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 VALLY | 云谷
传说的南庄
Chap.1 在1989年的春天,中国山西省东部的一个小庄子地下发现煤矿,巨大的机械设备开进了小山庄扎根。
Chap.2 1993年国有企业改革,煤矿被更大的公司兼并,大量资本注入扩展了规模,原有的开采区成为了生活区,但几座起重机的骨架被遗留下来。
Chap.3 沟壑变通途 兴起的煤炭行业成为了该市的支柱产业,为了改善交通和物流政府与集团合资修建了一条贯穿生活区的公路,与北部的江和南部的城市干道连接。
Chap.4 黄金时代 进入21世纪的十三年是南庄的黄金时期,这期间煤矿效益稳定,许多基础设施被修建来丰富员工的精神与物质生活,这也吸引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到此落户,一时间南庄变成了一个热闹繁华的小城市。
Chap.5 凛冬到来 这之后的五年一切发生了巨变,煤炭储量告急,加之新环境政策导致煤矿效益日渐式微并最终破产,原住民们纷纷出走,曾经门庭若市的南庄变得萧条。
Chap.6 为了刺激经济并活化社区,该市颁布了一项新政策:由政府出资+居民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并利用空置房屋和新建的一部分住宅/工作室以较低的价格出租给信息、教育等产业的创业者,同时他们需要承担服务社区的职能。
设计关键词聚焦在时间,人群行为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空间 。不同时段的人群行为便成为定义和认知场地的主要因素,也因此成为设计前期调研的切入点。调研部分首先通过自上而下的人群地图记录以确定那些有某种特点(比如人群聚集或无人问津)的区域,进而通过自下而上的观察和描绘来明晰这些区域人群活动与空间的特点和联系,有哪些应该保留的特点或者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结果将被应用到下一步的设计当中。
从上而下的记录
在典型日当中六个时间点(7:00,10:00,12:00,16:00,19:00,21:00)记录不同场地人群的分布与人流情况,绘制出地图并标出活动积极区域(active area)与活动消极区域(negative area)。
记录方法:在场地选取12个节点,每个节点由一名记录者负责,选点原则为保证任意两点记录者的视线能够重合同时包含场地内的每一条路线,记录者每隔5min记录一次数据,每时间点记录5次,取三个典型日结果的平均值。记录数据导入到grasshopper中用kangaroo插件进行可视化。
由此我设计了一个可在不同时间通过变化空间形式以承载不同行为的系统,系统包含6个元件,各元件的空间权属、尺度、物品构成等属性以及不同元件之间的组织原则来自于之前调研结果,例如,在晚上作为夜市小吃摊的平台在下午展开,成为供孩子们玩耍的空中空地,并处在侧向凉亭中下棋和聊天的成年人和老年人视线之内。这种鼓励人群混合分享空间的方式有利于刺激公关活动的发生同时也回应了场地用地面积较小的限制。
场地内原有的起重机钢架被保留作为结构主体,在其上安装新的钢结构构件与导轨及其他设备,将元件通过钢缆或钢柱悬挂,从而使地面空间保持连续。
系统由六个元件组成:
● AIR CORRIDOR | 可变换形态的空中走廊:关闭形态作为带有展览的走廊,伸展形态(12:00AM-21:00PM)作为凉亭和棋牌区,并可以看到展开状态的AIR PLATFORM。
● AIR HOUSE | 为创客提供的低成本住宅/工作室,应用于屋顶、墙面的板材采用当地的可循环压缩秸秆纤维材料。
● AIR PLATFORM-A | 可变换形态的公共平台,折叠形态(21:00PM-6:00AM)作为夜市与小吃摊,展开形态(6:00AM-18:00PM)作为中老年活动广场和孩子们室外写作业/玩耍的平台。
● AIR PLATFORM-B | 可变换形态的公共平台,折叠形态(21:00PM-6:00AM)作为步行交通枢纽点(通过天桥/去菜市场/去居民楼)以缓解拥堵的地面交通,展开形态(6:00AM-18:00PM)作为中老年活动广场和菜市场门前广场,同时能和伸展形态的AIR PLATFORM-A连接形成连续的空中平台。
● 可折叠的居民楼外延阳台
● 可兼做展览用的菜市场
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希望能将那些美好年代记忆的空间重新唤醒以激发丰富的公共活动,而不是将他们擦除掉。同时也希望尽可能地再利用场地内现存的要素,使这一区域以一种重拾信心的姿态迎回社区生活。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