012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为例[C]//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 2012.

[17]詹姆斯·希契莫夫, 奈杰尔·邓内特撰, 张秦英. 2012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生态种植设计[J]. 中国园林, 2012(01):39-43.

[18]康盈. "可持续发展"在2012伦敦奥运中的规划实践[J].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030(002):112-118.

[19]朱婷文, 丁文越. 都市空间缝合与再生——以伦敦奥运公园区域为例[C]// 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 2018.

[20]赵思宇. 棕地景观生态修复途径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1]赵菲菲, 许月卿, 李艳华. 棕地再开发国内外比较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 000(003):14-18.


——END——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1 万条内容 · 26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园林第一人”陈从周与恩师张大千

  说起 陈从周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 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 许多中国古典园林 都是被他救下来的   如果没有他 江南的美景至少有一半 早已被毁掉了   △陈从周   陈从周被誉为 “中国园林第一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